捷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捷運,全名大眾捷運系統,語源為台灣對於英語Mass Rapid Transit對譯,有『快捷』之意。多數場合等義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或稱地下鐵),但事實上不限定於軌道運輸。
一般來說,捷運專指台北市及高雄市等台灣都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但新加坡及曼谷的地鐵系統,有時亦以捷運稱之。
目录 |
[编辑] 定義
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大眾捷運系統」釋為「利用地面、地下或高架設施,不受其他地面交通干擾,使用專用動力車輛行駛於專用路線,並以密集班次、大量快速輸送都市及鄰近地區旅客的公共運輸系統。」[1]
[编辑] 使用
臺灣最初使用「捷運」一詞為台北捷運。由於其營運成功解決都市交通,『捷運』一語逐漸流行,並應用在許多新建交通設施。例如將BRT譯為公車捷運。鐵路部分,擁有專用路權的輕軌運輸稱為輕軌捷運。而營運傳統鐵路的台灣鐵路管理局亦使用捷運化一詞,用於其推動的增班、增站、提速等改善計畫。
但在多處場合中,臺灣所稱『捷運』,僅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由於台北捷運的營運路線不完全是在地底下(例如木柵線),故不以『地下鐵』」或『地鐵』稱之。
另外可能的原因是,臺灣官方所稱的『地鐵』、『地下鐵』係指『鐵路地下化工程』。
[编辑] 批評
一些批評認為臺灣民眾過於崇拜「捷運」新名詞、科技,而不暸解實質內容。例如臺灣各地都有興建「捷運」的聲浪,卻不考慮實際財政狀況、路線距離是否適合各站停車的捷運。甚至否定更為經濟及興建時程短的方式。(例如台鐵增班或新建支線、公車改善)[來源請求]
典型被批評迷信捷運、且與台鐵路線過於重複的路線,包括台北捷運三鶯線、民生汐止線及高雄捷運屏東延伸線、路竹延伸線等計畫案。而台鐵淡水線停駛並改建為捷運淡水線的工程,也有學者質疑當年政府決策是否重複投資而過於浪費。[來源請求]
另外,桃園機場捷運也常被認為是崇拜捷運的例子。不少學者認為將台鐵貨運線林口線改造升級更為經濟,並質疑機場捷運其實是為了林口新市鎮的開發所需。[來源請求]
[编辑] 其他
[编辑] 捷運路線一覧
本表列出使用「捷運」一詞的軌道、公車系統。
[编辑] 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