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珥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屬於犹太系列的一部分 |
---|
猶太先祖 |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大衛、所羅門 |
犹太历史 |
十二支派、以色列历史、以色列王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 |
犹太教重要典籍與文獻 |
十诫、塔納赫、塔木德、米德拉什、密西拿、革馬拉 |
犹太教節日 |
猶太曆、五旬節、逾越節、安息日、住棚節、贖罪節、普珥節 |
犹太教派 |
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重造派 |
犹太圣地 |
耶路撒冷、马萨达 |
建築 |
聖殿、猶太會堂 |
重要事件 |
犹太人大屠杀 |
知名猶太人 |
猶太人與中國 |
猶太人在中國、開封猶太人、雙槍柯恩 |
普珥節 (天主教聖經稱普陵節,希伯來語:פורים Pûrîm,抽籤的意思) ,又譯璞珥節,是一個歡樂的猶太教假期,紀念根據《舊約聖經》中《以斯帖記》 (天主教稱《艾斯德爾傳》),埃絲特女王(Queen Esther)將流落波斯的猶太人從大臣哈曼(Haman)手中解救出來,免除哈曼的種族滅絕陰謀的歷史。慶祝方式包括飲酒、歡宴、盛裝假面、向窮人施捨和互贈食品,傳統上會吃一種三角形中間包著水果蜜餞的餅乾(humantaschen),此乃以哈曼口袋命名,以哈曼的帽子為型。
節期在猶太曆阿達月14日舉行(通常是在公曆二月或三月間)。在14日黃昏前的一天,猶太人會禁食 (稱為以斯帖的禁食),紀念祖先當年面臨滅族之禍之前禁食三日。「勸他們遵照猶太人摩爾德開對這「普陵節」所規定的,依時舉行。至於禁食和哀歌的吟詠等禮,則可依照他們自己及自己的後代所規定的去行。」(斯 9:31) 如果禁食日在安息日,須提前至星期四進行。
[编辑] 參看
[编辑] 參考資料
- 《世界飲食文化》28頁,Kittler. Sucher主要責任者,2004年7月第一版,台灣台北,ISBN號:986-749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