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东汉时的沛国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在杜甫之前,曹植被称作诗圣。
目录 |
[编辑] 生平
曹植为曹操正室卞氏所生,曹丕之弟。曹操與卞氏的第三子。曹操曾經看了曹植寫的文章,驚喜的問他:“汝倩人耶(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言出為論,下筆成文,願當面試,奈何倩人!”。建安十五年(210)冬天,曹操興建銅雀台,曹植作〈銅雀台賦〉,曹操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認為他「可定大事」,曹操晚年,曹植晉封為臨淄王,与長兄曹丕争夺继承人地位。加之才高,素为曹丕所嫉。故曹丕即位之后,改封曹植為陳留王,曾屡欲杀之,被母所阻,方得免;據說當時卞太后已經把話講絕了︰「你已經殺我的任城王(曹彰),再要殺陳留王,我也不想活了。」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將他貶為安鄉侯。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曾有意重召叔父入朝,而曹植甚至也草擬好政略,卻有朝臣警告魏明帝,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嚐夙願,恐難為臣」,因此終明帝一朝,曹植猶不得志,最终郁闷而终。今中国北部山东省东阿县城南20公里处的鱼山西麓有曹植墓。
曹植曾被封陈王,死后諡號“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的作品百余篇,绝大部分是五言诗,被後人收進“陈思王集”裏;其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南朝宋謝靈運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算是對曹植最高評價了。
曹植是最早對司馬家族專權提出警告的人。他對魏明帝大權旁落極為恐慌,上表告誡說︰「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但是魏明帝正倚重司馬懿以拒蜀漢北伐軍的挑戰,沒有將叔父的忠言放在心上。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威脅不再,魏明帝即開始聲色犬馬,對朝中權力結構未加以整頓,雖然駕崩前,魏明帝曾將曹芳託付於不具實際政治經驗的宗族曹爽和久掌軍機的權臣司馬懿,惟後來司馬懿奪權時,曹氏宗族早已失去支持皇室的力量。
[编辑] 七步詩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三国演义》),然而這首詩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原百科敍述:六朝時期文壇還未流行五言絕句詩體,「七步詩」實乃後人之作。實際上,此詩體非五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