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卢瑟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cn:欧内斯特·卢瑟福;zh-tw:拉塞福
|
|
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 |
|
欧内斯特·zh-cn:卢瑟福;zh-tw: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核物理之父,开拓了原子的轨道理论,特别是在他的金箔实验中发现了卢瑟福散射现象。为纪念他,第104号元素被命名为“鑪”。
卢瑟福生在新西兰Nelson城附近的Spring Grove (现属Brightwater)。他就学尼尔森学院和坎特伯雷大学,得到三个学位,并已经做了两年电子学的先锋研究。
1895年,卢瑟福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暂短地保持了发现世界最长无线电波的纪录。 在研究物质放射性期间,他创造了术语:阿尔法和贝塔射线。
在1898年,卢瑟福被指派担任麦吉尔大学物理系主任,在那里的工作使他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证明了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他具有讽刺意味的评论是,“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学科都是‘采集样本’而已”。他注意到在一个放射性物质样本裡,一半的样本衰变的时间几乎是不变的, 这就是该物质的“半衰期”,并且他还就此现象建立了一个实用的方法,以物质半衰期作为时钟来检测地球的年龄,结果证明地球要比大多数科学间认为的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