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藏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在中国,汉藏语系一般分为四个语族,即汉语族、壮侗语族(或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25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門、台灣、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地。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关于汉藏语系的分类和归属问题,学界争论不休: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不属于汉藏语系,中国大陆的学者一般把这些语言划入汉藏语系。法国学者沙加尔还提出汉藏语系和南岛语系有發生學關係,这个理论得到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的赞同。近来叶尼塞语系也被认为和汉藏语系有关.
目录 |
[编辑] 歷史和語言特色
最早提出汉语、藏语、缅甸语之间有同源关系而和其他亚洲语言不同的是德国学者Julius Klaproth。他在1823年发表的书中首先提出这个假设,但后来他的著作被淡忘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才重新重视他的研究。
虽然没有人否认藏缅语和汉语有发生学关系,但是汉藏语系的谱系树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很多学者认为根本没有“藏缅语”这个语族,因为汉语在汉藏谱系树的地位可能比较接近藏语,反而汉语和缅甸语或者羌语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
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一些类型学的特点:
但是,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原始汉藏语的语音和语法和嘉绒语相似:没有明确的声调系统,有复辅音,有复杂的动词形态。法国学者奥德里库尔(Haudricourt)早在1954年发现汉语的声调是后起的,战国时的汉语没有声调,到了南北朝韵尾-s和喉塞音分别演变成去声和上声。上古汉语也有复杂的形态,例如:使动的s-前缀:登(端母登韵)上古汉语*təəŋ,增(精母登韵)*s-təəŋ。嘉绒语和藏语里存在着同样的s-使动前缀。
按照历史语言学的定论,声调的有无、语序(动词、主语和宾语的相对位置)、音节结构等类型特征无法支持或者否认语言同源关系的假设,因为这些特征容易扩散到不同的语系。惟有共同的形态成分(前缀、后缀、中缀、元音交替等)和基本词汇才能证明这种关系。
[编辑] 谱系
[编辑] 新的谱系树
主要特点:不包括壮侗语族、苗瑶语族;汉语没有特殊的地位,没有“藏缅语族”。一些学者甚至提出,汉语和藏语之间的关系比藏语和缅甸语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