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大陆,在稱中國內地,源自地理概念,但更經常地用作政治與經濟概念,來指稱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中國部分。「中國大陸」或「中國內地」,在不同華人群體中,根據習慣及語境情況簡稱為大陸、內地、中共、中國等不同稱謂,早期則有唐山、原鄉等說法;在國際場合,則經常被簡稱為中國。參見中國和中國內地。
目录 |
[编辑] 自然地理概念
地理的「中國大陸」,是較狹義與單純的概念,指亞歐大陸上屬於中國的廣大陸地部份,而不包括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等岛屿;通常不被簡稱。由于对中国固有領土的範圍存在不同的理解,“中国的广大陆地部分”可以含或不含外蒙古及其他爭議領土或地區。
[编辑] 行政區概念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
行政的「中國大陸」,指目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實際管轄區,包括地理的中国大陆、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的部份岛屿,但不包括现时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
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分別在1997年與1999年移交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港澳兩地目前享有特別行政區地位。
[编辑] 中華民國的大陸
「中國大陸」也用來指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即台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實際未管轄領土,見諸《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第二款。2002年以前,在上述條例的施行細則中規定,大陸地區「包括中共控制之地區及外蒙古地區」;2002年1月30日,行政院公告修正施行細則,大陸地區「之施行區域,指中共控制之地區」。2002年9月1日,駐烏蘭巴托臺北貿易經濟代表處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正式設立。這樣,中華民國大陸地區在實際應用中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等同。
[编辑] 兩岸交流的應用
「大陸」或「中國大陸」作為行政區概念在海峽兩岸有等同用法,亦避免涉及政治地位或國家名稱,使該詞可以在兩岸交流中方便地使用,並為兩岸官方與多數民眾所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發給台灣居民赴大陸地區旅行的類似護照的旅行證件,即稱「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台胞證」)。
[编辑] 中國大陸的簡稱
因為中國大陸含蓋了中國的大部分面積與人口,同時,中国共产党的政府堅持自己是中國的唯一代表,因此在中國大陸與國際場合,「中國大陸」的行政概念經常被簡稱為「中國」。在香港與澳門,這個概念經常簡稱為「內地」或「大陸」。在台灣,「中國大陸」有時不被簡稱,有時簡稱為「大陸」、「對岸」、「中共」。支持台獨的政治團體與政府則多使用簡稱「中國」,此稱呼的政治目的是爲了声明台灣並非中國的一部分。
[编辑] 經濟體與文化團體概念
中國大陸地區作為自立的行政區域或曰“政治實體”,具有特定的經濟體制,具備獨立且統一的貨幣、稅務、海關、邊境體系,是一個別存在的經濟體及市場。人员及货物在此境内可以自由流通,人民币是目前在境内唯一正式流通的货币。中國大陸也有自成體系的傳媒、文化活動、衛生等體系,有自成特色的文化。
香港、澳門、台灣作為相對或完全自立的政治實體,也都是分別存在且相互有異的經濟體及文化單位。在經濟、文化及其他多種不需要主權國家身分的國際組織或活動中,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分別擁有各自的正式會員地位,相互間及與外國會員間可自由交流或簽訂協議。
組織或活動 | 參與名義 (准用別名或簡稱) 中文譯名、參與時間 |
|||
---|---|---|---|---|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台灣 | |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CHN)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1979年 |
Sports Federation and Olympic Committee of Hong Kong China (Hong Kong, HKG)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香港)、1951年 |
(未參與) | 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Chinese Taipei, TPE) 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中華台北)、1960年 |
世界貿易組織 |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年 |
Hong Kong, China 中國香港、1995年 |
Macao, China 中國澳門、1995年 |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Chinese Taipei)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個別關稅領域(中華台北)、2001年 |
zh-cn: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zh-tw: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zh-hk: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1991年 |
Hong Kong, China 中國香港、1991年 |
(未參與) | Chinese Taipei 中華台北、1991年 |
亞洲開發銀行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1986年 |
Hong Kong, China (HKG) 中國香港、1969年 |
(未參與) | Taipei,China (TAP) 中國台北、1966年 |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等地有共通的語言、相近的文化、緊密的聯繫,因而在商業上經常被歸納於「大中華地區」的範圍。
[编辑] 同義的称呼
某些在某些特定人群、在特定语境下,与中国大陆等义可互用(注意並非完全同义)。某些人認為合理的稱呼,在另一族群看來或許相當冒犯或是過於政治化。
- 祖国大陆
- (通行):中国大陆官方媒体。
- (異議):几乎所有的台湾人。
- 中国大陆/大陆
- (通行):多数华人。
- (異議):支持台独的人群的一部分(他们认为有暗示台湾属于中国的含义;大多数支持台独的人可以接受这种称呼,虽更多的使用「中国」);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台湾的中央政府的一部分的人(仅限于与“政府”相关的语境,他们认为「中国大陆政府」是不恰当的说法,需改为「中国中央政府」)。此外,在支持台独的人、以及对两岸问题持中立态度的人中,有人觉得「中国大陆」可以接受,而「大陆」则带有太强的暗示性。
- 中国内地/内地
- (通行):因香港與澳門與「大陸」地理上相連,故由九十年代開始改稱「國內」,至近年則通稱「內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的慣例是:在提及港澳時,使用“内地”;在提及台灣時,不會使用“内地”而使用“大陸”或“祖國大陸”
- (異議):大多数台湾人。除了支持台独的人士認為「內地」此一簡稱暗示著台灣屬於中國之外,又因為台灣日治時期殖民政府所推動的同化政策(內地延長主義)正是使用「內地」來指稱日本本土,強烈的殖民壓迫聯想使得此稱呼更加具有爭議性;一部分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的大陆居民,仅觉得不习惯(因为他们习惯称非沿海地区为内地),並不帶有带有政治偏向;而因爲習慣的原因,大部分香港、澳門人對「內地」一詞依然有些抗拒。
- 中央(政府)
- (通行):中国大陸的官方媒體。
- (異議):几乎所有的台湾人。
- 中国
- (通行):中国大陆官方媒体;支持台独的人士使用。另外,有许多人虽更习惯使用「中国大陆」,但在某些语境下,也不介意用「中国」取代之。
- (異議):几乎所有的大陆人认为在谈和台湾、香港、澳门相关的事务上,此称呼不合理;但如果不涉及台湾、香港和澳门,此称呼经常使用。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台湾人也觉得不合理,认为此称呼有台独倾向。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通行):大陸以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但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的人。
- (異議):普遍認為名字太長,不適合交談時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爲這個稱謂應該包括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管轄下的地區。
- 北京(政府/当局)
- (通行):香港、台湾等地主要媒體,中國的民主、异见人士會使用。用首都來指代政府也是媒體的國際通用慣例,這個時候並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
- 唐山
- (通行):早期海外華人(含臺灣)很常用的名詞,但今日大致已成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