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际协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应用层 | DNS, FTP, ENRP,HTTP, IMAP, IRC, NNTP, POP3, RTP, SIP, SMTP, SNMP, SSH, Telnet, BitTorrent, DHCP ... |
传输层 | DCCP, SCTP, TCP, UDP, IL, RUDP, ... |
网络层 | IP(IPv4, IPv6),ICMP,ARP,RARP,IGMP... |
zh-cn:数据链路层; zh-hk:資料鏈結層; zh-tw:資料鏈結層 | Ethernet, Wi-Fi, Token Ring, MPLS, PPP ... |
zh-cn:物理层; zh-hk:實體層; zh-tw:實體層 | RS-232, EIA-422, RS-449, EIA-485, 10BASE2, 10BASE-T ... |
网际协议或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是用于报文交换网络的一种面向数据的协议。
数据在IP互联网中传送时会被封装为报文或数据包。IP协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在报文交换网络中主机在传输数据之前,无须与先前未曾通信过的目的主机预先建立好一条特定的“通路”。互联网协议提供了一种“不可靠的”数据包传输机制(也被称作“zh-cn:尽;zh-tw:盡力而为”);也就是说,它不保证数据能准确的传输。数据包在到达的时候可能已经损坏,顺序错乱(与其它一起传送的数据包相比),产生冗余包,或者全部丢失。如果 应用需要保证可靠性,一般需要采取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IP的上层协议控制。
互联的二层网络通过报文交换机或者是互联网路由器进行互联,传输数据包。由于不必保证数据包传送质量,因此交换机的设计也是十分的简单。(大部分的网络设备都“zh-cn:尽;zh-tw:盡力而为”的传送数据包,避免数据包丢失,损坏等问题出现,而这些都将给用户带来不便)。
现在的国际互联网普遍的采用了IP协议。而现在正在网络中运行的IP协议是IPv4;IPv6 为IPv4的后续的一个版本。互联网现在正慢慢的耗尽IP地址,而IPv6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IPv4的32位的地址相比较而言,IPv6拥有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提供比前者多很多的地址。版本0至3不是被保留就是没有使用。而版本5被用于实验流传输协议。其他的版本也已经被分配了,通常是被用于实验的协议,而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编辑] IP寻址和路由
IP协议最为复杂的方面可能就是在于寻址和路由了。寻址就是如何将IP地址分配给各个网络端点,以及局部网络如何划分和组合。所有网络端点都需要路由,尤其是网际之间的路由器。路由器通常用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IGPs)或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s,EGPs)决定怎样发送IP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