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和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具規劃、現代化的有蓋墟市及多座商往兩用建築的發展工程,標誌著粉嶺的發展里程碑。
目录 |
[编辑] 地理
聯和墟位於粉嶺北部,距離粉嶺火車站五分鐘車程,安樂村工業區與聯和墟只有一街之隔。聯和墟內劃分為6條街道:聯和道、和豐街、聯發街、聯興街、聯盛街及聯昌街。
[编辑] 歷史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當年的聯和墟佔地61萬平方米,中央建有有蓋及露天的市場,有蓋市場為三合土建築,設有60個檔位,包括14個肉檯、12個魚檔、12個菜檔、14個鹹魚檔、2個雞鴨檔、2個牛肉檯及2個豆腐檔,而露天部分可容百餘個小販攤位。圍繞市場四周全是新式兩層建築,設有舖位90間,主要為售賣洋貨及雜貨、米及米機、茶樓餐室、攝影沖曬、理髮廳及旅店,其後更加入跳舞學院及電影院等。
[编辑] 建墟背景
聯和墟的建立主要是與上水的石湖墟競爭。在此以前,石湖墟是粉嶺及沙頭角、軍地、打鼓嶺一帶鄉民進行交易的市集,但因被墟主上水廖氏多收秤佣[1]或公秤不準確等問題,驅使粉嶺區鄉民建立新墟以保障利益。
[编辑] 籌集資金
40年代香港政府鼓勵鄉村籌建墟市,1948年由當地鄉紳成立「聯和置業公司」,地址為安樂村瑞勝書樓,於1949年12月22日註冊為有限公司,負責人為李仲莊(董事長)、馮奇焯(副董事長)、彭富華(總經理)、李毓棠(協理)、鄧勳臣及劉維香(司庫)。法定資本為50萬港元,合共5萬股,每股10元,分500股為「創辦股」及49,500股為「普通股」。分三次招股,累計總數為21,918股,集資2,191,800元。「創辦股」由來自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及大埔頭的鄉村認購,而「普通股」則由個人、祖堂或公司購入。
[编辑] 發展與變遷
1951年1月20日秏資200萬元的聯和墟正式開幕及營業。開市初期墟期定為一、四、七日[2],與石湖墟完全相同,隨著買賣活動日益增加,墟期亦逐漸消失。除日間的活動,在凌晨時分,有農民在市場對出的空地出售新鮮收割的蔬菜,是為「天光墟」。除市場及商舖外,亦於1952年在墟市後方建設聯和新村,樓房面積約可間一廳兩房,外牆為白色,為數100間,公開發售,當地人稱為「白屋仔」。
80年代未期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遷往鄰近龍躍頭的安居街農產批發市場。90年代聯和新村被收購並拆卸從新發展為兩幢大廈及大型商場。昔日的兩層建築物亦重建為多層大廈,不同類型的商店陸續進駐。新街市於2002年7月1日投入服務,提供356個有空調的攤檔及熟食中心,舊街市於同年9月26日停止運作,結束長達50多年的歷史任務。
[编辑] 舊事舊物
- 粉嶺戲院
- 粉嶺區鄉事委員會
- 適雅餐廳(畢打奧)
[编辑] 大型屋苑
[编辑] 居屋
[编辑] 私人屋苑
- 綠悠軒
- 帝庭軒
- 御庭軒
- 海聯廣場
[编辑] 社區設施
- 聯和墟街市
- 聯和墟球場
- 和睦路球場
- 聯和墟體育館
- 粉嶺公共圖書館
- 聯和墟社區會堂
[编辑] 基礎教育
[编辑] 中學
- 粉嶺禮賢會中學
-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编辑] 小學
- 上水宣道小學(新校舍,原為仁濟第五中學校址)
[编辑] 交通
[编辑] 主要交通幹道
[编辑] 公共交通
- 九巴
- 跨境巴士
- 24小時跨境快線
- 沙頭角快線
- 沙頭角口岸←→粉嶺聯和墟帝庭軒、沙田大會堂、九龍塘公共交通交匯處
- 沙頭角快線
- 24小時跨境快線
- 專線小巴
- 52A/56A:聯和墟街市←→粉嶺火車站
- 52B:粉嶺火車站←→鶴藪
- 52K:粉嶺火車站←→坪輋
- 54A:榮福中心←→粉嶺火車站
- 54K:粉嶺火車站←→龍躍頭
- 56B:粉嶺火車站←→丹竹坑
- 56C:粉嶺火車站←→小坑村
- 56K:粉嶺火車站←→鹿頸
- 58S:上水(新豐路)←→旺角(旺角道,近西洋菜南街) 〔通宵服務〕
- 501A:雍盛苑-→聯和墟 (循環線)
- 501K:欣盛苑-→聯和墟 (循環線)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 《粉嶺》陳國成主編,三聯書店,ISBN 962-04-2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