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行政区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為成立本地政府,英格蘭被劃分至四個層次的行政區劃;甚至某層次經多種立法途經被另一選擇名稱替代。
目录 |
[编辑] 地域層次
英格蘭的最高區劃是九個地域(Regions)。 每一個含數個郡級實體的地域,由法例於1994年成立;並由1999年起成為歐洲議會英格蘭選區界線。
[编辑] 首級行政区划 - 郡層次

英格蘭依國會1997年立法Lieutenancies Act委任名譽郡長(Lord-Lieutenants - 英格蘭郡的君主個人代表)代表某地域;順理成章為英格蘭名譽郡 (ceremonial counties of England)。 因每片名譽郡的面積過大,其地名只適用於當地居民身份及英國國會選區界線;不適合為各本地政府的行政区划。
現有方法,將英格蘭分為以下四類郡層次:
- 六個大都會郡層次(Metropolitan county) - 1974年成立;包括大曼徹斯特都市郡、默西塞德郡、南約克郡、泰恩-威爾郡、西約克郡、西密德蘭。
- 中部諸郡/ 鄉郊郡(Shire county/non-metropolitan counties) - 1974年成立;鄉郊區為再下層次地區。
- 統一管理區層次(Unitary authority - 1990年成立;將某部份區議局及郡議局功能合拼;成立新郡層次本地政府。 例如:伯克郡和懷特島郡。
- 大倫敦(Greater London) - 1965成立;被分為倫敦市/ 倫敦舊區/ 倫敦金融區及32個倫敦區。 由1999年實施的國家權力放下將大倫敦交予,以定期民選產生的市長及市議員組成的大倫敦政府管理。
[编辑] 二級行政區劃 - 自治市鎮層次
英格兰的二級行政區有以下三類自治市鎮:
- 大都會自治市鎮層次(Metropolitan district/borough) - 從首級大都會郡分劃,取代已被廢除的郡議局權力,並同時享有首級unitary authorities的功能。
- 鄉郊郡自治市鎮(Non-metropolitan district) - 從首級鄉郊郡分劃,與當地郡議局分享權力。
- 大倫敦自治鎮(London Borough) - 各32個倫敦自治鎮議局享有首級統一管理區的地位,但大倫敦政府仍管理各自治鎮內的公共運輸、治安、消防、經濟發展等範籌。
[编辑] 民政區(Parish level)
民政區是英格蘭最低級行政區。 除了大倫敦受法律上准許外,英格蘭開始盛行民政區的成立。
[编辑] 臨時壓後2004年区划修訂草案
2004年十一月四日的東北英格蘭的成立區域議會公民投票被否決。 居住東北英格蘭的選民兼要選擇一但成立時的統一管理區運作模式。 但東北英格蘭公民投票的否決,令副首相彭仕國宣佈,西北英格蘭和約克郡及亨伯同類的公民投票將無期壓後 *Statement by Deputy Prime Minister。
[编辑] 參考資料
- CIA World Fact Book, 2002 plus more up-to-date information [1]。
[编辑] 參閱
[编辑] 外部連結
- Council review may mean end of counties (The Guardian, 29 December 2005)
Template:英格兰郡县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