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於是順道於當地举行會議,地點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会议改变了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新领导集体,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编辑] 会议的背景
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以王明为首的所谓苏联派在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实际取得了中共的最高领导权。此后,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领导权,其游击战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战略被完全抛弃。1934年,在博古(王明在中共中央的代理人)和军事顾问李德的最高领导下,中共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重失败,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红军力量又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指战员们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普遍怀疑和不满。这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其目的是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和教训。
[编辑] 会议的决定
参加遵义会议的有中共政治局委员博古、周恩来、洛甫、朱德、毛泽东、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會議委託張聞天根據毛澤東發言的內容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政治党务,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由周恩来、毛泽东总负责军事。在后来的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编辑] 会议的影响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迈出了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用后来中共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另外,遵义会议也是中共在没有苏联干预和影响下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关键会议,标誌着共产国际通过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大为下降,此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的努力下,中共开始渐渐摆脱苏联的控制、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
页面分类: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 | 中国共产党 | 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