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级战列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門型戰艦 ![]() |
||
---|---|---|
![]() |
||
近代化改裝工程前的戰艦長門 | ||
艦級概觀 | ||
艦種 | 戰艦 | |
艦名 | 舊國名 | |
前型 | 伊勢型戰艦 | |
次型 | 大和型戰艦 | |
同型艦: | 長門、陸奥 | |
竣工: | 1920年11月15日(長門) 1921年10月24日(陸奥) |
|
結局: | 1946年7月29日核試中沉沒(長門) 1943年6月8日原因不明爆沉(陸奥) |
|
性能諸元(新造時) | ||
排水量: | 33,800噸 | |
長度: | 215.8米、水線長201.7米 | |
闊度: | 28.96米 | |
吃水: | 9.08米 | |
引擎: | ロ號艦本式重油専燒罐16座 ロ號重油・石炭混燒罐6座 技本式蒸氣渦輪引擎4座 4軸推進、馬力80,000匹 |
|
最大速力: | 26.5節 | |
續航距離: | 5,500浬(16節) | |
乘員: | 1,333人 | |
兵裝: | 41厘米(45口径)連裝砲4座 14厘米(50口径)單裝砲20座 7.6厘米(40口径)單裝高射砲4座 53.3厘米水中魚雷發射管4座 53.3厘米水上魚雷發射管4座 |
|
裝甲: | 舷側305毫米 甲板75毫米 主砲防盾 -前盾305毫米 -側盾52毫米 -天蓋115毫米 副砲裝甲152毫米 |
長門級战列舰(日本文称長門型戰艦)是日本设计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增强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海军扩充计划,1917年8月28日开工的长门级是该计划中最早开工的战列舰。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补充量的不足。安装当时战列舰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主炮塔采用背负式艏艉对称布局。长门级最具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并且为远距离观测以及指挥的需要,采用七根支柱支撑的高大樯式桅楼,设立射击指挥所。随着战列舰火炮射程增加,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防御装甲。长门级拥有当时战列舰最快的航行速度,最高航速达到26.7节,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的航速是23节。由于之前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的更改,所以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 同级舰:长门号、陆奥号。长门号于1920年11月竣工。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美国、英国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尚未竣工的陆奥号,日本一方面加紧施工,一方面借口该舰已经建成坚决反对,最终陆奥号于1921年11月竣工服役。
长门级服役后为克服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前烟囱被改成大幅度向后弯曲的形状。长门号服役后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号战列舰服役,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长门号是第一艘装备水上飞机弹射器的日本战列舰。1930年代长门级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包括提高主炮仰角增大主炮射程,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舰体舯部增加防鱼雷隔舱。延长舰艉,改建舰桥,全部更换专烧重油锅炉并将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加强了防空火力。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级因为航速的限制并且作为最后决战的主力而很少出战,开战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1943年6月停泊在广岛湾的陆奥号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后沉没。1944年10月长门号参与莱特湾海战。战争末期由于燃油缺乏而失去行动能力,日本投降时是唯一没有被击沉的战列舰,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1946年在比基尼岛氫彈试验中沉没。
[编辑] 性能数据
- 排水量:33800吨(正常),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9130吨
-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改装后224.9米/宽34.6米/吃水9.45米
- 动力:主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82000马力;
- 航速:26.5节,改装后25节;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 武备:8门双联装410毫米/45倍口径主炮,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改装后18门),4门76毫米高射炮(改装后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改装后360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500毫米),装甲甲板(最大)76毫米(改装后185毫米),司令塔336毫米。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 舰员:1333-1368人
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 |
從創設到日俄戰爭終結 |
富士型:富士 | 八島 敷島型:敷島 | 朝日 | 初瀨 | 三笠 |
日俄戰爭後的弩級戰艦 |
香取型:香取 | 鹿島 薩摩型:薩摩 | 安藝 筑波型:筑波 | 生駒 鞍馬型:鞍馬 | 伊吹 |
建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的弩級戰艦 |
河内型:河内 | 攝津 金剛型:金剛 | 比叡 | 榛名 | 霧島 扶桑型:扶桑 | 山城 伊勢型:伊勢 | 日向 |
八八艦隊計畫 |
長門型:長門 | 陸奥 加賀型:加賀 | 土佐 天城型:天城 | 赤城 | 愛宕 | 高雄 紀伊型戰艦:紀伊 | 尾張 | (駿河) | (近江) 十三號型巡洋戰艦:十三號艦 | 十四號艦 | 十五號艦 | 十六號艦 |
太平洋戰爭 |
大和型:大和 | 武藏 | 信濃 | 百十一號艦 超大和型戰艦: 第七九七號艦 |
日本保有的他國戰艦(戰利艦) |
甲午戰爭戰利艦:鎮遠 日俄戰爭戰利艦:石見 | 肥前 | 丹後 | 壹岐 | 周防 | 相模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利艦:T・賴斯 | 拿騷 | 歐登伯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