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政治家,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
开元年间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因遭到宰相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今山东平原县)。颜真卿估计到安禄山有可能谋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训兵士,囤积粮食,另一方面整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放松安禄山的疑心。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独有平原坚守不降。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响应者十七郡,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三十万,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肃宗即位,拜颜真卿为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德宗年间,遭到宰相卢杞嫉恨,被派往招抚淮西叛将李希烈,遂被杀。

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有力,人称“颜体”。传世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最为著名。行书有《争坐位帖》、《祭侄文稿》,其中《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著作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后人编有《颜鲁公文集》。
楷书四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