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會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香港中學會考(英語: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CEE,慣稱CE)是每年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主辦的公開考試之一。大部份考生是完成五年香港中學課程的中學五年級學生,亦有自修生報考。
目录 |
[编辑] 簡介
於2006年,有122,078名學生報考香港中學會考,其中84,087人是學校考生,其餘37,991人是自修生。
香港中學會考於每年3月至6月舉行,主要科目之考試會在4月至5月進行,而6月則舉行英文及普通話的口試。考試成績會在8月第2週的星期三公佈(2005年會考成績公布日期為8月10日,2006年會考成績公布日期為8月9日)。2006年,香港中學會考提供42個科目。而大部份日校考生報考7至8科,最多報考10科。除了中文、英文、法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英語文學、普通話、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及佛學這9科外,其餘所有科目的試卷均可以選擇以英文或中文應考。2種語言的試題、評分要求和分級標準相同,應考語言不列於成績通知書和考試證書上。
[编辑] 評級
- 2002年起取消考試成績1級2等制,即不再把A至F級細分為A(01),A(02),B(03)等的12個小等級。
- 除法文科外,各科成績共分六級,即A、B、C、D、E及F,其中A級(俗稱「火箭」,因A字像火箭而得名)為最高,F級為最低。F級(俗稱「槍」,因F字像槍而得名)以下之成績將不予評級-UNCL(不予評級,Unclassified,俗稱 「Uncle」或「揸兜」。「揸兜」為廣東話口語,意即拿著缽子,暗指乞丐,因U字像缽子而得名),而F及UNCL視為不合格。
- 2007年起
- (一) 除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法文科外,各科成績共分六級,即A、B、C、D、E及F,其中A級為最高,F級為最低。F級以下之成績將不予評級-UNCL(不予評級,Unclassified),而F及UNCL視為不合格。
- (二) 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科成績分為五等,其中1等為最低,5等為最高(為配合中六收生,第5等再分為5及5*,而2等則為報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最低資格),1等以下之成績將不予評級。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已公佈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兩科各等級成績與國際標準的關係,詳情請瀏覽考評局有關的公佈。
- (三) 法文科根據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之制度評級。成績分為A*(a*)、A(a)、B(b)、C(c)、D(d)、E(e)、F(f)及G(g)級。G級以下成績不予評級。
- 大部分會考科目C級或以上成績,等同於英國通用教育證書普通水準考試(GCE O-Level)及格(C級或以上)。E級則被廣泛視為香港中學畢業生求職時需要擁有的最低資格。
[编辑] 英國語文考試
於2007年度以前,香港中學會考的英國語文科,提供兩個課程——課程甲(Syllabus A)及課程乙(Syllabus B)。課程乙的程度較深,成績評級則等同GCE O-Level水準。考試局並公佈,課程甲C級成績,則等同課程乙E級成績,因此社會上亦普遍接受這兩個英文課程的成績關係(但課程甲的成績不能銜接GCE O-Level)。一般而言,大部份選擇課程甲的考生,均來自中文中學。 由2007年度英國語文考試形式改革﹐2006年將為最後1屆分為課程甲(Syllabus A)及課程乙(Syllabus B)。以致大部份學生為爭取更佳成績而選擇較淺易的課程甲(Syllabus A)。
[编辑] 考試用途
香港中學會考的成績,可用作申請香港學校之預科學位。此外,要滿足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之應考資格,香港中學會考成績是不能缺少的,其中中文及英文兩科必須合格。
香港中學會考證書視為香港中學畢業生求職時的正式文件。在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安排下,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UC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承認大部分會考科目的成績,於香港中學會考各科取得C級或以上,等同英國普通教育文憑海外考試(IGCS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及格。然而,一般人普遍認為香港中學會考的難度遠較英國普通教育文憑海外考試為高,這在香港人報考英國大學時得到證明:一般來說,香港學生的會考成績,會被負責收生的負責人視作與GCSE同等考試的高一個等級,例如:在會考考獲C級,會被當作於GCSE考獲B級處理。
[编辑] 科目
香港中學會考開辦45個科目。大部份日校替學生報考7至8科,最多可報考10科。(1989年或以前,考評局只容許考生最多報考9科。)雖然考試科目眾多,學生於選科時卻受制於個別學校的規定。然而,個別學校容許學生以自修方式報考該校未有提供的科目。
香港中學會考評審嚴格,絕大部份科目取得甲等成績(A grade)的比例,往往都會限制在5%以下,隨後的等級以金字塔形式評分,至不合格的等級為止,俗稱「拉曲線」或「拉curve」。所以一般學生在此類考試取得丙等成績(C grade),已算是有中上的成績。
除了中文、英文、法文、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英語文學、普通話、英文文書處理、商業通訊及佛學這9科外,所有科目均可以選擇以英文或中文應考。就讀英文中學的考生通常會以英文應考;中文中學考生會以中文應考。不過,應考語言不一定與學生所就讀是中文中學還是英文中學有必然關係。換言之,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的學生通常可以自行決定部分科目的應考語言。
[编辑] 科目列表
- 數學
- 附加數學
- 物理
- 生物
- 佛學
- 陶藝(本科於2007年起取消)
- 化學
- 中國歷史
- 中國語文(新課程於2007年起實施)
- 中國文學
- 普通話
- 商業
- 電腦與資訊科技
- 設計與科技
- 設計與科技 (另選課程)
- 經濟與公共事務
- 經濟
- 電子與電學
- 工程科學(本科於2007年起取消)
- 英國語文(新課程於2007年起實施)
- 時裝及成衣
- 金工(本科於2006年起取消)
- 法文
- 地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
- 圖象傳意
- 工業繪圖(本科於2007年起取消)
- 歷史
- 家政 (服裝與設計)
- 家政 (膳食、家居與家庭)
- 人類生物學(本科於2007年起取消)
- 綜合人文科
- 英語文學
- 紡織(本科於2007年起取消)
- 旅遊與旅遊業
- 視覺藝術
- 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
- 科技概論
- 體育
- 會計學原理
- 社會教育
- 音樂
- 科學與科技
- 宗教
[编辑] 未來展望
考評局考慮各考試科目加入校內評估一項,目的是希望減少學校為應付會考而特地操練學生。由2006年會考開始中國歷史科、歷史科引用校內評估機制取代實行前的公開考試多項選擇題一卷。
[编辑] 中文科考試改革
考評局於2005年5月宣佈,2007年會考中國語文科評級方法會由以往的常模參照俗稱(「拉曲線」)改為水平參照。考評局將取消26篇範文,給予各間學校老師設計合適學生程度的課程。換言之,2006年會是最後一年使用26篇範文設題考問學生。2006年或以前的課程總共有2卷,一為作文及語文運用,另一份是閱讀理解和讀本問題。改制後,學生需考5卷,卷1考核學生的閱讀能力,卷2考寫作,卷3考聆聽能力,卷4考說話能力,卷5則是一綜合能力考核。說話是有小組討論和短講。綜合能力考核是要求考生聆聽一段錄音,以及閱讀文字、圖表的材料後,以寫作方式完成指定任務。校內評估亦為新加入的環節,這是以
[编辑] 相關事件
[编辑] 2005年英文卷二事件
2005年英文(課程乙)的卷二的Proofreading(修改錯誤)部分,是引用一討論區網友所發表的文章。但其英文語法不正統,屬「荷蘭式英語」,雖不至做成太大影響,仍被不少考生所批評。
[编辑] 2005年英文口試事件
2005年8月,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因人為出錯,使在該年度約600多個會考生在成績單上英文科課程乙口試的成績嚴重出錯,不少成績因而有誤,更有考生的成績由原本的A級變為F級,使該考生未能升讀原來的學校。由於當時已到了收生的最後階段,因此造成莫大的影響,使原本一向具在權威的會考抹上了污點。考評局受到了傳媒、家長、學生以及教育界的炮轟,考評局亦為該年報考英文科課程乙的考生免費覆核該科評級。有關涉及該事件的考評局職員兩名收到局方的警告,餘下的兩名亦被局方解僱。[1]
[编辑] 2006年英文科作弊事件
2006年5月4日正值2006年會考課程英國語文科(課程乙)卷一、二考試之際。當中卷二的多項填充題(MC Cloze),考評局以尊重版權為由,刊出文章來源(網址為http://stoptextbully.com)。至於「語文運用」(Usage)部分的一篇文章取材自《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同樣列明了網址。
據某討論區會員所說,當日試場內有數名考生於同一時間向監考員提出如廁的請求。有會員懷疑該批考生是在洗手間利用手機的上網功能上網作弊。而根據考試準則,考生不可在考試期間打開手機的開關,並要把手機放在置於椅子下的袋中以免作弊。後來有人投訴指監考員並沒有嚴格執行這規則。
在該討論區的回應中,大都提及「有人在考試期間要求如廁」,他們認為這「說明了有考生涉嫌作弊的行為並非只在一、兩個考場的個別事件,而是有機會在全港各區的試場出現。」因此,他們要求考評局正視這問題,並在日後選材方面多加留意,否則會引起爭端,考評局的公信力更有可能進一步受損。
考生於Youth-M發起的簽名運動,已收集到超過14000個簽名。
截至5月6日,考評局共收到98宗投訴及查詢,均汲及「懷疑有會考生在英文科課程乙試卷二中用手機作弊。」
考評局其後採取補救措施,要求考生把電話放於椅子下且為監考員所看到,並在考生往洗手間前記錄記下考生編號及時間。
5月19日,考評局發表有關會考英文科(課程乙)懷疑大批考生利用手機作弊案調查報告,發現開考期間登入資料來源網站的IP地址共有5個來自香港,其中1個以手機登入。考評局表示會繼續追查及分析相關試題答對率有否異樣,但表明不會因而重考或取消有關試題,並拒絕道歉。[1]
[编辑] 練習卷
2007年3月,考評局提供了中文科及英文科的練習卷(俗稱MOCK卷),但是3月7日的英國語文科練習卷卷一甲,部份學生未有留意「考生須知」(Instructions)有關要用鉛筆作答多項選擇題及其它題目的字句,使用了原子筆,但當局聲稱沒有影響。
如下為3月7日的英國語文科練習卷卷一甲考生須知節錄:
考生須知第4項節錄:
...Write your answers clearly and neatly in the spaces provided in the Question-Answer Book. Use a pencil to write your answer.
考生須知第5項節錄:
For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blacken the appropriate circle with a pencil...
[编辑] 出版
考評局會將各科往年的會考試題、評分指引及試卷報告印刷成書售賣。以往只有會考試題可供發售,大部分科目每年會為每科出版一本過去5年的試題合訂本(除英文及普通話科),而試題評分指引則是只供評卷員參閱。2003年起考試局的會考試題、評分指引及試卷報告印刷成一本該年的會考試題合訂本。價格由港幣20元正至4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