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性別: | 男 |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籍貫: | 江西九江 |
出生: | 1899年 中國江西九江 |
逝世: | 1978年5月18日 巴西 |
學歷 | |
|
|
經歷 | |
|
魏道明(1899年-1978年5月18日),字伯聰,江西九江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外交官。
目录 |
[编辑] 早年
1925年自巴黎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後,隔年回到國內擔任律師,在上海掛牌執業,不久後開始參與國民黨事務工作。1927年出任司法部秘書長,隔年司法部改組更名司法行政部,以29歲的年齡出任首位部長。1930年出任南京特別市市長,1937年出任行政院秘書長。
[编辑] 外交大使生涯
1941年底魏道明由行政院秘書長奉派為駐法大使,隔年接替胡適出任駐美大使。出任駐美大使期間,致力於推動改善中國的國際外交地位,替中國的抗戰爭取有利的形勢。1943年魏道明以中國駐美大使的身份,同美國簽署《中美新約》,完成美國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解除中國百年來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與枷鎖。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出任立法院副院長。
[编辑] 台灣省首任省主席
1947年台灣省爆發228事件,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被撤職,同年4月22日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一職,改組為台灣省政府,魏道明出任首任台灣省主席。
來到台灣後,魏道明組織的台灣省政府,下設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四廳,13位省府委員。而魏道明上任七天後公布的13位省政府委員中,台籍人士過半佔7位,包括了台灣第一位博士杜聰明及林獻堂等人,稍為緩解台灣情勢。1947年5月16日,主持第一次台灣省省政會議,會議中發言說道:「今後但以最大的努力來謀台灣的幸福。」
上任之後,立即取消戒嚴,結束二二八後的清鄉,解除交通管制,回復台灣省的情勢,並加速整理重建戰後的台灣,包括重修在二戰被破壞的台南孔廟,強化台灣與中國大陸各方面的連結。
有關戰後台灣主權地位問題,當時台獨運動跟美國部分人士有不同意見,具有外交背景的魏道明曾在1947年12月28日舉行記者會嚴詞表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已經回歸中國,但一些陰謀分子企圖將台灣從中國再分裂出去,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允許。如果少數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600萬台灣人民和4萬萬中國大陸人民將不惜為之流血犧牲,堅決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痛斥台獨為荒謬之主張。
1947年11月,台灣省舉行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與國大代表的選舉,1948年台灣體育人士組成台灣省代表隊,參與了在上海舉辦中華民國第6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民眾透過實質的人民選舉參與了中國的政治事務,並行使了做為中國人民的主權。
魏道明主持台灣省政府工作一年七個月,於1948年底辭職赴美。由於此時中國大陸情勢關係,蔣介石派心腹大將陳誠於1949年1月5日接替一職。
[编辑] 晚年
赴美定居後,1954年中華民國舉行第二屆總統選舉,當時孔祥熙有意想競選副總統,魏道明受託從美國回到台灣窺察行情。但遭到蔣經國和陳誠強力否決,魏道明遂離台回美。
1959年魏出任外交部顧問,1964年出任駐日大使,兩年後回國接替沈昌煥出任外交部長,擔任部長期間,每年均親往紐約聯合國總部,為維護中國代表權進行外交戰。
1971年辭去外交部長,轉出任總統府資政,不久後移民至巴西居住,1978年5月18日在當地逝世,享年80歲。
[编辑] 評價
- 前外交部次長楊西崑:「他是個規規矩矩正派的人,老一輩的人,也許稍微保守了一點,不過我覺得比自吹自擂的人要好的多。」
[编辑] 參見
前任: 胡適 |
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 1942年—1946年 |
繼任: 顧維鈞 |
前任: 首任 前一同性質職務者:陳儀 |
中華民國台灣省主席 1947年4月22日—1949年1月5日 |
繼任: 陳誠 |
前任: 沈昌煥 |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 1966年5月27日—1971年3月31日 |
繼任: 周書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