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 運行GNOME的Debian桌面 |
|
網站 | www.debian.org |
公司/ 開發 |
Debian計劃 |
家族 | GNU/Linux |
zh-cn:源码模式;zh-tw:原始碼模式 | 自由軟體 (與開源軟體相類) |
最新版本 | 4.0 代號為etch / 2007年4月8日 |
zh-cn:内核;zh-tw:核心类型 | 集成式作業系統核心(Monolithic kernel) |
zh-cn:默认; zh-tw:預設zh-cn:用户界面; zh-tw:使用者界面 | 文字介面 (Bash)/ 圖形使用者介面 (X) |
软件授权方式 | 普遍採用GPL授權 ,但亦採用其他自由授權(請參見DFSG) |
運作狀態 | 正作開發 |
Debian,是一种自由操作系统,全称Debian GNU/Linux,采用Linux作为内核,由Debian計畫(Debian Project)組織維護。Debian是一個純粹由自由軟體所組合而成的作業環境,而其背後並沒有任何的營利組織支持,它的開發團隊全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官方開發者的總數就將近1000名,而非官方的開發者亦為數眾多。
Debian以其堅守Unix和自由軟體的精神,以及其給予用家的眾多選擇(現時Debian包括了超過15,000個套件並支援11個计算机系统结构)而聞名。因此,其他眾多Linux發行版,例如Ubuntu、Knoppix和Linspire也建基於Debian。
目录 |
[编辑] 歷史
Debian於1993年8月16日由一名美國普渡大學學生Ian Murdock首次發表。Ian Murdock最初把他的系統稱為“Debian Linux Release”。[1]在定義文件Debian Manifesto中,Ian Murdock宣佈將以開源的方式,本著Linux及GNU的精神發行一套GNU/Linux發行版。Debian的名稱是由他女友(現在為其妻子)Debra和Ian Murdock自己的名字合併而成的,所以Debian一詞是根據這兩個名字在美國英語的發音而讀作/'dɛbiːjən/。[2]
Debian計畫最初發展緩慢,在1994年和1995年分別發佈了0.9x版本;1.x版本則在1996年發佈。1996年,Bruce Perens接替了Ian Murdock成為了Debian計畫的領導者。同年,一個開發者Ean Schuessler提議Debian應在其計畫與使用者之間建立一份社會契約。經過討論,Bruce Perens發表了Debian社會契約(Debian Social Contract)及Debian自由軟體指引(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定義了開發Debian的基本承諾。
1998年在建基於GNU C运行期库的Debian 2.0發佈之前,Bruce Perens離開了Debian的開發工作。Debian開始選出新的領導者,並發佈了另外兩個2.x版本,包含了更多接口和軟體包。APT和第一個非Linux接口—Debian GNU/Hurd的開發也展開。第一個建基於Debian的Linux發行版Corel Linux和Stormix的Storm Linux在1999年開始開發。儘管未能成功開發,這兩個發行版成為了建基於Debian的Linux發行版的先驅。
在2000年後半年,Debian對資料庫和發佈的管理作出了重大的改變,它重組了收集軟體的過程,並創造了“測試”(testing)版本作為較穩定的對下一個發佈的演示。同年,Debian的開發者開始舉辦名為Debconf的年會,為其開發者和技術用家提供講座和工作坊。[3]
[编辑] 開發版本
正在開發中的軟體會被上載到名為“不穩定”(unstable,代號sid)和“實驗性”(experimental)的計畫分支上。上載至“不穩定”分支上的軟體通常是由軟體的原開發者發佈的穩定版本,但包含了一些未經測試的Debian內部的修改(例如軟體的打包)。而未達到“不穩定”分支要求的軟體會被置於“實驗性”分支。
一套軟體在置於“不穩定”分支一段時間後(關乎軟體修改的緊急性),該軟體會自動被移至“測試”分支。但如果軟體有嚴重錯誤被報告,或其所依存的軟體未合乎“測試”分支的要求,該軟體則不會被移至“測試”分支。
因為Debian官方發佈的正式版本並不包含新的特色,一些桌面用家會選擇安裝“測試”甚至“不穩定”分支。但是這兩個分支比穩定版本進行過較少的測試,可能較不穩定;而且這兩個分支並沒有定時的安全更新。[4]更甚者,軟體不當地升級至不穩定的版本可能嚴重影響其運用。
在“測試”分支中的軟體成熟以及其發佈目標達到後,“測試”分支會成為下一個穩定版本。現時Debian的穩定版本為4.0(etch),上一次版本的升級是在2007年4月8日。[5]
[编辑] 軟體管理
当然,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应用软件,也就是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完成的工作的程序:从编辑文档,进行商业交易,玩游戏,到写更多其他的软件。Debian带来了超过15490个软件包(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包都已经被编译包装为一种方便的格式,开发人员把它叫做deb包)──这些全部都是自由软件。
而Debian上的軟體管理系統為apt-get這個指令,同時亦有圖形使用者介面的synaptic可供使用。
[编辑] 分支
[编辑] Hurd
把Debian移植至其他内核的工作正在进行,最主要的就是Hurd。Hurd是一组在微内核(例如 Mach)上运行的服务器,它们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功能。Hurd是由GNU计划所设计的自由软件。
这份操作系统中的大部分的基本工具来自于GNU计划;因此把它们命名为GNU/Linux和GNU/Hurd。这些工具同样都是自由的。
[编辑] BSD
Debian现在还有基于FreeBSD内核的版本,它现在已经完全可用了,很多人用它来完成日常的工作,这个是 debian的一个子计划,叫做Debian GNU/kFreeBSD
Debian另外还有基于NetBSD内核的计划,名字叫做Debian GNU/NetBSD,不过这个计划还处于alpha阶段。
[编辑] 版本
Debian主要分三个版本:稳定版本(stable)、测试版本(testing)、不稳定版本(unstable)。
目前的稳定版本为Debian etch,目前的测试版本为Debian lenny,不稳定版本永远为Debian sid。到目前為止所有開發代號均出自Pixar的電影zh-cn:玩具总动员;zh-tw:玩具總動員;zh-hk:反斗奇兵。
版本
|
代號
|
發佈日期
|
反斗奇兵電影對應的角色
|
註腳
|
0.01至0.91 | 1993年8月至1994年1月 | |||
0.93R5 | 1995年3月 | |||
0.93R6 | 1995年11月 | |||
1.1 | Buzz | 1996年6月17日 | 巴斯光年,電影主角之一的太空人 | 使用Linux內核2.0 |
1.2 | Rex | 1996年12月12日 | 暴龍 | |
1.3 | Bo | 1997年6月2日 | 放羊的女孩 | |
2.0 | Hamm | 1998年7月24日 | 小豬撲滿 | |
2.1 | Slink | 1999年3月9日 | 玩具狗 | APT面世 |
2.2 | Potato | 2000年8月15日 | Potato Head先生 | |
3.0 | Woody | 2002年7月19日 | 胡迪,電影主角之一的牛仔 | |
3.1 | Sarge | 2005年6月6日 | 綠色塑膠玩具士兵的首領 | |
4.0 | Etch | 2007年4月8日發佈 | 玩具黑板 | 目前的穩定版本 |
?.? | Lenny[6] | 未定 | 望遠鏡 | 目前的測試版本 |
Sid | 永遠的不穩定版本 | 隔壁的男孩,玩具終結者 | Sid也是英語Still In Development(仍在開發)的縮寫 |
[编辑] 使用領域
Debian以穩定性聞名,所以很多伺服器都使用Debian作為其作業系統;而很多Linux的LiveCD亦以Debian為基礎改寫,最為著的例子為Knoppix。而在桌面領域,Debian的一個改版Ubuntu Linux就獲得了很多Linux使用者的支持,在DistroWatch.com瀏覽排名裡排名一直很靠前。而很多信息学竞赛亦采用Debian作为操作系统。
對比Ubuntu、Fedora Core等Linux發行版,較少桌面用家會選擇使用Debian。主要原因是其基於穩定性的考慮,套件版本一般較舊,甚至已經過時。
[编辑] 支持者的意見
很多Debian的支持者認為,因為Debian不帶有任何商業性質,背後也沒有任何商業團體支持,因而使得它能夠堅持其自由的風格。它不會發生為了某些商業上的利益而犧牲使用者的權益,也不會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而導致開發作業终止。而這個特色也使得Debian在眾多的GNU/Linux的發行套件中獨樹一幟。
Debian對GNU和UNIX精神的堅持,也獲得開源社群的普遍支持。
其他支持者的意見包括:
- Debian是極為精簡的Linux發行版,有著乾淨的作業環境。
- 安裝步驟簡易,大部分情况下只要<Enter>、<Enter>一直按下去便可以順利安裝。
- 擁有方便的套件管理程式,可以讓使用者容易的尋找、安裝、移除、更新程式,或系統昇級。
- 健全的軟體管理制度,包括了臭蟲回報、套件維護人等制度,讓Debian所收集的軟體品質在其它的Linux發行套件之上。
- 擁有龐大的套件庫,令使用者只需通過其自身所帶的軟體管理系統便可下載並安裝套件,不必再在網路上尋找。
- 套件庫分類清楚,使用者可以明確地選擇安裝自由軟體、半自由軟體或閉源軟體。
[编辑] 批評
其中一個對Debian的技術性批評是,因為Debian的發行週期較長,穩定版本的套件可能已經過時。由於Debian很大程度上是為“不動的”平台(例如伺服器和用於開發的機器)設計,而這些平台只需要安全性的更新,Debian的支持者一般這樣回應批評:
- Debian擁有一些支援較舊版本套件的套件庫,例如backports.org和apt-get.org的套件庫。但有時候這些套件在更新的時候未能很好地融合在系統中。
- Debian的“測試”分支常包含了一些其實已經相當穩定的、已更新的套件。但當新的穩定版本發佈後,“測試”分支可能變得混亂。
另一個批評是一些軟體和文件因為未附合Debian對自由軟體的嚴格要求,並未出現在Debian的官方套件庫中,mplayer曾经沒有被加入為Debian的套件。[7]另外也有人批評Debian把一些專有軟體放到“非自由”套件庫,而非完全把這些軟體拒諸門外。相似地,Debian曾把自由與非自由的套件同時放在其“主要”(main)套件庫內,但現在已把非自由的軟體,例如專有的驅動程序,分置於不同的套件庫。
Debian的管理也被批評為過於混亂,導致開發進度緩慢,決策過程也被無止境的討論拖延。在2006年9月,同時正參與Ubuntu開發的Debian開發者Matthew Garrett離開了Debian,並批評Debian對開發者太不客氣。[8]
[编辑] 参见
- Linux套件列表
- Linux套件比較
[编辑] 建基於Debian的Linux發行版
- Kanotix——LiveCD及Debian安裝程式。
- Knoppix——LiveCD,同時亦有數個分支,包括Morphix、Quantian、Whoppix及Xfld。
- Stanix——介面像微軟Windows的LiveCD。
- Libranet——目標是作為更易設定的發行版。
- Mepis——建基於KDE桌面環境,以新手為目標的發行版。
- OPEN COLINUX——將Debian融於Windows的發行版。
- Ubuntu——建基於GNOME桌面環境的發行版。其亦有不同的分支,而幾乎每一個分支都有LiveCD。
- Xandros——Corel Linux的商業支援版本。
[编辑] 参考文献
- ↑ (英文)Murdock, Ian A,1993年8月16日,New release under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requested
- ↑ (英文)Debian網站,About Debian
- ↑ (英文)Debian文件組,2006年10月7日,A Brief History of Debian
- ↑ (英文)http://www.debian.org/security/faq#testing
- ↑ (英文)Debian網站,2007年4月8日,[1]
- ↑ (英文)Debian網站,2006年11月16日,testing d-i Release Candidate 1 and more release adjustments
- ↑ (英文)Debian網站,2006年11月1日,The Debian and mplayer FAQ
- ↑ (英文)Maintainer's resignation highlights problems in Debian project
[编辑] 外部链接
- Debian 主页
- Alioth中文
- linuxsir的Debian讨论版
- 英文的 Debian Wiki
- 中文 DebianWiki
- 摩托學園:以 Debian 為主的中文討論區
- 香港特區:中文 DebianWiki
- 香港特區:以 Debian 為主的中文討論區
- Debian 參考手冊
- 晴月資訊Wiki - Debian
- DebianWiki - apt-get
![]() |
Linux发行版 | 编辑 |
Debian | Fedora | Gentoo | Knoppix | Mandriva | Red Hat | Slackware | SuSE | Ubuntu | 红旗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