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星列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之星列車﹝DJJ2﹞ | |
---|---|
輛數 | 1列11輛 |
起動加速度 | |
營運最高速度 | 160km/h |
設計最高速度 | 321.5km/h |
減速度 | |
編組定員 | |
全長/全闊/全高 | // |
編組重量 | |
軌距 | 1,435mm |
電化方式 | 交流25,000V 50Hz |
驅動裝置 | |
編組輸出 | |
控制裝置 | VVVF |
制動方式 | |
保安裝置 | |
備考 | 軸式為Bo-Bo |
製造商 | 株洲電力機車廠 |
中華之星列車,是中國的高速鐵路客車車種之一,其車嘴使用鴨嘴型設計,是「藍箭」(DJJ1)的後繼產品。
目录 |
[编辑] 簡述
跟藍箭列車一樣,這款列車屬於動力集中式設計(中國稱這種固定編組的列車為動車組),由頭尾兩輛推拉式交流傳動電力機車作牽引,兩輛機車分別由株洲電力機車廠及大同機車廠製造,編號分別為0001A及0001B;而客車則由長春客車及四方機車車輛廠製造,編號110977至110985。2002年12月,有關方面以兩輛機車及三輛客車進行試驗,其試行最高速度創造了“中國鐵路第一速”——321.5km/h,成為轟動一時的時事。並於2003年試運行於瀋陽至秦皇島的路線。
此車曾參與京沪高速铁路的招標,但據國內媒體報道已率先出局。
2005年8月1日,「中華之星」正式投入服務,行走準高速班次,來往瀋陽至河北山海關之間,其營運最高速度也從270 km/h改為160 km/h。由於種種問題,現時車輛亦已停駛。[1]
據報導,株洲廠已於2006年製造一輛新「中華之星」機車。[2]
[编辑] 研发背景
1998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上所作的形势报告中表示支持京沪高速铁路采用磁悬浮技术,希望能在新技术领域采取跨越式发展,一举超越发达国家目前所普遍采用的高速铁路基础技术,实现技术的换代发展。于是,出于自身技术利益考虑的铁道部支持的高速轮轨方案与朱镕基所支持的前瞻性的磁悬浮方案争论日趋激烈,进行中的“中华之星”高速铁路研发演变成了铁道部的“争气项目”,铁道部企图以研发的实际成果说服国务院领导改为支持铁道部自己的高速轮轨方案。
随着2002年11月28日铁道部领导视察中华之星时候对当时因法国零部件出现技术故障的过分担忧,而且朱镕基离休后国务院部分领导改为采用购买国外高速轮轨技术的意见重占上风,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高速轮轨计划虽已取得重大成果,但已像飛機「运十」般夭折,成为辉煌刹那的「流星」。
[编辑] 参考文献
- 《商务周刊》:《京沪高铁十年一觉》,200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