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以冲突,或称以巴冲突,是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仍在持续中的衝突。巴以衝突是更大范围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
巴以衝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衝突。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有些支持两国方案;有些支持一国两族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世俗国家。
目录 |
[编辑] 历史
巴以衝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衝突进一步激化,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盛行,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自我解放》提出并兴起了犹太建国思想,同时,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迁徙,初期犹太人作为少数民族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相处相对融洽,没有大规模衝突。一战期间英国获得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同时国际联盟忽视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声音,强行将巴勒斯坦的领土划分给犹太人,作为犹太建国的根本。不能忽视的是犹太人也用恐怖主义手段袭击英国驻外机构,逼迫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境内的统治。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阿拉伯联盟向以色列宣战,自此以後,共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
[编辑] 阿克薩群眾起義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拜访了圣地-圣殿山( 也被称为Haram Ash-Sharif),这是全球宗教最争夺的地点之一。这一地点对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维持宗教的重要性是相似的。沙龙的行动被许多巴勒斯坦人团体认为是故意的挑衅的行为并且在那里引起了暴乱。虽然双方对此后事件的动机有争论,这个事件即 阿克薩群眾起義。
根据2004年5月18日中东政策政务会资料,超过3,867人在2000年9月29日以后的衝突中被杀。892个以色列人(非战斗者公民和以色列防卫军人)被巴勒斯坦战斗者或自杀炸弹客杀死,2975个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除了自杀炸弹客和被以色列暗杀的目标)被以色列军队或以色列人杀死。
很多人認為,以色列应该对這些暴力衝突负责。[來源請求]
[编辑] 以军士兵绑架事件
2006年6月25日凌晨,8名巴武装人员通过地下通道潜入位于加沙地带南部附近的以军哨所,向坦克和碉堡发射火箭弹,并炸毁一辆装甲车。以军发言人证实,2名士兵被炸身亡,4名士兵受伤。遭绑架的以军士兵是19岁的吉拉德·沙利特。当晚,以色列内阁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同意国防军着手营救这名士兵。[1]
6月26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边境附近大规模集结。[2]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员会和伊斯兰军当天发表的声明,要求将其所劫持的以色列士兵交换在以色列监狱内关押的所有巴勒斯坦女囚犯和未满18岁的少年囚犯。[3]
6月28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发动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袭击行动。[4]6月29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逮捕了64名哈马斯官员,其中包括自治政府副总理纳赛尔丁·沙伊尔、7名自治政府部长、20多名立法委员会委员。[5]6月30日,以色列军队出动战机,袭击了巴勒斯坦政府位于加沙的内政部大楼。[6]7月2日,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向位于加沙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府发射导弹,造成大楼部分受损。[7]8月6日,巴立法委员会主席杜韦克在约旦河西岸的家中被以色列安全部队抓走。[8]
[编辑] 和平进程
- 参见奧斯陸協議
在1991年,就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後,当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召开了一次被称作1991年马德里和平会议之後,突破性发展发生了。在主办国挪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举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谈。会後,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还有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白宫草坪上签署了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定。对于他们的努力,拉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交部长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被授以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编辑] 以色列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以色列人 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参见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在1995年拉宾被暗杀之后,和平进程减慢到几乎停止的地步。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上看不见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另外,被巴勒斯坦人看作对和平的最大障碍之一的以色列定居点,没有得到拆除。相反的,西岸地区几乎两倍于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遭受到了来自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自杀性爆炸,以及后来招致的以色列人的相关行动使他们感觉无法支撑下去了。
2000年,克林顿召集了一次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之间的和平高峰会。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称已经提供了巴勒斯坦人大约 95%的有争执的领土,连同在东耶路撒冷上的巴勒斯坦主权。
但很多人说,被巴拉克提起的那69个犹太人的定居点(包括 85% 的西岸犹太人)被划分给以色列,共计是10% 的西岸区领土,巴拉克也提议“以色列临时控制”的另外的10% 的西岸区是有争议的领土,这一个地区包括许多其他的犹太部落。剩余的 80% 的被提议的属于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区被以色列公路旁的检查站所瓦解,因为这让巴勒斯坦人削弱他们自由地旅行在领土上旅行而且减少吸收巴勒斯坦难民的能力,尽管克林顿总统先生努力,阿拉法特仍抵制了这个提议并且和谈破裂。
在2001年一月在Taba的协议稍后,以色列谈判者呈现了一个新的地図。建议移走“临时受以色列人管制的”地区,巴勒斯坦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不幸地,巴拉克没有一个有利的位置来把这呈现给以色列的民众因为他的支持率很低还有西岸的公共暴行攻击,他没有作更多是要求。和谈并没有任何协议签署。之後,右翼联合党候选人沙龙在2001年二月被人民选举为以色列总理。
[编辑] 和平“路线图”
参见和平路线图
在2002年7月,在美国的“四方”斡旋下,向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概略的说明了一个称作“和平路线图”的原理,它包括了一个中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在2003年四月会见首任被指定的巴勒斯坦当局总理阿巴斯後(Abu Mazen)发布。美国和以色列为这个首任新总理上台高兴,他们两者都拒绝与阿拉法特进行和谈。
这个计划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各自独立行动,暂时搁置争议直到一个亲善的关系能被建立为止。
- 第一步,巴勒斯坦当局必须 “立刻在其土地上以可见的效果努力拘捕,打乱,抑制个人和团体引导和计划的在若何地方针对以色列人的暴力攻击”并且,“重建并重新集中巴勒斯坦当局的安全设施『必须』开始维持,对准,而且有效的运用以对抗所有那些专注于恐怖的人并且毁坏恐怖份子制造恐怖活动的能力和基础设施”。
- 以色列要拆除在2001年3月份之后建立的定居点,停止所有那些定居点的活动,把军队从在2000年9月28日之后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移开,结束宵禁而且减轻对人和物在行动方面的限制。[9]
在成功当选之后,阿巴斯说他无法不挑起内战的反对哈马斯。很清楚的是阿巴斯只控制了巴勒斯坦安全设施的一小部份,大部分依然由阿拉法特牢牢控制着。在 2003年6月29日,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同意了3个月的“hudna”(临时停火), 附加条件是以色列停止暗杀巴勒斯坦领袖和停止処死被以色列管理拘留処释放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则答应撤回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些军队但是不答应撤销它的暗杀行为。
大约6个星期之久,暴行行为真正的减少了:除了在边界。在hudna在8月12日快速地被阐明之后。以色列暗杀了二名哈马斯战士和另外二个进入那布卢斯的人。隔天来自那不勒斯的一架哈马斯轰炸机和一个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的轰炸机各杀了一个以色列人,并打伤数人。8月14日,以色列暗杀了穆罕默德播种者-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领袖军事执行官希布伦。8月19日一个哈马斯自杀炸弹客杀死了34个刚刚在哭墙祈祷後坐公共汽车回来的犹太人。二天之后,以色列直升飞机杀了一个第4级别的哈马斯领袖分子,Ismail Abu Shanab。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申明在现阶段与hudna脱离关系,虽然它實际上早已停止。接下来的几天,以色列直升飞机发射导弹攻击了哈马斯领导所在的加萨走廊。以色列突击队也在希布伦对寻找哈马斯头目Abbedalla Quwassama, Ahmed Bader和那不勒斯的Mohammed Hanabli目标。很多行动造成了附近(无辜)人士的伤亡意外。
武装法塔赫活跃份子公然地威胁要杀死阿巴斯。阿巴斯没有从阿拉法特那得到权利去执行和平路线圖的任何一个方面。在他的下台演讲中,阿巴斯把他的失败归咎于同时缺乏来自巴勒斯坦的当局和民众的政治支持。
[编辑] 更变的和平提议
藉由困难的路线图计画,壓力促使去找寻一个替代方案代替。 在2003年12月7日,以色列的代理总理 艾胡德·奧爾默特 提议单方面的大规模从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撤出,放弃一些犹太人的定居点和一些领土。 这行为被解释为沙龙的试验行为,他在12月18日对巴勒斯坦当局的演讲中给巴勒斯坦当局在以色列采取 “单方面行动”之前 “几个月”时间去落实路线圖计画。演讲被美国政府强烈批评,美国警告说反对先发制人的夺取路线图成果。为了以色列人的利益,这応是以以色列人民对安全的关心和达成互惠让步的需要应当作为交换的。
另外的一组两年半的谈判是由前以色列前司法部长Yossi Beilin和前巴勒斯坦新闻局部长Yasser Abed Rabbo秘密举行的。12月1日,二个当事人在日内瓦(被称为日内瓦协定)为和平签署发表了一个非正式的蓝图,它为解决衝突制定了基本的架构。它的最终目标与路线图计画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解决问题采取了“大爆炸”的方法而不愿采取一个按部就班的方法。它被以色列政府和许多巴勒斯坦人谴责发对,巴勒斯坦的当局对其不置可否,但是它被许多欧洲政府和布什政府的重要成员包括国务卿鲍维尔所欢迎。
另外一个被以色列内外人士所提议的方案:“两国的溶和”。这个方案准备以色列先正式地并吞巴勒斯坦领土,然后建立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州。它被纽约教授Tony Judt所支持,对这个建议既有表示赞同的也有表示指责的。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新主意,它早在1920年代就存在,但是因为阿拉伯人口数量在以色列领土的突飞猛进而受到越来越多到重视。有些令人惊讶地,一些以色列定居者支持这个方案,他们希望以色列可以永远地合法拥有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 考虑到大量的人口和政治问题可能升级,无论如何,它似乎对问题未必会有真正的解决。
另一個更優秀的方案,先滅掉以色列,讓巴勒斯坦建國.然後成立一個猶太人的省.[來源請求]
[编辑] 和平提议列表
参见中东和平提议列表
[编辑] 调解和和谈
参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谈判工作
尽管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有如此长时间的矛盾, 仍然有很多人致力与在考虑到双方面利益的前提下, 和平解决问题的人.
[编辑] 衝突
人們对解決巴以衝突的方式並沒有一致看法。 有人認為消滅以色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他們認為以色列是猶太人以不正當的建國手段所產生。 但外界,至少在歐盟中則普遍認為「路線圖」是唯一解決方式[來源請求]
[编辑] 相关文章
[编辑] 按种族划分
[编辑] 按宗教划分
[编辑] 按地理划分
[编辑] 按地点划分
[编辑] 按历史划分
- 巴以冲突史
1949年前
- 1917年鲍尔弗宣言
- 1922年:巴勒斯坦国家联盟令
- 英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
- 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计画
- 建立以色列国宣言, 1948年5月14日
- 1948年阿以战争
- 1949年停战协定
- 巴勒斯坦人大批离开
1949年-1967年
- 1956年苏伊士战争
- 1967年六日战争
- Khartoum决议
1967年-1993年
- 1970年Attrition战
- 1973年赎罪节之战
- 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戴维营和平协定
- 1982年黎巴嫩战争
- 1990/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
- 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定
- first Intifada
1993年-现在
- al-Aqsa Intifada
- 2000年巴以戴维营高峰会见
- 和平路线図计画
- 巴勒斯坦用暴力反对以色列人
- 2004年以色列单方面脱离计画
[编辑] 按意识形态划分
- 犹太复国主义
- 泛阿拉伯主义
- 巴勒斯坦建国提议
[编辑] 按媒体划分
- 新史家
- 承诺, 2000年奥斯卡提名记录片
- 巴以冲突和以色列媒体
[编辑] 按衝突划分
- 巴勒斯坦难民
- 以色列定居点
- 以色列西岸围墙
[编辑] 按隔离和武力划分
[编辑] 按人划分
以色列人
- David Ben-Gurion
- Menachem Begin
- Yitzhak Rabin
- Shimon Peres
- Ariel Sharon
- Chaim Weizmann
巴勒斯坦人
- Haj Amin Al-Husseini
- 艾哈迈德·舒凯里(Ahmed Shukairy)
-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
- Marwan Barghouti
- Mahmoud Abbas
- Nabil Shaath
- Sheikh Ahmed Yassin
- Ahmed Qurei
- Hanan Ashrawi
- Dalal Mughrabi
其他
- King Hussein
- Anwar Sadat
- Colin Powell
- Anthony Zinni
[编辑] 相关衝突
- 阿以冲突
- 中东冲突
[编辑] 外部链接
- 中东政策委员会 - 冲突统计
- Pro-Israeli organization that claims to combat media bias
- Sharm El-Sheikh Fact-Finding Committee Final Report (Mitchell Report)
- 以色列政府
- 以色列公告
- Electronic Intifada
- Palestinian 谈判小组
- 来自西岸和加沙的报告
- "Barak's Generous offer"
- 以色列在西岸和加沙的定居点
- 以色列人定居点探密:一个以色列人的看法
- meta:巴以冲突解决方案
- What next? By Sari Nusseibeh
- Israeli newspaper editorial mentioning Mr. Nusseibeh
- Current breakdown of fatalities in conflict
- Chicago Tribune: Israeli veterans show occupation's ugly side Photos of the occupation taken by Israeli soldiers
-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Link directories'
- LookSmart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 Yahoo!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