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弧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創傷弧菌 保护现状:安全 |
||||||||||||||
---|---|---|---|---|---|---|---|---|---|---|---|---|---|---|
![]()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創傷弧菌(by CDC) |
||||||||||||||
分类 | ||||||||||||||
|
||||||||||||||
学名 | ||||||||||||||
Vibrio vulnificus Farmer, 1980 |
目录 |
[编辑] 簡介
創傷弧菌,或稱為海洋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如果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創傷弧菌會在傷口上繁殖,可能引發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鮮,也有罹患腸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主導的基因體定序團隊,完成了創傷弧菌的基因體定序與分析工作[1]。
[编辑] 流行病學
有以下幾種情形的族群,若感染此種弧菌容易造成嚴重感染:
[编辑] 臨床表現
若感染此弧菌,臨床最常出現的兩種表現為傷口感染以及原發性敗血病。
[编辑] 傷口感染
如果傷口接觸到海水、貝殼或魚類,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來說這樣的感染多半很輕微,但在高風險的族群上,此類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傳播,並導致嚴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發嚴重的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