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时期 | |||||||||
传说时期 (另見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東周 | ||||||||
戰國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魏 | 蜀 | 吴 | 三 國 |
||||||
西晋 | 晋 | ||||||||
十六國 | 东晋 | ||||||||
宋 | 南 朝 |
北魏 | 北 朝 |
南 北 朝 |
|||||
齐 | |||||||||
梁 | 东 魏 |
西 魏 |
|||||||
陈 | 北 齊 |
北 周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國 | |||||||||
辽 (西辽) |
西 夏 |
北宋 | 宋 | ||||||
金 | 南宋 | ||||||||
元(蒙古)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 民國 (見台灣問題) |
||||||||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南北政权的对峙时期,中国南北各自出现若干政权的一个历史时代。南方方面有宋、齐、梁、陈四朝。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等。
目录 |
[编辑] 歷史
[编辑] 南朝
從公元420年東晉權臣劉裕篡晉開始,南朝已經歷了宋、齐、梁、陈共四個朝代。四朝皆建都建康(今南京),史稱南朝。東晉桓玄即位后,劉裕在京口糾集近2000人攻入建康,桓玄逃回江陵,裕弒晉安帝。420年,劉裕廢晉帝建立劉宋。劉宋傳八帝,歷六十年。472年,劉宋內亂,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起兵灭宋,建齐朝。齐末,齐明帝继位,凶狂乱杀,造成大乱。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次年灭齐、建梁朝。西魏在侯景之乱后在江陵扶植了梁朝宗室建立后梁。齐传7帝,历24年。梁传5帝,历56年。557年为陈所灭。陈传5帝,历33年。589年为隋文帝发兵所灭。
南朝各個政權主要都是由寒門建立,如劉裕、蕭道成等等都是寒門出身,獲得世族的重用而掌握軍權。由於各朝代內亂頻仍,領土越來越小,到有陳一代,僅能擁有長江以南地區。
[编辑] 北朝
北朝各政權主要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中除北齊外,都是由胡人鮮卑族建立。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又称后魏。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自洛阳逃入关中。高欢另立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历17年。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据关中的宇文泰杀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28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禅位于宇文觉。次年宇文觉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大象三年(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587年隋廢除西梁,西梁亡。589年隋文帝派楊廣滅陳。至此南北朝時期結束,接下來開創了隋唐盛世。
北朝一代受到早期五胡十六國戰亂影響,受胡人的影響甚大,像北魏等各政權都是由鮮卑族建立。而北齊雖然是由漢人建立,其統治者高洋等受胡族文化影響深刻。後期朝中任職的漢人士族,多與胡人通婚,並擁有胡族血統,如隋文帝楊堅和唐高祖李淵都是擁有胡人血統。
[编辑] 國家
南北朝 |
||||||||||
---|---|---|---|---|---|---|---|---|---|---|
南朝 | 北朝 | |||||||||
国 | 刘宋 | 蕭齊 | 蕭梁 | 陈 | 北魏 | 东魏 | 西魏 | 北齐 | 北周 | |
首都 | 建康 | 建康 | 建康 | 建康 | 洛陽 | 鄴 | 長安 | 鄴 | 長安 | |
君主 开国 亡国 |
8帝 劉裕 劉準 |
7帝 蕭道成 蕭寶融 |
5帝 蕭衍 蕭方智 |
5帝 陳霸先 陈叔宝 |
17帝 拓跋珪 元修 |
1帝 元善見 元善見 |
3帝 元宝炬 元廓 |
6帝 高洋 高恆 |
5帝 宇文覺 宇文衍 |
|
成立 | 420年 | 479年 | 502年 | 557年 | 386年 | 534年 | 535年 | 550年 | 557年 | |
灭亡 | 479年 | 502年 | 557年 | 589年 | 534年 | 550年 | 557年 | 577年 | 581年 |
[编辑] 外部链接
前朝: 十六国/东晋 |
中国朝代 | 后朝: 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