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家 |
---|
儒家思想 |
纲 常 伦 理 |
儒家人物 |
孔子 孟子 荀子 |
儒家经典 |
《四书》《五经》《十三经》 |
历史发展 |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
相关事项 |
诸子百家 孔庙 孔子弟子 |
主题:中國文化 |
周敦颐(1017年-1073年7月24日),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北宋理学是孔孟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所以周敦颐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深远。
[编辑] 生平
生於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16岁时父亲病逝,母親帶他投靠舅父鄭向,龍圖閣學士鄭向見他聰穎好學,便栽培他唸書,終成大儒。周敦頤知識廣泛,博取眾家之長,融會貫通,成一家之言。他在研究《周易》后,写了著作《太极回·易说》,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1072年,在江西庐山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并自号“濂溪先生”。著名散文作品〈爱莲说〉作於此時,表明了他对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赞赏。是为千古名句。
周敦頤的主要著作是《太極圖說》。周敦頤與佛教關係深遠,精研禪理,其《太極圖說》,用圓形以資推演,可達雅俗共享之效,融會儒、釋、道三家於一宗。朱熹盛推《太極圖說》,而後世論者如毛大可等謂此圖實出於道教。清初黃宗炎在《太極圖說辨》中便說:“圖學從來,出於圖南。不過陳摶乃是假《易》理而論仙道。”
熙宁六年六月初七(1073年7月14日星期日)病逝。弟子程颢、程颐继承和完善了他的思想。后来经过著名学者朱熹的进一步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二程兄弟、張載、邵雍、司馬光五人,再加上周敦頤,被朱熹稱為「北宋六先生」(《六先生畫像贊》)。
[编辑] 后人
绍兴籍的周恩来是第33世孙,鲁迅(周树人)、周作人是第32世孙。
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南村是周敦颐第9代后人的聚居地,现在已经到第31代。此外广东潮阳,浙江诸暨、金华等地都有周敦颐后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