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公國(grand duchy)的元首是由大公或者是女大公擔任。
現今僅存的大公國只剩下盧森堡大公國。當1815年荷蘭成為獨立王國,盧森堡成為大公國,亦荷蘭王國的一部分,荷蘭國王 威廉一世兼任盧森堡大公。直到1890年, 威廉三世駕崩後,並沒有留下男嗣,由於盧森堡採用薩利克繼承法而荷蘭並沒有採用該法,因此荷蘭王位傳給女性薇赫明娜女王,而盧森堡大公的位子傳給遠房的表弟阿道夫,成為第四任的盧森堡大公。現今盧森堡的元首是亨利大公。
現今的芬蘭、立陶宛、以及荷蘭的林堡省在歷史上也曾經是大公國。
目录 |
[编辑] 大公國的起緣與頭銜
大公這個頭銜(拉丁文: Magnus Dux, 德文: Großherzog, 義大利文: Gran Duca, 法語: Grand-Duc, 立陶宛語:Didysis kunigaikštis, 波蘭語: Wielki książę)其地位比國王低一等但是比公爵或者是王子(德國)高。大公所統治的領土就叫做大公國。
[编辑] 大公國列表
在拿破崙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州至少出現過8個大公國:
大部分的大公國都是建立在拿破崙時代、之後的維也納會議、以及共組德意志邦聯的成員國。
- 托斯卡納大公國 (1569年-1860年,後來成為義大利的一部分)
- 伯格大公國 (1806年-1813年,後來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
- 維爾茨堡大公國 (1806年-1814年,後來成為巴伐利亞的一部分)
- 巴登大公國 (1806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國 (1806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芬蘭大公國 (1809年-1917年與俄羅斯組共主邦聯,1917年後成為共和國)
- 法蘭克福大公國 (1810年-1813年,之後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波茲那大公國 (1815年-1848年,後來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
- 盧森堡大公國 (1815年迄今,與荷蘭組共主邦聯直到1839年)
-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 (1815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大公國 (1815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 (1815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奧頓伯格大公國 (1846年-1918年,自從1871年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 克拉科大公國 (1846年-1918年與奧地利組共主邦聯,後來成為波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