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坌坑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坌坑遺址,位於台灣台北縣八里鄉埤頭村公田聚落南方,海拔約30至40公尺的緩坡上。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7000年至4700年之間,為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一層文化。該文化不但是最早可以辨認出來的南島語系祖先(台灣原住民祖先)型文化,同時也是台灣農業最早的起源地。大坌坑遺址目前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目录 |
[编辑] 遺址發掘過程簡介
大坌坑遺址的所在地是在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側、觀音山的西北麓,正對大竹圍的緩斜坡上。該山麓之西側山峪,即名「大坌坑」,故依此命名。目前地表大部分為現代墳墓佔據。範圍約南北350公尺,東西500公尺。
在大坌坑附近,早年農民採竹筍時,由於挖掘到許多骨骸和陶器、石器,因此蓋了一間小廟集中祭祀,而終於在1958年由盛清沂所發現。1962年和1963年,台北縣文獻委員會曾經做過發掘。1964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由張光直主持發掘,出土大量遺物。依國際通行的辦法,以最接近遺址的現代村落為該遺址命名,且以最先發現的遺址名稱為該文化命名。因此,該遺址被取名為大坌坑遺址(國際考古界代號「T. P. K」),而該文化也被命名為大坌坑文化。
[编辑]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是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其命名雖然是來自首次發掘出該文化器物的大坌坑遺址,但是該文化卻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各地以及廣東、福建的沿海地區。年代推測應該在距今7000年至4700年之間,到該文化晚期,不同遺址的區域性差異開始出現。目前我們至少可以辨認出大坌坑文化的幾個次類型,包括北部的大坌坑類型,南部較早的八甲類型、較晚的鳳鼻頭類型,東部的月眉類型等。
在大坌坑文化時期,其聚落還甚小,通常位於河口或近於海岸的階地,以狩獵和漁撈營生,也採集野生植物種子和植物纖維,可能已經有種植根莖類作物的初級農業。從比較研究推測,這個文化的主人可能是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而台灣的原住民正是南島語族的一支,因此大坌坑文化可能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型文化,也可能是整個南島語系民族的祖先型文化。
和這個文化相類似的史前文化,也出現在閩江口以南到雷州半島附近之間的大陸東南沿海地區。該文化與中國北方的「仰韶文化」同期。
[编辑] 大坌坑遺址出土的器物
由大坌坑遺址出土文物來判斷,我們可以知道該遺址的主人在製陶及磨製石器的技術上十分發達,其中尤以陶腹施滿粗繩紋的陶器為代表,所以又稱為「繩紋陶文化」。 這種陶器多為手製,含沙,質地鬆軟,顏色呈紅褐色,火候不高,約攝氏400-500度。
繩紋陶器型簡單,通常只有缽、罐兩種。罐形器口部低。陶器口徑不大,一般在14-18厘米之間。大部分陶器在口緣下方頸部以下施滿繩紋。部分口緣上方或肩上施有劃紋,紋樣通常是兩條或兩條以上近於平行的線條,畫成間斷或連續的波折紋、直線紋、交叉紋等流暢的線條,甚具特色。
大坌坑遺址發現的石器不多,計有打製石斧、磨製石斧、網墜等。由於發現過樹皮打棒,推測當時已經有樹皮布。
值得注意的是,大坌坑遺址包含多層的史前文化層;除了屬於最下層的大坌坑文化以外,中間有圓山文化層、植物園文化層,最上面則是為十三行文化層。這表示在上述不同時代階段,都有人類曾經在此居住。
1992年1月10日,大坌坑遺址由中華民國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编辑] 参考文献
(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北縣人,2001,史前遺跡現八里‧驗證台灣古文明,見北縣人。台北:台北縣政府資訊站。(引用於2004年11月5日)[1]。
- Chang, Kwang-chih. 1969. 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Ch'ao-ch'i Lin, Minze Stuiver, Hsin-yuan Tu, Matsuo Tsukada, Richard J. Pearson, and Tse-min Hsu.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2000,大坌坑遺址,見早期人類的佔居:史前人類。台北: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1月5日)[2]。
- 何傳坤,2003,淺談台灣北部史前文化。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1月5日)[3]。
- 奇美博物館-南科館,nd,考古文物區說明。台南:奇美博物館-南科館。(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4]。
- 中央研究院,nd,大坌坑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引用於2004年10月25日)[5]。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
|
---|---|
基隆市 | 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 大武崙砲臺 - 槓子寮砲臺 |
台北市 | 台北府城(北門、南門、小南門、東門)- 圓山遺址 - 大龍峒保安宮 - 台北公會堂 - 艋舺龍山寺 -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 - 芝山岩遺址 - 專賣局(菸酒公賣局)-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總督府(總統府)- 監察院 - 行政院 - 臺北賓館 - 司法大廈 - 嚴家淦先生故居 -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
台北縣 | 淡水紅毛城 - 大坌坑遺址 -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鄞山寺(汀州會館)- 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 理學堂大書院 - 滬尾砲臺 - 十三行遺址 |
桃園縣 | 李騰芳古宅(李舉人古厝) |
新竹市 | 新竹驛 -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竹塹城迎曦門 - 鄭用錫墓 |
新竹縣 | 金廣福公館 |
苗栗縣 | 鄭崇和墓 |
台中市 | 臺中驛 |
台中縣 | 霧峰林宅 |
彰化縣 | 彰化孔子廟 - 鹿港龍山寺 - 元清觀 - 道東書院 - 馬興陳宅 - 聖王廟 |
南投縣 | 八通關古道 |
雲林縣 | 北港朝天宮 |
嘉義市 | 嘉義舊監獄 |
嘉義縣 | 王得祿墓 - 新港水仙宮 |
台南市 | 臺南孔子廟(全臺首學)- 祀典武廟 - 五妃廟 - 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赤崁樓 -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大天后宮(王府邸、北極殿)- 開元寺 - 臺南三山國王廟 - 四草砲臺(鎮海城)- 開基天后宮 - 台灣府城城隍廟 - 兌悅門(臺灣府城)- 臺南地方法院 - 臺南驛 - 原臺南州廳 - 原臺南測候所 - 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 延平郡王祠 - 臺南天壇 - 開基武廟原正殿 |
台南縣 | 南鯤鯓代天府 |
高雄市 | 鳳山縣舊城(東門、南門、北門) -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 旗后天后宮 - 旗后燈塔 - 旗后砲台 - 雄鎮北門砲台 - 鳳山縣舊城孔子廟 - 中都唐榮磚窯廠 - 玫瑰聖母主教座堂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舊打狗驛 - 高雄新驛(高雄願景館) - 陳中和墓 |
高雄縣 | 鳳山龍山寺 - 竹仔門電廠 - 鳳鼻頭遺址(中坑門遺址) |
屏東縣 | 恆春古城 - 魯凱族好茶舊社 - 下淡水溪鐵橋 |
台東縣 | 卑南遺址 - 八仙洞遺址 |
澎湖縣 | 澎湖天后宮 - 西嶼東臺 - 西嶼西臺 - 媽宮古城 - 西嶼燈塔 - 馬公金龜頭砲臺 - 湖西拱北砲臺 -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 文澳城隍廟 - 媽宮城隍廟 |
金門縣 | 邱良功母節孝坊 - 瓊林蔡氏祠堂 - 陳禎墓 - 文台寶塔 -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 陳健墓 - 金門朱子祠 - 虛江嘯臥碣群 |
連江縣 | 東犬燈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