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發現史 | |||
發現者 | 威廉·赫歇耳 | ||
發現時間 | 1781年3月13日 | ||
軌道參數 | |||
平均半徑 | 2,870,972,200 公里 | ||
偏心率 | 0.04716771 | ||
公轉周期 | 84.01年 | ||
會合周期 | 369.7天 | ||
平均公转速度 | 6.8352千米/秒 | ||
軌道傾角 | 0.76986° | ||
卫星数量 | 27 | ||
物理特性 | |||
赤道直徑 | 51,118千米 | ||
表面積 | 8,130,000,000 km2 | ||
質量 | 8.686×1025 kg | ||
平均密度 | 1.29 g/cm3 | ||
表面引力 | 8.69 m/s2 | ||
表面重力(地球=1) | 0.887 | ||
自轉周期 | 17小时14分 | ||
軸傾角 | 97.86° | ||
星体反照率 | 0.51 | ||
逃逸速度 | 21.29千米/秒 | ||
云端温度 | 55 K | ||
表面溫度 | 最低 一般 最高 59K 68 K N/A K |
||
大氣參數 | |||
气压 | 120 千帕 | ||
氢 | 83% | ||
氦 | 15% | ||
甲烷 | 1.99% | ||
氨 | 0.01% | ||
氮 | 90% | ||
乙烷 | 0.00025% | ||
乙炔 | 0.00001% | ||
一氧化碳 | 微量 | ||
硫化氫 | 微量 |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側、海王星內側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藍色,是一顆巨型氣體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質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目录 |
[编辑] 物理性质
[编辑] 成分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與各種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質所組成,其組成主要元素為氫(83%),其次為氦(15%)。在許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與大部分都是氣態氫組成的木星與土星不同,其性質比較接近木星與土星的地核部份,而沒有近土行星包圍在外的巨大液態氣體表面(主要是由金屬氫化合物氣體受重力液化形成)。天王星並沒有土星與木星那樣的岩石內核,它的金屬成分是以一種比較平均的狀態分佈在整個地殼之內。直接以肉眼觀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現洋藍色,這是因為它的甲烷大氣吸收了大部分的紅色光譜而導致。
[编辑] 天王星上的海洋
根據航行者2號的探測結果,科學家推測天王星上可能有一個深度達10000公里、溫度高達攝氏6650度,由水、矽、鎂、含氮分子、碳氫化合物及離子化物質組成的液態海洋。由於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氣壓力,令分子緊靠在一起,使得這高溫海洋未能沸騰及蒸發。反過來,正由於海洋的高溫,恰好阻擋了高壓的大氣將海洋壓成固態。海洋從天王星高溫的內核 (高達攝氏6650度)一直延伸到大氣層的底部,覆蓋整個天王星。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海洋與我們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近年卻有觀點認為,天王星上不存在這個海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進一步的觀測,或是寄望美國太空總署(NASA)會落實初步構想中的新視野號2號計畫,派出無人探測船再度拜訪天王星。
[编辑] 特色
天王星極軸與黃道面的交角非常大,約98度,這顆行星等於是「躺著」公轉著,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顯得很不尋常。天文學家推測可能是因為天王星形成初期曾遭巨大小行星偏離中心撞上,以至於極軸被「撞倒」,呈現現在的情形。
[编辑] 发现
天王星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用自制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淡绿色的星星。经过连续几天的观测,他认为这一定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为此他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份名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
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歇耳发现的是一颗行星。为此,威廉·赫歇耳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柯普莱勋章。
[编辑] 光环
天王星也是一颗具有環的行星。它的光環直到1977年3月10日才被發現。
這是天王星環的總表.
旅行家2號在1986年飛越天王星時,拍攝了天王星的環,2005年又新發現了兩道環。
名稱 | 與天王星中心的距離(公里) | 寬度(公里) |
1986 U2R | 38,000 | 2,500? |
Ring 6 | 41,840 | 1-3 |
Ring 5 | 42,230 | 2-3 |
Ring 4 | 42,580 | 2-3 |
Alpha Ring | 44,720 | 7-12 |
Beta Ring | 45,670 | 7-12 |
Eta Ring | 47,190 | 0-2 |
Gamma Ring | 47,630 | 1-4 |
Delta Ring | 48,290 | 3-9 |
1986 U1R | 50,020 | 1-2 |
Epsilon Ring | 51,140 (shepherded by Cordelia and Ophelia) |
20-100 |
R/2003 U 2 | ~66,000 (near Portia) | ? |
R/2003 U 1 | 97,734 (at Mab) | ? |
[编辑] 卫星
目前已知天王星有27顆天然的衛星,第一顆和第二顆(泰坦尼亞和歐貝隆)是威廉‧赫歇耳在1787年3月13日發現的,另外兩顆艾瑞爾和烏姆柏里厄爾是在1851年被威廉‧拉索爾發現的。在1852年,威廉‧赫歇耳的兒子約翰‧赫歇耳才為這四顆衛星命名。到了1948年杰勒德 P. 庫普爾發現第五顆衛星米蘭達
1986年1月,旅行家2號太空船飛越過天王星,在稍後研究照片時,發現了Perdita和10顆小衛星。後來使用地面的望遠鏡也証實了這些衛星的存在。
不同於其他行星的衛星,由神話中取名字,所有天王星的衛星都取名自英國詩人莎士比亞和蒲伯的劇作中。
[编辑] 外部链接
太陽系 |
---|
太陽 ·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穀神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冥王星 · 厄里斯 |
行星 · 矮行星 · 衛星:月亮 · 類火行星 · 小行星衛星 · 木星的衛星 · 土星的衛星 · 天王星的衛星 · 海王星的卫星 · 冥王星的衛星 · 迪絲諾美亞 |
小太陽系:流星體 · 小行星(小行星帶) · 半人马小行星 · 外海王星天體(柯伊伯带 / 黃道離散天體) · 彗星(奥尔特云) |
參見天体、太陽系的天體列表,以及天文學主題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