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花病毒 | ||||||||||
---|---|---|---|---|---|---|---|---|---|---|
(自由圖像從缺) |
||||||||||
分类 | ||||||||||
|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常常引起死亡。天花病毒(学名Orthopoxvirus variola)外形近似长方体,其边长为400纳米。这是一般光学显微镜刚刚可以分辨的长度。天花病毒也是最大的可以在人体内致病的病毒。天花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毒,它的染色体携带约200个基因(相对而言艾滋病病毒只含有10个基因),分為兩個變種,Variola Major 及 Variola Minor。其中 V. Major 致死率為 20%至40%,而 V. Minor 則只有1%左右。染上天花的病人就算幸運地能夠痊癒,亦可能因角膜潰瘍而導致眼盲,絕大部份亦會在皮膚上留下永久的瘢痕。據估計,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內,總共約有三至五億人死於天花。到了1967年,據國際衞生組織的數字,當年仍然有一千五百萬人感染天花,當中二百萬人死亡。
天花主要透過空氣中的液滴傳染,自然感染的器官是肺部。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症状为高烧和剧痛,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病者感染後潛伏期約十二天,初期出現症状類似感冒。感染後十四至十五天開始出現皮疹。到了十五至十六天,皮疹轉成脓泡。之後若果脓泡收縮轉乾,病者通常會脱痂,在感染後二十八天左右痊癒。但倘若脓泡出現後,因皮下出血而引致皮膚變黑,病者便多數會死亡。死因多數是因為內臟出血、感染其他併發症、或是多種器官衰竭。
由于天花病毒只在人身上传染,而且牛痘疫苗可以有效地、终身地防止天花的传染,因此自1977年以来世界上没有再发生过天花。(1978年在英国伯明翰医学院发生了实验室感染天花事件。英国伯明翰医学院三楼解剖室的摄影师感染了天花而死亡。)
目录 |
[编辑] 歷史
天花古稱為痘瘡、天行斑瘡、豌豆瘡、天疱瘡、天黯等,在歷史中有非常悠遠的記錄。一般相信在史前時代應該已經有這種疫症。目前已知最早有记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天花疫病亦曾多次改變歷史的進程。公元前四世紀希臘雅典和斯巴達進行戰爭,雅典就是因為懷疑出現天花疫病而戰敗。美洲的印第安人帝國之所以迅速敗於在歐洲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亦是因為歐洲人帶來了美洲之前從未有過的天花疫病。天花襲擊的對象不限於低下階層,皇室貴族亦同樣不能倖免。中國晉代名醫葛洪的《肘後方》記有天花「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瘥後,瘡瘢紫黑,彌歲方滅。」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天花醫學紀錄。
死於天花的皇帝包括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五世,同治帝、英格蘭的瑪麗二世、法國的路易十五和俄羅斯的彼得二世等等。至於曾患天花而慶幸痊癒的,包括康熙帝,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和美國總統林肯等等。
[编辑] 消滅天花
中國古代有用絲瓜等食物而製成的處方,但不可以醫治天花。敦煌所藏藥方中有「兔皮療豌豆瘡方」。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開始有人將痘漿貫入鼻腔以產生免疫能力[1],但效果不彰。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服用白牛蝨四十九枚,可治天花。清康熙時,接種“人痘”已風行全國,例如用痘衣法,把天花患者穿的內衣給未出過天花的健康者穿。其它還有漿苗法、早苗法與水苗法(清韌《張氏醫通》)。
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在1796年發明使用牛痘代替天花進行接種,這方法被證明非常有效和安全。之後在世界各國廣泛使用,展開了人類消滅天花及其他傳染病的奮鬥。
英國在1842年禁止使用天花接種 (inoculation),下令所有人一律要接種牛痘。美國不同的州在1843年至1855年分別要求所有學童接受牛痘接種。不過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種要求,有些人認為強迫接種是侵犯了他們的自由。但是在大部分的富裕國家,牛痘的接種成功阻止了天花疫病的傳播。
到了1958年,世界衞生組織接受蘇聯的建議,展開在全球消滅天花的行動,並且得到全球的支持。當時天花仍然在33個國家出現,每年約二百萬人因而死亡。計劃於1967年在一名美國醫生唐納德·亨德森 (Donald Henderson)的領導下展開。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在出現天花的地區進行圍堵式的接種。他們面對眾多的問題,包括天花病的疫情通常沒有上報各地的醫療機構;部分地區的醫療機構不太合作或無力合作;疫情地區出現內戰;部分人因為宗教原因拒絕接種等等。在全球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最終在十一年後取得了成功。最後一名在自然環境下因V. Major 發病的天花患者在1975年的孟加拉國治癒。最後一名V. Minor 的自然患者在兩年後1977年10月26日的非洲索馬里出現。一名英國醫學攝影師在1978年從實驗室內染上天花,是全球最後一名患者。(實驗室的負責教授後來因此事自殺。)
1980年5月8日,世界衞生組織正式宣佈「地球上的人類已免於天花疾病」,天花已在地球上被灭绝。除在美国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United State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和俄罗斯的Vector State Research Center of Vir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Siberia两个实验室内还保存着天花病毒外世界上其他地方应该没有天花病毒存在了。联合国曾多次讨论是否将这两处的天花病毒也消灭掉,但至今为止对此没有达成一致。反对派的立场是:人类无权彻底消灭一个物种;也许有朝一日会发现天花病毒有什么有用的地方,假如现在将它消灭了,那么那时就无法用它了;假如天花或类天花的病出人意料再次爆发,那么这些病毒可用来做抵抗的研究。支持消灭者的观点是:天花有害无益,消灭了就不会出夜长梦多的事了;即使有朝一日发现天花病毒有用,人类现在知道天花病毒的全部基因,到时候可以重新合制它;制造牛痘疫苗不需要天花病毒。
一些科学家认为天花病毒可以被用来做生化武器。因此虽然天花病毒理论上在世界上被消灭了,但依然有人认为有可能在某些国家的实验室中仍然有不被他人所知的病毒保存着。一个1992年从苏联逃入美国的生物学家曾说明在1980年代苏联曾经把天花病毒作成生物武器。现在技术已经可以把天花病毒修改基因之后,致使疫苗失效。
大部分的國家在1970年代起已停止對國民進行天花預防接種。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為防犯生物武器襲擊,一度讓醫護人員及軍人自願接受天花預防接種。
2004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突然改变态度,宣布支持用修改了基因的天花病毒做试验 (参见[1]),重新引起强烈反应。它同意做的实验是在天花病毒里加一个基因,使它的分布比较容易测试。这个基因工程不会把天花能力增强,而且也可以用掉一些留存的病毒。最后决定是否准许这种试验,需要成员国投票决定。
[编辑] 相關題目
[编辑] 注釋
- ↑ 清代俞茂鯤《痘科金鏡賦集解》(1727年)記載:「聞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