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客家話 (Hakka) Hak-kâ-fa |
||
---|---|---|
通行区: | 中國大陸、台灣、港澳、東南亞及其它華人社群 | |
区域: | 中國大陸分布: 廣東、江西、福建、广西、川渝、湖南、海南、浙南等地 主要地區人口: 廣東(2100万) 江西(1250万) 福建(500万) 广西(500万) 台灣分布: 主要集中於桃竹苗、台中東勢一帶、六堆地區、花東縱谷 |
|
总使用人数: | 3400萬以上 | |
排名: | 30 [1] | |
语系: | 漢藏語系 漢語 客家話 (Hakka)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 無2 | |
管理机构: | 中華民國客委會 (僅限台湾,非強制性機構)3 |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 |
ISO 639-2: | chi (B) | zho (T) |
ISO 639-3: | hak | |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语(其余称呼见此),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但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客家話歸屬至方言,抑或是當成一門語言仍有一定爭論1。
客家話地區主要集中在粵東、閩西、贛南交界的贛閩粵客家地區,並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大陆南方、台湾、香港、澳門、海外華人社區。此語言历史悠久,但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话,是19世纪的事情。
在语言学上,客家话的代表音指的是廣東梅州地區所使用的梅县话,而近年来,台湾的四縣話和广东的惠阳话也表現得颇为强势。
目录 |
[编辑] 客家话简要介绍
[编辑] 属性和分布
客家话是汉族客家民系的母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汉语七大方言分布区域為仅次于官話的第二大方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在行政上被分裂为八个省份,因此,客家话在中国北方的知名度反而远不如其它汉语方言(如粤语、闽语)高。
[编辑] 称谓
客家话分布的地区很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广东的东部、北部和福建、江西被称为客话、客家话;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称之涯话、麻介话、新民话,湖南一些地方稱客姓话,在四川被称为土广东话,臺灣話則稱之客話﹐在江西則稱之為“棚民話”
[编辑] 特殊作用: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
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客家话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的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四川,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只要会说客家话,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家话,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
客家话的这个特点,导致在客家人占多数的地区,其它族群往往学习客家话,以争取客家人的自家人认同。在台湾、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学习客家话以期获得客家人的支持的现象,越来越常见,這種情形在選舉活動期間尤其明顯。
[编辑] 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一般认为,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 [-p]、[-t]、[-k] 。一般认为,客家话和中古汉语之间的承襲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的吻合程度比普通话要高得多。
[编辑] 客家话与兄弟语言的关系
由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因此与兄弟语言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互影响。
赣语是除客家话外最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一般认为,在(古代)客家话的形成和发展中,客、赣兩者有着发生学的关系。这就导致现代客家话和现代赣语在发音特点上有较大的接近。
此外,由于客家地区与粤语区、闽语区、官话区等接壤,客家话与这些方言在词汇上有不少的共通之处。
同时,客家地区在客家人到来之前往往有一定的少数民族存在,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用词)也影响了客家话。如客家话表示“家”的“屋家”(vuk ka),相传就是来自畲语。
[编辑] 客家话代表音与客家方言
比較典型且公認度較高的標準客家話是广东梅县話。在台灣則為四縣話,大眾運輸之客語廣播多從之。
[编辑] 客家话之间的互通性
客家方言内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巨大的地方。包括梅县话、惠阳话、四县话等在内的75%(以使用人口计)的客家话可以共通。这75%的客家话也称为主流客家话,包括:
- 广东梅州各县(除大埔县南部数镇外)
- 广东惠州各县、河源各县(除惠城和东江沿江部分地区外)
- 粤北大部分客家地区
- 江西赣州南部各县(龙南等三南地区、安远、寻乌)
- 江西赣州中北部部分县市
- 福建龙岩客家地区南部各县(永定、上杭、武平,以及连城南部,长汀南部)
- 广东珠三角、粤西;广西;海南的大多数客家话
- 四川、重庆的大多数客家话
- 港、澳客家话
- 大多数台湾客家话
- 绝大多数东南亚客家话
[编辑] 客家话的方言
[编辑] 客家語的其他方言
由於客家語的地方特色很強,環繞梅縣的有平远、大埔、蕉嶺、興寧、五華、豐順等縣,幾乎每個縣的客家語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種獨立的方言。舉例說:興寧方言並沒有以 [-m] 或 [-p] 聲結尾的字,而是把它們溶入了 [-n] 及 [-t] 音裡。再舉例,遠離梅縣的香港口音,中元音[-u-]已經消失了。因此,以“光”為例,梅縣讀作[kwɔŋ44],香港的客家人會把它讀成[kɔŋ33],與鄰近的深圳的客家人的口音相近。
在不同的客家话方言裡,声调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的客家话都具有入聲,共有六个声调。而在长汀城关话等方言裡,入声消失了;东江本地话等方言则保留了早期客家话的声调特点-去聲分陰陽,而共有七个聲調。台灣的海陸客家人是從海豐與陸豐來至。這種腔有漢語難找的後齒齦音([ʃ], [ʒ], [tʃ])。而台灣的另外一種主流客語四縣腔,則是來自嘉應州(现为梅州市)的蕉嶺、平遠、興寧和五華等地的腔口。
客家话的分片,大陆、台湾、海外並不统一。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
[编辑] 大陆客家话划分
大陆客家话按照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划分4。
[编辑] 赣州片
[编辑] 粤北片
[编辑] 东江本地片
[编辑] 潮汕片
[编辑] 潮漳片
[编辑] 粤桂琼片
[编辑] 汀州片
[编辑] 宁龙片
[编辑] 于桂片
[编辑] 铜鼓片
赣西北的铜鼓客家话已独立于其他片系生存了多年。 受当地江西方言以及毗邻湘卾(浏阳,平江)诸县口音及措词的整合,铜鼓客家话已在一定程度上从梅县本音本语飘移。这种飘移足以造成铜鼓客家人及其他片系客家人之间口头交流一定程度的障碍。飘移的另一因素是铜鼓客家话要独立应付大量现代 / 新生词汇,很难创生出与其他片系一致的术语。铜鼓本地人称客家话为“怀园声”。未见有人用铜鼓客家话发表文学作品,但民间艺人用铜鼓客家话创作并演唱了大量的山歌。老艺人涂雪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并演唱的“翻身卖粮”等精品曲目曾灌制唱片公开发行。铜鼓客家话也散见于邻近的万载,宜丰,上高等地。
[编辑] 川湘片
[编辑] 未分片的方言岛
[编辑] 台灣客家話劃分
依清代移民至台灣的客家人之語腔及籍貫劃分。
[编辑] 四縣腔
來自廣東省嘉應州府的梅县及附近的長樂縣、興寧縣、鎮平縣、平遠縣等四縣的移民,是台灣客語次方言人數最眾的一支,也是公眾播音場合(如鐵路、捷運車站)所使用之標準。其中梅縣腔又與四縣腔略有不同。分布地為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以及南部六堆(位於高雄、屏東)地區,南北腔調又略有差異。
[编辑] 海陸腔(新竹腔)
來自廣東省惠州府的海豐縣、陸豐縣移民,在台灣客語人口中人數第二多;四縣腔與海陸腔佔了台灣客語人口的絕大部分。分布地區為桃園縣新屋鄉、觀音鄉及新竹縣。海陸腔各聲調的調值與四縣腔幾乎相反,與粤语相近。
[编辑] 大埔腔(東勢腔)
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大埔縣的移民。分布地為臺中縣的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
[编辑] 饒平腔
來自廣東省潮州府的饒平縣、惠來縣、普寧縣、揭陽縣、海陽縣、潮陽縣的移民。分布地區主要在苗栗縣卓蘭鎮、彰化縣員林鎮、永靖鄉、田尾鄉和新竹縣。系統與大埔腔較接近。
[编辑] 詔安腔
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雲霄縣的移民。受閩南語影響較大。分布地位於雲林縣崙背鄉、西螺鎮及桃園縣八德市、大溪鎮、龍潭鄉一帶。詔安客語在聲調上的調值與漳州腔閩南語幾乎相反。
[编辑] 其它
永定腔、汀州腔、豐順腔
[编辑] 港澳客家话划分
[编辑] 海外客家话划分
在印尼有一種叫坤甸式客家話,它跟大陸的客家話幾乎不同,坤式客家話內夾雜很多印尼語和當地土話。
[编辑] 歷史
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历史上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中国北方迁移到中国南方的。他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河南省和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从那时开始这些地区的语言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官话方言)。而现在客家话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 [-p] [-t] [-k],却在一些北方官话中消失了。 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话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例如,在客家话、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用词汇。
[编辑] 语音的发展
客家话的语音在继承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有规律的音变。例如,中古漢語當中,人、日部的漢字聲母(即日母),在今日普通话和大多数汉语方言裡发为 [r] ,客家话则为 [ng] ;武的中古汉语发音是 [mvu] ,客家话则音变为 [vu] ( [v] 在大多数汉语方言裡并不作为音位存在,而這也就成為了客家話的特色)。
[编辑] 语音特点
[编辑] 書寫形式
客家話過去一直都使用漢字來書寫。19世紀中期,基督教教士為了方便傳教,為文盲的平民創立了多種客家話的拉丁拼音字母。這些拼音字母,大都依照每個地方的鄉談來設計,所以,變成了不同地方的客家話的寫法都不同。
現時,最大宗的客家話拼音文字作品,是《聖經》的《新約全書及詩篇》的客語版翻譯(1993年出版,共1138頁)。不過,預計當《舊約全書》的翻譯完成之後,會取代這本書的第一地位。這本書採用了漢羅對照,漢字版本收納了不少客語獨有的漢字。本書是基於通行於台灣的客語方言。
世界名著《小王子》亦於2000年從英文轉譯成客家話出版。該書是基於苗栗的方言,一種演變自四縣話的方言。該書亦是雙語版本,不過採用的是通用拼音。
除了以上講述的漢字、教會羅馬字及通用拼音方案以外,其他機構亦有自己的客語拼音方案,如臺灣語文學會就有臺灣語言音標方案:客音標方案。
[编辑] 使用人口
[编辑] 臺灣
據臺灣客家委員會於2004年所做之調查,30歲以下年青客家人有3成能聽解客語,而僅1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語言方面,30歲以下約有60%使用國語、20%使用臺灣閩南語、未滿10%使用客語。由此可知,目前臺灣客語族群正面臨空前流失,瀕臨存亡之邊際。
[编辑] 註釋
註解1: 汉语七大方言是否为各自独立的语言,语言学界一直有争议。参见汉语语族
註解2: 在台湾,客家話、鶴佬話等本土语言享有官方地位,但并没有取代国语成为官方语言。
註解3: 截至2005年9月,客委会对五种台湾客家话的常用字词作了读音、用字规范,这种规范施行于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中,但不对日常使用进行强制。
除客委会外,香港崇正总会、广东省教育厅、台湾语文学会、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机构亦进行了一些规范,但都没有达到正音正字的高度。
註解4: 中国语言地图集仅就客家中心区进行片区命名,这里对中心区以外的片区命名,采用当前语言学界通用的说法。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連結
- 客家人社区论坛(兼具中文正體版、簡體版,聚集了较多客家人)
- 梅縣羅馬字方案(英語)
- 客家語言學:梅縣方言的特色(英語)
- 基督教客家宣教網 : 客家宣教神學院/客家福音協會
- 全美台灣客家會:有很多客語的語言材料、歌謠等。
- 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資訊網
- 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台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
- 台灣客語字典
- 臺灣本土語言互譯及語音合成系統
汉语 | |||
官方语言: | 标准汉语(中国大陆、台湾)| 标准粤语(香港、澳门,准官方) | ||
书面语: | 白话文 | 文言文 | 方言文 | 書寫系統: | 中文(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拼讀系統: | 汉语拼读系统列表(汉语拼音 | 通用拼音 等) | ||
汉语方言 | |||
官话 | 晋语 | 湘语 | 吴语 | 徽语 | 赣语 | 客家话 | 粤语 | 平话 | 闽语 | |||
其它: | 粤北土话 | 湘南土话 | 瓦乡话 |儋州话 | 汉语方言列表 | |
官话: | 东北 | 北京 | 胶辽 | 冀鲁 | 中原 | 兰银 | 江淮 | 西南 | ||
闽语: | 闽南 | 闽东 | 闽北 | 闽中 | 莆仙 | 邵将 | 琼文 斜体 代表有争议 | ||
汉语语言学 | |||
语音 | 语法 | 词汇 | 古汉语 | 汉语史 | |||
传统语文学:音韵(上古音系 | 中古音系 | 近古音系)| 文字 | 训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