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普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科普里(史高比耶)(Skopje)是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位於瓦尔达尔河Vardar上游,是馬其頓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也是金屬處理、化學、木材、紡織、皮革及印刷工業的中心。工業發展帶動了對內及對外的貿易、以至銀行業的急速發展,也推動了文化及體育活動。根据1994年人口普查结果,斯科普里有人口444,299,它由7个市镇构成。这7个市镇是:Gazi Baba、Gjorce Petrov、Karpos、Kisela Voda、Centar、Cair、Suto Orizari。
斯科普里在古希腊时尚不为人所知,据推测可能直至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马其顿王国边境地区的达达尼亚人(古科索沃人)方在此建城。罗马帝国时期,该地有一城称为大查士丁尼纳。公元518年,该城毁于地震。 重建该城的可能是早期罗马尼亚人(瓦拉几亚人)。拜占庭帝国时期,该城名叫斯库皮。1392年,奥斯曼帝国攻克该城,在接下来的五百年中,该城以其土耳其语名称Üsküb或者Uskup为人所知。
奥斯曼时期的Üsküb城是科索沃省首府。17世纪时,土耳其作家Dilger Zede游历了该城,他写道:“我穿行于鲁梅尼亚的原野中已有多日,也曾见过不少美丽的城市,安拉的赐福时时使我惊异,但哪里也比不上我看到的横跨瓦尔达尔河的天堂般的斯科普里城”。可惜的是,该城于1689年被奥地利将军Picolomini焚毁。
1905年, Üsküb共有32,000人口,包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和吉普赛等民族。该城时为希腊正教的一个大主教驻地,同时,这里也是罗马天主教阿尔巴尼亚大主教,以及一个保加利亚主教的驻地。1910年,Agnes Gonxha Bojaxhiu,即世界闻名的德蕾莎修女,出生于该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家庭。
1913年,该城被塞尔维亚人在巴尔干战争中攻克,成为1918年成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一部分。绝大部分的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均离开了该城,使得该城成为了一座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城市,正式名称也改为斯科普里。 1941年至1945年,该城为保加利亚占领。1945年,该城获得解放,成为马其顿加盟共和国首都。1963年,该城又遭受大规模地震,许多文化遗存被严重破坏。
在前南斯拉夫統治斯間,斯科普里得以迅速發展,並成為巴爾幹半島南部的主要工業中心。1991年南斯拉夫聯盟瓦解,斯科普里成為了獨立後的馬其頓首都。由於希臘對馬其頓的經濟封鎖,並關閉其出海口塞萨洛尼基(萨洛尼卡),使斯科普里的經濟嚴重受挫。1995年希臘與馬其頓和解,經濟封鎖終止,斯科普里再獲生機。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人物
[编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