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
|||||
|
|||||
国家格言:無 | |||||
国歌:《團結在我們的國旗的周圍》(Himni i Flamurit)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 |
|||||
首都 | 地拉那 | ||||
最大城市 | 地拉那 | ||||
面积
|
|||||
时区 | UTC +1 夏時制:UTC+2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阿爾巴尼亞語 | ||||
人口 | |||||
民族 | 阿爾巴尼亞人 | ||||
政治文化 | |||||
政治体制 | 議會民主制 | ||||
国家领导人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列克(ALL) | ||||
GDP | 83.79億美元(2005年估計) PPP-198.18億美元(2007年估計) |
||||
人均GDP | 2,673美元(2005年估計) PPP-6,781美元(2007年估計) |
||||
HDI | 0.784(2006年) | ||||
中央银行 | 阿爾巴尼亞銀行 | ||||
国家资料 | |||||
国家代码 | ALB | ||||
国际域名缩写 | .al | ||||
国际电话区号 | +355 | ||||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西濒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东临马其顿及塞黑,南面则与希腊接壤。首都地拉那。
目录 |
[编辑] 历史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历史
阿尔巴尼亚曾经是希腊殖民地,之后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4世纪末前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78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是国家依然动荡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二次世界大战中则被意大利占领。由恩維爾·霍查领导的共产党人参与了抵抗运动,并在1944年获得解放后取得政权。
霍查執政期間,陸續與南斯拉夫、蘇聯、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但卻又一一斷絕,導致阿爾巴尼亞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根據資料顯示,霍查執政期間殺害了超過6,000名政治犯,其中十分之一為女性。
1991年,也就是霍查去世后6年,阿尔巴尼亚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但是国家的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而有组织犯罪、科索沃难民等也是严重的问题。
1990到1992年之间阿尔巴尼亚结束了46年的仇外的共产主义统治,并且建立了多党的民主政治。这个过渡非常艰难,政府已经开始处理过高的失业人数、普遍的贪污、荒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与高层政府官员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网络以及政敌的分裂。国际观察员认为2001年的国会选举和2003年的地方选举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已经向民主政治迈开了脚步,但是同时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编辑] 政治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政治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Kuvendi Popullor”,也就是人民议会选举产生。议会的155名主要成员由阿尔巴尼亚人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有权利任命部长。
[编辑] 行政區劃
- 主条目:阿爾巴尼亞行政區劃
阿爾巴尼亞共分為12州(qark/qarku)、36區(rrethe),下再設市鄉鎮。
- 培拉特州(Berat)
- 第巴爾州(Dibër)
- 杜勒斯州(Durrës)
- 艾巴申州(Elbasan)
- 非夏爾州(Fier)
- 吉羅卡斯特州(Gjirokastër)
- 科赤州(Korçë)
- 庫克斯州(Kukës)
- 列澤州(Lezhë)
- 士科德州(Shkodër)
- 地拉那州(Tiranë)
- 夫羅勒州(Vlorë)
[编辑] 地理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地理
阿尔巴尼亚全境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山地和丘陵,最高峰达2,753米。大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
除了首都地拉那,其它主要城市包括了都拉斯、爱尔巴桑、斯库台、发罗拉和科尔察。
[编辑] 经济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经济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包括了高失业率、政府高官的腐败问题以及有组织犯罪。可以說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阿尔巴尼亚接受外国的经济援助,主要援助国有希腊和意大利。
出口较少,进口主要来自希腊和意大利。进口货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经济援助和在国外工作的难民所带回来的收入。希腊政府也通过非正式地向阿尔巴尼亚公民贩卖希腊签证,阿尔巴尼亚公民没有自由出入境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两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城市都设有签证机构,并在阿尔巴尼亚公民自由出入欧盟的问题上经常发生非正面冲突。
[编辑] 人口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人口
主要人口(97%)是阿尔巴尼亚族,古伊利里亚人后裔,信奉伊斯兰教,因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多年,土耳其在文化上有很深的渊缘。此外还有少量希腊族。官方语言是阿尔巴尼亚语,但是在一些地区希腊语也通用。
自从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起,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是穆斯林,尽管在共产党控制期间宗教并不自由。阿尔巴尼亚的其它主要宗教包括了东正教和天主教。
[编辑] 文化
- 主条目:阿尔巴尼亚文化
阿尔巴尼亚最著名的作家是Fan Noli (参见阿尔巴尼亚诗人).
阿尔巴尼亚革命电影曾经对中国大陆人民有过一定影响。著名电影如《广阔的地平线》、《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桐像》、《战斗的早晨》、《勇敢的人们》、《脚印》、《伏击战》、《海岸风雷》、《在平凡的岗位上》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编辑] 其它主题
[编辑] 外部链接
-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Albania's official website for travel & tourism information.
- Look-for-albania.com guide, forum & info
- 阿尔巴尼亚总统府官方网站
- 阿尔巴尼亚地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愛奧尼亞海 | ![]() |
欧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亞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孟加拉国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斯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