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性別: | 男 |
政黨: | 中國青年黨 |
籍貫: | 台灣雲林 |
出生: | 1901年 |
逝世: | 1966年4月9日 |
學歷 | |
|
|
經歷 | |
|
李萬居(1901年—1966年),雲林縣口湖鄉人。著名的報人與政治家,字孟南,有魯莽書生的稱號。
目录 |
[编辑] 出身與「勤工儉學」時期
李萬居出身於貧農家庭,九歲時喪父,母親又由於日本保警的不時催租而自縊身亡,使得李萬居一生都有反日的中華民族思想。李萬居早年受業漢塾,後前往中國大陆求學,畢業於上海國民大學,後與鄧小平等人一同響應勤工儉學的時代大潮,前往法國留學。並且於在法國留學時加入了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中國青年黨,與曾琦、李璜等人相熟。
李萬居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社會系後,首先於上海任教於江南學院,後因為日中戰爭之故而轉往香港,後又從廣東、廣西等道路前往重慶,投奔國民政府。在重慶的四年間,李萬居在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研究戰時日本的戰略與外交,並且常常發表相關社評;除此之外李萬居也協助組織台灣同盟會,為「台灣光復」進行組織。
[编辑] 返台與「公論報」時期
1945年9月,李萬居隨台灣長官公署赴台灣進行接收,他拒絕接收銀行,而出任台灣新生報社長,後出任董事長;1947年自辦公論報,揭示「民主」、「自由」、「進步」的理念,使得公論報有「台灣大公報」的美稱。李萬居在二二八事件中也險成為受難者。
李萬居除了是公論報負責人外,也從1946年起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會議員;1953年台灣省議會成立後,又連續當選四屆台灣省議員,為中國青年黨於雲林縣打下深厚基礎。而李萬居在議壇上言人所不敢言,在報紙上報導有關官方缺失,雖然讓李萬居成為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譽為「五龍一鳳」的省議員,但也使得李萬居一直都是官方鎖定的對象,其於台北市康定路的居所甚至於被一把無名火燒毀。而各大官方單位也從不在公論報上購買廣告版面,公論報所需要的白報紙也一直長期缺乏。
中國青年黨是一個沒有實質反對黨功能的政黨,李萬居一直有籌組一個實質反對黨的計劃,除出任「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發起人之外,並且與雷震有所連繫;1960年雷震被捕後,當局便開始進行對李萬居的打擊,讓台北市議會議長張祥傳以藉著購買增資股權,以及當局司法手段的兩面手法,奪取公論報的經營權。李萬居雖然仍然有心辦一份給青年人的雜誌,但是因為糖尿病的舊疾復發與妻子的遽逝,而於1966年9月4日溘然長逝。
[编辑] 後世述評與身後處理
李萬居雖為傳統定義上的半山集團之一,但其畢生所為皆與一般半山有所不同,返台後始終致力於臺灣人政治民主與言論自由的鬥爭工作。忍辱擔任中國國民黨的二二八事件善後委員時,一面接受來自層峰的壓力,一面忍受來自民眾(對半山)的仇視,但仍始終堅持這項艱鉅的工作,以求將臺灣人的損害降到最小。
李氏家族後世李文垻於民進黨執政時期,成功取得政府補助,在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設立了李萬居故居精神啟蒙紀念館,供民眾參觀憑弔。該館成立時,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亦親自到場剪綵致意。[1]
[编辑] 参考文献
- ↑ 後世述評與分段為李萬居後世子孫所添。
[编辑] 參考文獻
- 《李萬居評傳》,廈門大學教授楊錦麟著作。
页面分类: 台灣戰後時期政治人物 | 1901年出生 | 1966年逝世 | 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