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格式手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本格式手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令所有条目的编辑风格看起来都一样——这是一篇格式指南。以下的规则并没有声明不能变动。这并不暗示這些规则比其他方式都要好,但如果所有人的方式都一样,维基百科会更容易的阅读和使用,也能讓撰写和编辑都会变得更加方便。《芝加哥格式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裡面的話应得到注意:
- 这些具有案例性质的规章制度,並非不可动摇的。它们只是普通的案例,必须在某程度的弹性下应用。(Rule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se, in the nature of the case, cannot be endowed with the fixity of rock-ribbed law. They are meant for the average case, and must be appli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elasticity.)
當然,编写內容清晰、有內涵、无偏见的條目,比任何的文章编排格式来得更重要。只要您能做到這一點,其實無須過分在意任何指引:编辑维基的乐趣在于未必凡事都要做到最完美。
其他維基参与者會在编辑維基百科的時候,会按照这个指引修正不規範格式的條目,條目會渐渐的符合指引內容。
请参阅如何编辑页面,那里有关于如何用各种不同的格式代码。这一篇文章会集中讲述何时去使用那些格式,虽然我们通常会在例子中把那些代码也列出。
请参阅版面指南,上面有一些简单的条目编写的指导。一些标准的格式可以在Wikipedia:页面模板找到,让您可以方便地剪贴入条目中。
同时请参阅維基專題,那裡包含了对某一知识范畴的条目的编排指引。
目录 |
[编辑] 条目题目
- 請参阅:Wikipedia:命名常规
請在條目的第一段第一句,為條目作出簡短的定義,並把條目名稱作為第一句的主语(而不是谓语)。一般來說,這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就用上條目名稱的意思。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也請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
条目名稱在文章当中第一次出现时,請用三对半形单引号,讓它以粗體顯示。例如:
'''条目题目'''
会显示成条目题目。
請不要在题目上加上方括號作链接。
有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條目,請照常使用书名号。另外,有關非中文概念、中文無通用譯名等條目,可以在提及條目名稱後,在括號裏加上原文稱號。請注意括号一如其他标点一样,都应该使用最常見的全zh-cn:角;zh-tw:形符號:
( )
而不是半zh-cn:角;zh-tw:形的:
( )
或者﹙ ﹚
例如:
'''勾股定理''',又称'''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
……
如果该名稱的来源是外文,請在括號裏加上標明語言的外文原名。同樣地,化学元素符号,化合物的化学式,生物的拉丁文學名也应该跟随其中文译名之后。總之,在中文維基百科,只要是中文都應該優先提及。例如: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語:{{lang|ru|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简称'''苏联''',
……
如果该条目的题目有多于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都要以粗体显示。
'''氢氧化钠'''(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
請您盡可能在首句帶出文章所属的主题。如: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量子物理学]]
……
[编辑] 传记
歷史上的概念如朝代、已不適用的地名等,应注明有效时间。人物則應提及出生(和死亡)的年月日。
这里有对于一般情况的概要: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
'''史提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
[编辑] 时间、数字、度量衡
请参阅Wikipedia:日期与数字格式指南、Wikipedia:命名常规
日期一般应使公元纪年,年份时請在年份后加上“年”字,避免与其他数字混淆。公元前應該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
[[386年]]
[[前537年]]
[[10月10日]]
为避免与公元1世纪年份混淆,1978年不應簡寫为“78年”或者“七八年”。
有必要的話,可以使用干支纪年、朝代年號、農曆月日等,如是者請使用汉字。没有特殊情况,朝代年號不必另加干支。如果没有跨越朝代等引起歧义的可能,不必重複加上朝代。使用非公曆日期表示後,請隨即用括號和阿拉伯數字表示公曆日期。如果歷史纪年本身是在括号内,不重复加括号,用全形逗号分隔。如: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对于日期段当中,应使用连接号一字线(—)连接,如:
1906年—1967年10月17日
請不要使用浪纹:
~、~
一般数字应使用半形阿拉伯数字,不要使用全形数字。較大數目可以用千分撇(半角逗号)按千分开,如:
1,234,567.89
度量衡一般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编辑] 标题的格式
- 請參閱:Wikipedia:标题格式指南
请用格式代码==来产生标题,而不是用'''。最上层的标题请用两个等号"=="。如果您觉得这样的标题字体太大,那是整个维基百科的样式,可以嘗試調校您的瀏覽器。這樣製造標題能製作自动摘要编号,同时在此格式下,标题文字會在自动搜寻时獲得更大权重。
请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链接。未必所有瀏覽器都能清楚顯示见這樣的標示。最合适的做法是把那些链接放到标题下内容的第一句中。
請不要在标题中使用math标记,否则目录会混乱。
[编辑] 列表的格式
请参阅Wikipedia:列表格式指南。
[编辑] 作品名称的格式
请参阅Wikipedia:作品名称格式指南。
[编辑] 图片说明的格式
照片或其它图片都应该附上说明,除非這種说明是明顯多餘的(例如书籍封面照)。標示图片的方法是:
[[Image:picture.jpg|thumb|图片简介文字]]
圖片簡介應該以精簡為好。
[编辑] 标点符号
請使用正規中文的标点符号。同時請注意以下特別格式:
- 在文中请使用全形的标点符号(,、:;.。?!)而不是半形(,:;.?!)。
- 百分比号(%)由于仅在阿拉伯数字中使用,一如數字格式请使用半形。
[编辑] 冒号
请在中文行文中使用冒号“:”而不是比号“︰”。
[编辑] 引号
在中文维基百科请统一使用(“‘’”);(“”)在外、(‘’)在内。請不要使用直斜引号(〝〞)或者半形直角引號(「」)。
在引用说话的时候,应按个别情况适当地选择句中标点的位置,而不是每次都把引句连同其标点放进引号之内。例如在“小心!”一句中标点是在引号之内。但若使用的是着重引号(scare quotes),标点就不应包括在引号中。
另一例:
- 孔子说君子是“坦荡荡”的。(只引用某句的一部份)
-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引用整句句子)
请注意如果您是引用数段文字的话,每一段都要以开引号开头,但只需在最后一段的最尾加上结朿引号。
如果引用的英文等其他语言的文字内部还有引号,按其他语言的一般规定来办。注意如果是半角文字的话要用直引号
- ' "
而不是弯(智能)引号
- ‘ ’ “ ” `
Microsoft 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可能會替您自動轉換成彎引號,请多加注意。
[编辑] 斜體的使用
連用兩對半形單引號可以把中間的文字變成斜體。如:
''Romeo and Juliet'' is a famous pl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会显示成Romeo and Juliet is a famous pl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西文的斜體一般相當於中文的书名号。請注意中文並無斜體用法,所以在中文維基百科,請不要濫用斜體,例如:
在撰寫''羅密歐與茱麗葉''期間,莎士比亞……
正是錯誤使用的一例。應該寫成:在撰寫《羅密歐與茱麗葉》期間,莎士比亞……
這種情況在翻譯西文維基的文章時容易岀現,敬請留意。
[编辑] 感叹号
由于感叹号本身的强烈语言色彩,过于文学化,因此除非在直接引语中,否则,最好不要使用感叹号。
[编辑] 地區用词的格式
世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对同一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叫法。維基百科已經實行自動繁簡體字詞自動轉換,能按照讀者選擇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而顯示當地的用詞或譯名。不過,原則上有關中國大陆地區的條目,使用中國大陸常用的词汇;同样地在繁体条目中,请尽量使用台湾/香港惯用的词汇。
[编辑] 科学条目的格式
- 请使用国际单位。参看Wikipedia:日期与数字格式指南。
- 在有关化学或化学物的条目中,请尽量使用IUPAC名称──除了在条目名称外,条目的命名应使用最常用的名称,而IUPAC名称则应放在条目的首段中。
- 请使用“新的”IUPAC元素族名称:即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不是罗马数字或字母。
- 有关数学或数学式请参阅Wikipedia:WikiProject数学。
[编辑] 引用外部资源的格式
请参阅Wikipedia:表明出处。
[编辑] 自由链接的格式
我们鼓励所谓的「自由链接」:当您见到文中某些字词名称值得读者参考阅读的话,請使用[[]]
代码转成内部链接。請注意不要作过多的链接,例如不要把一句的每一個词,或者通篇文章都為同一個詞作出多次的链接:只要链接该词第一次出现就够了。
符合命名常规的链接会更容易成功链到已存在的条目;即使那条目还未存在,这样的链接也能够令未来新增的条目得到正确的名字。
链接所显示的文字不一定要与目标条目的名称相同,如[[朱熹|朱子]]。但请确保读者不需按下链接也能够清楚链接的目的地。
请尽量准确地链接。如果您想链接的条目还未存在,请先搜寻一下来确定该条目真的是不存在──它实际的名称可能只是与您所想的名称相差一点。
[编辑] “参看”及“相关题目”的格式
一些未在文中自由链接的有关题目可以不正式地用“参看:”来处理,如:
如果您想在文中明确地表明某条目的链接很有用,可以在其他地方使連結:
- 每个地方的法律对于割体的态度也不同(参阅割体的法律地位)。
有时可以用更正式的方式来表达相关题目的链接:
== 相关题目 == *[[表达主义]] *[[立体主义]]
[编辑] 因特网及地址的格式
维基百科不是因特网链接的收集地,我们是绝对不鼓励一条只有链接的条目。但列出一些更深入、更详尽的因特网资料作参考是适当的,尤其是当您用了某一网页作主要的资料来源。
要令一地址变成链接,只需要把它放进一对方括号中间,[地址 空白后附加的描述文字]。该地址必须是以“http://”或其它形式(如“ftp://”)开头。除非您在引用網址作為您的參考文獻,可以考慮利用以上方法來隐藏它。一个页面的“可打印版”会把所有的地址全部显示出来,没有资料是会流失的。
没有附加的描述文字的外部链接会以注脚的形式显示:
如果在地址之后有一空白和文字,那些文字就会代替地址显示出来:
有需要时可以用这一做法把地址放在內文中:
其中一个网上协作社群的好例子是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把这些地址放到条目最底如此的一个标题下会更清楚:
- == 外部链接 ==
像其它标题一样,用两个等号来造这个外部链接的标题(参阅上面的“标题的格式”)。
[编辑] 简单的表格
任何一行以空格(不包括中文全角空格)作开始的文字会自动变成固定阔度的字体,而可以用来造一个简单的表格。可参阅英文复数形中的例子。
甲 乙 丙 甲 甲乙 甲乙丙
以一个空格开头而没有其它文字的一行会变成一空白行。
[编辑] 当以上所有都不足以应付时……
当您遇到一点我们没有谈及到的情况时,您可以参考其它的资源。如果这指南与其它的资源有不同,我们应采用这里的做法。但我们欢迎您把讨论带到Wikipedia talk:格式手册。
更简单的做法是打开一篇您喜欢的条目,看看它的作者和编者如何编排它。您可以把它关掉而不作任何的改动,但当您在那儿请四处看看。几乎所有的条目都有改进的空间,或者您可以把它修改一下令其更符合此手册。
[编辑] 不要花巧华丽
假如您在使用格式代码不太花巧,无论对您或是其它后来的编者都会较容易。即使是在这页所建议的代码,您也不应该假定您所输入的某一代码在显示时保证会有某一效果。
如果我们不把格式代码弄得比实际的需要更复杂,显示、编辑、加入条目进维基百科都会变得更容易。建立一个有用的百科全书是首要的任务,但保持这百科在编辑和维护上的容易程度是我们排第二的目的。
其中一点就是到真的有必要的情况才使用HTML格式代码。
[编辑] 更多资料
在您开始编辑写作或编辑前,请先阅读并明白以下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