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毛泽东1949年以后著作的选集。该书的编辑、出版用了几乎十年的时间,贯穿了整个文革。
目录 |
[编辑] 收录范围
此书原拟选编范围为1949年至1962年间的毛泽东著作,1962年曾有过一个该书的粗编稿,但毛泽东认为建政以后著作不象1949年以前著作经过检验,不愿立即就出版。[1]1964年《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选进了1949年后的部分作品。
[编辑] 第一次编辑
196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其意向直指当时的政治现实。
担负这项任务事务工作的是中央文革理论组。其时办公地点在中南海甲楼,朱德委员长住乙楼,中央专案组在丙楼,信访局在丁楼。理论组由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当时简称“学部”,即后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和来自部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有干部也有战士)两部分人组成。
从中央档案馆接管的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62年手稿和讲话原始记录稿,在中央警卫团押送下运入、放置在中南海甲楼。甲楼组织称“材料组”,主要任务是保管毛主席的手稿和讲话原始记录稿,看管有关的图书资料,联系秘书局印刷厂和收发室,印制文稿,收发信件等。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辑委员会以周恩来总理为首,加上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成员。他们在怀仁堂阅读事先准备的毛泽东手稿和讲话,决定哪些文章入选、哪些文章不入选。每次会议的情况,都反映在名为《天天读》的简报上,但不久选编工作停止。
[编辑] 第二次编辑
1969年5月、6月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辑工作再次启动,计划10月1日前夕出版、发行,为国庆20周年献礼。
工作程序为:甲楼将手稿(如果来得及,即誊写为抄件)或原始记录稿送印厂排印成草稿,送丙楼;丙楼工作人员,先按照个人分工予以修改,再集体讨论通过;修改时一律使用铅笔,这样的修改稿可以看出草稿原貌;然后将修改稿分抄一式数份,分送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有关政治局委员。这些领导修改后退还丙楼,丙楼再综合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初稿,再送印厂排印。如是反复直到满意为止。
选集中对历史事件的臧否和人物的褒贬,一定程度决定于选编者的取舍。毛泽东讲话有的篇幅较长,有时为了全面辩证地看问题,他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但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气候和一定的政治目的,选编人员往往根据某个领导的意见,有倾向性地予以取舍,剔除被认为某些观点不正确或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文稿。有时的取舍哪怕细微到一个副词,都会对读者起诱导作用。又如,毛泽东一些信件有时不是写给一个人的,对某件事情的批评或表扬有时也提到好多参与者。在选集中,这些人的名字留谁不留谁,完全由选编者的主观需要而定。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笔下去,入了毛选的人,受褒者可以上天堂,受贬者一定下地狱。这些取舍需要在选编者之间达成平衡、妥协,实际上更是一个政治角力、折冲樽俎的复杂过程。更不用说,对毛泽东讲话原稿文句不完整、表达不准确、逻辑不严密、论述重复,引述的事实、历史、文句待查证等问题,对原文错、漏、衍字和明显有误的标点符号作技术性整理,订正错讹的史实,甚至还要进行必要增删、修饰,编写题解和注释,使之完善,方便阅读。[2]毛泽东有些观点在讲话后有发展、变化的,也要根据后来的发展、变化整理前面文稿。
但到9月末《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送审本出来时,突然接到指示:不出了。因为毛泽东不同意。
[编辑] 第三次编辑出版
1975年李鑫、胡绳、吴冷西、熊复等参与毛选五卷材料组编辑工作。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定本出版延宕到了1977年3月,而早些时候的1976年10月解决了四人帮问题。[3]出版时间是“两个凡是”出台不久。这个版本收集了毛泽东1949年9月到1957年的重要著作(选编时限较前缩短)。卷前《出版说明》并称“以后各卷也将陆续出版”。
这个版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还长期存在的科学论断,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对文革的全面肯定。
同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决定》。1977年10月为了解决恢复高考后第一届77级570万人的考卷急需用纸,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选》五卷的纸张。
1982年因为该版本与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当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符,被停止发行。后续各卷迄今未见出版。另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1921—1976年)八卷出版(1993—1999年),[4]只是为了满足各式研究者的需要,没有公开要求各级组织学习的安排。
[编辑] 注释
- ↑ 毛泽东不主张出他的全集,因为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重要;只赞成出精粹的选集。
- ↑ 毛泽东著作原文、发表定本和《选集》的文字之间,时有细微差别。还需要有专门的校勘研究,才能真正论定修改的范围和性质。如,龚育之考订,《毛选》五卷开篇的标题原为“中国人站起来了”,被1977年本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见吴志菲《龚育之散记》,《人物》2005年第2期)。
- ↑ 1976年10月6日对江青、张春桥 、王洪文、姚文元实行隔离审查,史称“一举粉碎四人帮”。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于当日20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政治局常委会通知,就以“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清样”等为诱饵,让姚文元列席参加。
- ↑ 所收803篇著作中1962年仅2篇,1965—1976年仅12篇(1篇/年);大大低于14.6篇/年的平均数。反映出编选者对全部出版毛泽东著作会干扰政治现实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