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學生跨境上學問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港學生跨境上學問題是一個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問題,牽涉到香港和深圳兩地的適齡學童和教育配套問題。早期這個問題是為了讓香港學童在深圳定居之時,亦能在當地就讀,以減少舟車勞動。到接近回歸時,由於大量擁有居港權而未得到內地部門批准來港的學生湧入,使新界北部不少學校都出現學位荒。到了2000年代中期,來自內地的新移民日漸減少之餘,不少學童仍然選擇跨區上學,加上深圳當局自2005年開始取消在深圳沒有戶籍的港人子女就讀的權利,這些學童都必須每天從深港的各個口岸到香港上課,然後傍晚再回到深圳的居所。
隨着移居深圳的適齡香港學童增加,學生跨境上學的問題已引起香港社會的關注。因此,為加深社會人士對跨境學童及家庭需要的理解,基督教勵行會與香港教育學院、北區小學校長會、北區中學校長會現時正籌劃一個名為「關注跨境學童及家庭需要研討會」的活動,透過追訪這些學生的生活,讓社會更瞭解他們的需要。
目录 |
[编辑] 教學及學習的適應
由於兩地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學生和教師有適應上的問題:
- 對於香港學生在內地就學,一方面學生要適應教師用普通話教授的問題;
- 另一方面,部份內地教師覺得香港學生比較反叛,但亦覺得他們的自主性較強,所以會在教學方面作出調適;
- 對於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學生或香港的新移民學生,他們會覺得在香港就讀時的壓力比在內地讀書高得多。語言方面,除了少數在較偏遠省份(如:山東、四川等)出生的學生未能掌握粵語以外,學生大多數都因為在英語課未能適應教師全英語的對話、或在幼稚園時未有接受英語教育而感到困惑。
- 對於香港教師,由於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學生或香港的新移民學生在英語水平上與香港學生的差異太大,使香港的英語老師在授課時有難度:因為要應付兩群能力差異太大的學生並不容易,但若把他們獨立編入一班,亦擔心會被家長認為學校對學童標籤。另一方面,有教師認為這些學童的家長普遍對學童的督促少於香港的家長,所以學童相對都比較懶散、欠缺學習動機,使他們與香港學生的差距變得愈來愈大。
- 不過,亦有學校認為,這些誤解純綷只是因為兩地文化的差異所引起的錯覺。而隨着港澳個人遊的普及,內地的教師前往香港訪問亦變得容易,因此,有學校直接安排內地教師來到香港作教學交流,一方面讓雙方分享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作教學示範,使香港的老師明白到教導內地學生時要留意的地方。[1]。
[编辑] 交通及接送的適應
由於深圳與新界北區各個新市鎮還有一段距離,早期有不少家長由於不放心子女獨自過境,所以把子女都留在深圳上課。不過,現時有不少幼稚園及小學都有派老師或保姆車司機前往皇崗及羅湖接送學生,而亦有家長願意擔當義工,把學生從深圳帶到香港過境,使家長得以安心讓學生過境上學。
為方便過香港讀書的學童,深圳邊檢總站於2005年12月21日起在羅湖口岸出入境大廳專門開通「深港走讀學童專用通道」,並安排專門人員進行引導,使學童無需要與一般旅行混在一起過關,以使他們能夠在旅遊高峰期仍然能準時上課。另一方面,專門通道亦讓家長及老師進入大廳接送學生,使雙方在接送方面更加放心。但有家長對於深圳方面的辦證有所微言,原因是所有八歲以下的學童都不能自行過關,而需要出示通行證。但深圳方面卻不承認在香港學生普遍用來申請證件的學生手冊,而要校方寫信證明學生的身份,這使學生家長及學校方面頗為為難。
過往深圳學童前往香港就讀,主要集中在元朗區的學校,亦包括部份北區的學校。但隨着2007年九廣東鐵落馬洲支線的啟用及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屯門區的學校及更多北區的學校會加入這個市場,而往返兩地的學童亦將會愈來愈多。
[编辑] 推廣及宣傳
現時,香港北區及元朗區都有不少小學及幼稚園定期派遣教師團隊北上,到深圳各個香港人聚居的大型屋苑招生。例如在2006年,就有12家來自北區及元朗區的香港小學參與在皇崗中學舉辦的香港升學博覽會。另外,有不少屋苑亦借機搞小型展覽會,聯同多家香港的學校協作,為屋村舉辦遊戲活動之餘,亦有為居民講解來港就學的各種問題。
不過,由於深港兩地對貪污問題的觀點不同,使不少學校在北上收生時面對各種的壓力。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深圳公安當局每每在香港學校北上收生時,向學校索取回報,以作為「讓學生報讀學校」的報酬。然而,香港方面的學校前往拜會公安局,其實純綷只是遵從在香港的習慣,在搞戶外活動時向警局照會,以保障參加師生的安全。公安局的行徑,一方面使不少意圖北上收生的學校卻步,另一方面亦造就了財雄勢大的集團,使他們可以透過與大陸對口單位的利益或金錢輸送,從而在收生方面取得「着數」。
[编辑] 參看
- 香港教育
- 深圳教育
- 羅湖深圳港人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