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Immissions/Updates:
boundless - educate - edutalab - empatico - es-ebooks - es16 - fr16 - fsfiles - hesperian - solidaria - wikipediaforschools
- wikipediaforschoolses - wikipediaforschoolsfr - wikipediaforschoolspt - worldmap -

See also: Liber Liber - Libro Parlato - Liber Musica  - Manuzio -  Liber Liber ISO Files - Alphabetical Order - Multivolume ZIP Complete Archive - PDF Files - OGG Music Files -

PROJECT GUTENBERG HTML: Volume I - Volume II - Volume III - Volume IV - Volume V - Volume VI - Volume VII - Volume VIII - Volume IX

Ascolta ""Volevo solo fare un audiolibro"" su Spreaker.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存档/2007年未能通过之存档 - Wikipedia

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存档/2007年未能通过之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编辑] 4月3日

[编辑] 蔣中正

1支持,5反对 => 未能成为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6 2007年4月17日 (UTC)

其實此條目的充實性與排版已經達到特色條目的水準了,在參考文獻、引用資料部分也很充足,正負面影響的撰寫也未違反NPOV。再加上蔣中正在世界歷史中有特殊的貢獻(冷戰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推薦此條目。—David Jackson(talk) 08:44 2007年4月3日 (UTC)

[编辑] 支持

蒋公的条目十分完备,在 蒋公祭日来临之际,候选为特色条目很有意义。支持!—欧阳灏骅 07:36 2007年4月4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除非該用戶為原作者或上傳者,或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或同等資格),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1. (+)支持---已经有一定的水准。而且我认为就这样一个重要人物而言,这样的篇幅也并不能算冗长,非此读者将无法获取最基本的认知。不过:
    1. 有争议之处希望能尽量列出资料来源;
    2. 个别遣词造句有失水准。—Timothy 06:53 2007年4月13日 (UTC)

[编辑] 反對

  1. (-)反对:部分內容文辭艱澀,晚年圖片未完備,(建議有心人效法孫運璿條目,去信向中正基金會洽核GFDL標準肖像照),版面排版不一,內容常有爭議變動,引用文章全文照刊且未整理。--winertai 10:28 2007年4月3日 (UTC)
  2. (-)反对——优良条目评选时的意见仍未回应,评价一节须以连贯文体改写。—Quarty 13:42 2007年4月3日 (UTC)
  3. (-)反对:原因已在条目讨论页详述。—Mukdener|留言 11:22 2007年4月6日 (UTC)
  4. (-)反对,等著瞧,一定會有編輯大戰!我不說了,再講下去一定會被公幹。十文字隼人奉行所拜見評定所 16:06 2007年4月7日 (UTC)
  5. (-)反对,評價一節的正負面評價失衡。部份內文不易讀。—Ellery 12:07 2007年4月10日 (UTC)

[编辑] 中立

  1. (=)中立:水準是不俗,但恐怕容易引起編輯戰—dbslikacheung 04:03 2007年4月15日 (UTC)

[编辑] 意見

  • 除了Winertai所提之外,目前生平部分太长了些,建议精简,目前的内容可移动到蔣中正生平出木杉 12:18 2007年4月3日 (UTC)
    • 反對,建議改以事件為單位進行拆分;蔣中正條目不記身平反而奇怪—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我想請問一下,能不能不要用一個字「蔣」來稱呼他,感覺很不像維基百科的寫法。MLL TALK 14:12 2007年4月3日 (UTC)
    • 就像討袁之類的簡寫方法,應以不混淆為準,都用全名稍嫌冗長—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 抗日戰爭一節,有必要逐月交待嗎?通篇看起來好像在看一篇冗長的「劇情介紹」。WiDE 寫於世界時間 02:17 2007年4月8日 (UTC)
    • 同意,所以我強烈建議以事件為單位進行拆分,只在特定的事件條目中詳述相關細節—Hiaeoupyc 02:53 2007年4月11日 (UTC)

[编辑] 3月22日

[编辑] 疏散星团

英文版特色条目,我觉得还可以。算是自荐吧。--Tian 20:03 2007年3月22日 (UTC)

[编辑] 支持

  1. (+)支持:难得有这么好的条目,比我写得好。而且这么多参考资料,看来编者下了很大功夫。额真 00:56 2007年3月23日 (UTC)
  2. (+)支持,詳而潔也是條目的重要元素呢。--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1:10 2007年3月23日 (UTC)

[编辑] 反对

  1. (-)反对
    • 作為条目的另一個主要貢獻者,我對条目倒有一些意見。
    • 對比其他天文特色條目条目,這條實在太短了,談不上是維基的傑作典範,可以再擴充。例如可以提及疏散星团對天文愛好者有什麼意義、可以表列疏散星团中著名的例子……宜擴充後再評核。
    • 所謂的參考資料不過是英文條目搬過來。中文條目中的部分內容是英文條目沒有的,可是另一貢獻者卻指是參考英文資料,注釋有問題(已修正)。
    • 部分疏散星团比是地球要老一些,如M67和NGC 188估計有上百億年,条目沒有提到,不全面。--Dobs 04:40 2007年3月23日 (UTC)
  2. (-)反对,內容資料不足。--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7:58 2007年3月23日 (UTC)
    • (:)回應:刚写完条目往往都觉得特别好,现在再看确实是太短了。希望Dobs兄能够多提一些意见。谢谢。--Tian 12:54 2007年3月23日 (UTC)

[编辑] 意见

  • 似乎太短了点,优良倒是够了。不是说英文版的文章中文照翻过来,就一定也会是特色条目。--出木杉 00:56 2007年3月23日 (UTC)

[编辑] 3月18日

[编辑] 艾殊頓

2支持,3反对=> 未能成为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19 2007年4月1日 (UTC)

來碰碰,是優良條目,有大量資料來源。--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2:51 2007年3月18日 (UTC)

[编辑] 支持

  1. (+)支持,更正了,質量簡皆有,再支持--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12:57 2007年3月18日 (UTC)
  2. (+)支持問題已解決。--費勒姆 費話連篇 09:30 2007年3月22日 (UTC)

[编辑] 反对

  1. (-)反对,1、影响和评价方面的内容缺乏,2、技术特点方面的内容不够深入,3、球员之外的生活缺少描述。--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3:28 2007年3月18日 (UTC)
    (:)回應,有所更正,請重閱,謝謝。--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47 2007年3月18日 (UTC)
  2. 同长夜无风。另外“一些瑣事”也实在太琐碎了吧?--Quarty 11:16 2007年3月20日 (UTC)
    (:)回應,已修訂。--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25 2007年3月21日 (UTC)
  3. (-)反对有品質了,但是先要解決內部連結的問題,先改為紅字吧。--費勒姆 費話連篇 05:34 2007年3月21日 (UTC)
    (:)回應,已修正,但你現在已投了反對,我不知你何時回來更正投票?--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3:25 2007年3月21日 (UTC)
  4. (-)反对,与英文条目相比没有明显的改进,英文连优良条目都不是,中文成为特色条目的理由也不太充分。--Alvin(人在呢) 16:40 2007年3月25日 (UTC)
    不是搬字的,不是全翻譯的,請注意,英文維基百科資料是我從中文維基翻譯回去的。--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08:36 2007年3月26日 (UTC)
    在英文维基该条目中的贡献似乎只是一张图片,或者也许您在英文维基的用户不只是Tszkin2004一个?放下这个不谈,中文条目比英文丰富的主要是“长期伤患”和“琐事”两段。个人认为“琐事”里的内容违反“不是追星”原则,不应保留。而长期伤患一段,也不足以把中文条目的质量提高到可以成为特色条目的程度--Alvin(人在呢) 19:04 2007年3月30日 (UTC)

[编辑] 意见

  • 「厄普頓公園」等未建立之條目應該留紅字,而不是使用外文連結。--203.204.129.79 14:19 2007年3月20日 (UTC)
  • 更正點二:「由於阿什顿需在國家隊內爭一席任,必須在英超聯比賽,所有在賽季完結是十分之大可能離開西汉姆联」建議刪除,雖然這事情很大機會在將來發生,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因建議刪除。--費勒姆 費話連篇 07:05 2007年3月22日 (UTC)
  • (!)意見:那些许多章节下面的主条目有些画蛇添足吧?朱条目的内容和这个球员条目本身关系不是很大,在内文有个链接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00 2007年3月25日 (UTC)
    • 还有,条目中logo的使用可能超出合理使用范畴,因为这些logo并不是用来说明该组织,而只是用来说明与该组织曾经或现在有关系的人。其他的照片也有版权问题,参看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7年3月25日--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2 2007年3月25日 (UTC)
    • (!)意見在球员照片的版权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倾向不同意。--趋近无穷大 02:50 2007年3月28日 (UTC)

[编辑] 3月11日

[编辑] 西班牙帝國

4支持,5反对 => 未能成为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10:56 2007年3月25日 (UTC)

水準極高,翻譯工作剛剛完成,內容豐富,認為可嘗試評選特色條目。--王者之王 Chaplin () 12:04 2007年3月11日 (UTC)

[编辑] 支持

  • (+)支持:內容十分豐富,參考資料或書目也眾多,也請關注下面出木杉的意見。--dbslikacheung 16:05 2007年3月11日 (UTC)
  • (+)支持,暫時如此,別忘了想要它成為特色條目請關注我們的意見。--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8:35 2007年3月12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除非該用戶為原作者或上傳者,或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或同等資格),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 (+)支持:意见在下边,但还是支持。--信陵使 19:08 2007年3月16日 (UTC)
  • (+)支持:我覺得內容很充實了,所以給支持票。以上建議,謝謝。--約翰哈博克少尉 05:10 2007年3月18日 (UTC)

[编辑] 反对

  1. 优良条目的资格绝对够了,但是条目讨论页上xieza留了不少意见,而且优良条目评选过程中亦有意见。修正后可支持。否则(-)反对。另外遗产和注释部分都太少了。--出木杉 12:08 2007年3月11日 (UTC)
  2. (-)反对,請留意我早前在優良條目評選時的意見。此外,整篇幾乎所有內容都是按時序編寫的歷史,彷彿條目名為「西班牙帝國史」仍貼切,因此建議補充非時序性的內容,例如大幅擴充「遺產」一節。 -- Kevinhksouth (Talk) 12:58 2007年3月11日 (UTC)
    • 其实这类殖民帝国条目除了历史,政治和经济外无什么可写,因为他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与社会。或者还可以写些殖民者与当地土著的关系及民族构成等。--出木杉 13:05 2007年3月11日 (UTC)
  3. (-)反对,意见同Kevinhksouth。--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9:08 2007年3月15日 (UTC)
  4. 同Kevinhksouth。--Quarty 11:18 2007年3月20日 (UTC)
  5. (-)反对。翻译多有错漏,而且很多语句明显不合中文习惯。--Alexcn 03:48 2007年3月22日 (UTC)

[编辑] 意见

  • 現在的資料固然可以,但是可以補充來到台灣北部的資料讓資料更全面。--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8:59 2007年3月9日 (UTC) 12:13 2007年3月11日 (UTC)
    • 在1926年到1943年的段落加上了兩三句有關佔領台灣的話(雖然感覺有一點突兀)。LivingRoom 05:25 2007年3月12日 (UTC)
  • 条目内容还是有点混乱。--信陵使 19:08 2007年3月16日 (UTC)
  • 仅仅在导论部分就有很多语句的翻译值得商榷:
    1. “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擁有宣稱”(laid claim to vast stretches of land in North and South America):拥有什么宣称?
    2. “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直到……,縱使她從1640年代開始在軍事及經濟連番遇到波折”:until和even though完全按照英文语序,不通顺。
    3. “他們甚至懷疑帝國主義的正統”(they even questioned the legitimacy of imperialism):legitimacy译成正统,不当。
    4. “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Spanish participation in the Scramble for Africa was minimal),原文是说西班牙没怎么参与对非洲的瓜分。
    5. “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分別直到1956、68和75年”:明显照搬until ... respectively句式,还是语序问题。
  • 这么多读起来都不顺口的句子,明显还需要对翻译进行校对复核,现在就拿出来评特色条目太急了。弄不好会“捧杀”,打击主译者的积极性,毕竟翻译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只要经过重新整理,应该还是有希望达到特色标准。--Alexcn 03:48 2007年3月22日 (UTC)

[编辑] 3月10日

3支持,2反对 => 未能成为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29 2007年3月24日 (UTC)

[编辑] 颶風約翰 (1994年)

英文版的特色條目,我認為以內容及其翻譯水準可達到特色條目的要求。--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6 2007年3月10日 (UTC)

[编辑] 支持

  • (+)支持:英語的內容方面也和中文的差不多,特色值得考慮。--dbslikacheung 16:01 2007年3月11日 (UTC)
  • (+)支持:內容充實,以上建議,謝謝。--Jean Havoc 16:32 2007年3月12日 (UTC)
  • (+)支持,考慮很久終於投下-這是個好典範,錯誤也改正。--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1:19 2007年3月15日 (UTC)

[编辑] 反對

  • (-)反对翻譯错误, peaked as a Category 5 hurricane on the 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the highest categorization for hurricanes.被翻译成“較正常高的海平面溫度協助約翰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最高等級——五級”。“較正常高的海平面溫度協助”的原文在那里?译者误解英文原意。原文指最高峰时达到五級,而不是“增強至”五級。“peaked as”描绘峰形曲线,前后低中间高,形像地,明确地包含由弱到强,然后由强变弱的过程;“增強至五級”,只说明由弱到强。今日北京气温最高达到摄氏10度,和今日北京气温增强至摄氏10度含意是不同的
  • Because it existed in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cific, John was 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to be designated as both a hurricane and a typhoon被错误地翻译成“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东太平样和西太平洋被译为“西北太平洋”大错特错。--三十年河东 09:04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因為約翰曾經進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稱作“颱風”」,這句話中文本身並沒有錯誤阿。究竟哪裡大錯特錯呢?LivingRoom 10:27 2007年3月10日 (UTC)
      • 翻译讲信达雅, 连信都作不到,谈什么翻译水准--三十年河东 11:58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寫這篇條目的目的是要介紹這個颶風,並不是像翻譯某個人的著作一樣必須能夠100%對應。翻譯只是來源之一,而且英文版也會變化,不可能每一字每一句都按照英文版來寫吧?所以還是中文文意的正確比較重要。LivingRoom 18:54 2007年3月10日 (UTC)
  • (-)反对,支持唐戈对翻译方面的意见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48 2007年3月10日 (UTC)

[编辑] 意見

  • (!)意見,至於優良條目評選時有人提出「照搬英文參考資料」的問題,我認為既然此條目所描述的內容只影響美國地區(夏威夷、約翰斯頓島),那只有英文參考資料也無不可(應該說不太可能有中文參考資料)。且所有參考資料都能在網上瀏覽,並不會有可供查證的問題。--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6 2007年3月10日 (UTC)
  • 如此明显的翻译错误提名人都看不出,水平可知,译者的错误也就是提名人的错误。我要求每一个投票人都必须仔细校对原文然后投票--三十年河东 09:33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建議在發現英文版與中文版不完全對應的時候,先確定一下中文的句子本身有沒有錯誤,再檢查翻譯問題。如果連中文所表達的意義都搞不清楚,恐怕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水準。LivingRoom 10:31 2007年3月10日 (UTC)
      • 别跟我来这一套,我的多本翻译书籍,曾由中国科学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我不够资格,高中生才够资格?--三十年河东 11:52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還是請你先確定一下中文的句子本身有沒有錯誤再說。我是說「連中文所表達的意義都搞不清楚的人」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水準,並不是在說你。LivingRoom 18:47 2007年3月10日 (UTC)
  • 约翰从来没有“同时”被称为飓风和台风,所以说“因為約翰曾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存在过,它是少数被同时划定为飓风和台风的热带气旋之一”不妥。另外我认为单指出约翰生成时为强厄尔尼诺时期已足够,再标名那段强厄尔尼诺时期持续的时间大可不必,也容易使人混淆。--Quarty 16:02 2007年3月10日 (UTC)
  • 还有那两句“翻译错误”,其实是我把原文改了,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太平洋的水温较平均值为高是常识,高水温协助飓风增强也很平常,我不认为原句有什么问题;至于第二句,我也认为忽略了“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并不合适,但仅此而已。这个条目被提名时未经校对,的确是错漏百出。--Quarty 16:13 2007年3月10日 (UTC)
    • (!)意見Quarty主译的这篇文章比另一篇有更多潜力成为特色,因为英文版基本定型。中文版最后还是要靠QuartyLivingRoom等年轻人来完成翻译。我本人是核子物理出身,对气象是个门外汉,不宜越俎代庖。只有几个建议:

1)是否认真地对照最新英文版从新校对一下?如果你觉得需要更改英文版的意思,原则上不是不可以,但你有责任加上必有的注解和参考,否则别人还是会提出问题的。

2)翻译一段后反复和英文版来回对照,试试把你的版本翻译成英文,看看和原来的英文段落相比有没有走样?这是英国大翻译家理雅格的方法。值得学习。 3)顺便在此对另一篇文章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我以为热带气旋现在评选特色,还早了点,我以门外汉身份看过英文版作者门 的讨论,还有二三十条问题没有解决,所有他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最担心的是英文版太长,作者们正在考虑是否把长文分出子条目。无论如何英文版,到通过同行审议,正式成为特色条目,还有一段距离,变动可能会很大。中文版现在急急忙忙成为特 色到时还有得大改,岂不麻烦?何如等一等,到他们定型后再校对一遍.--三十年河东 20:28 2007年3月10日 (UTC).

  • 全文翻译的作品评选特色总是有些争议,如果翻译内容完全是汉语里所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新思想或者翻译的作品精准优美倒另当别论。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看了文章(前两节),翻译应该是专业人士的作品,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妥的地方(我是学文科的,我检验翻译并不是完全按字面来翻,我认可意译和加注):
    • 1,Hurricane John near peak intensity-接近"颠峰时刻"的约翰====这个翻译似乎很不专业:peak intensity有对应的中文:峰值强度/最高強度。[Hurricane John at its tertiary peak strength in the far north-central Pacific Ocean。:飓风约翰在中太平洋北部的第三次颠峰。也有这个问题。]
    • 2,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HC) later identified the precursor to Hurricane John as a tropical wave that moved off the coast of Africa on July 25, 1994.-美国的国家飓风中心于1994年7月25日在非洲西岸认定一个热带波动,这是约翰的前身。====原文并没有指出国家飓风中心当天认定了一个热带波动,该句表达的意思是:国家飓风中心(事后)将约翰的前身认定为是1994年7月25日离开非洲海岸的一个热带波动。我查了一下noaa的来源,其实英文版在引述时就有不当:原文是The tropical wave that may have been the john's origin entered the far eastern tropical Atlantic Ocean on july 25.这句的意思是:可能是约翰的前身的那个热带波动*可能*于7月25日进入了远东大西洋热带海区。这样其实出现了两次失真。
      • (:)回應——这里NOAA的来源是“那个可能是John的前身的热带波动……”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是的。noaa是估计那个可能的前身是于1994年7月25日进入远东大西洋热带海区的热带波动。新改的"1994年7月25日约翰的前身离开非洲西岸,被美国的国家飓风中心鉴定为一个热带波动。"还是不行。
    • 3,later that day (by Hawaii Standard Time) reached its peak winds of 175 miles per hour (280 km/h).:同日较后时间(夏威夷时间),约翰达到了280公里每小时的颠峰强度。=====同日较后时间读起来很怪,不如“该日稍晚”;peak winds这里不宜翻成"巅峰强度",而应翻成"最大风力"
      • (:)回應——280 km/h也的确是约翰的peak intensity。--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巅峰强度的指标还包括气压吧。这里是没有大错。只是与原文出现不必要的不相符合。
          • (:)回應——热带气旋强度在没有实测气压的情况下是根据估计最高持续风速而定,约翰的peak intensity是指它拥有最大风速的时刻没有错。--Quarty 03:47 2007年3月11日 (UTC)
    • 4,Also on August 22 (by Hawaii Standard Time), John made its closest approach to the Hawaiian Islands, 345 miles (500 km) to the south.:同于8月22日,约翰位于夏威夷群岛以南约500公里,为最接近该群岛的距离。======并不是整天都在这个距离,合适的理解是“同样在8月22日,约翰*曾*位于夏威夷群岛......”
    • 5,On Johnston Atoll, sustained winds were reported up to 60 miles per hour (95 km/h), the equivalent of a strong tropical storm, and gusts up to 75 miles per hour (120 km/h) were recorded在岛上录得持续风力达120公里每小时。======漏翻而且翻译错误:持续风力最高是95km/h,120km/h是瞬间最大阵风。
    • 6,当垂直风切*变*减弱======何须"变减弱","减弱"就是了
    • 7,不久,系统在北纬22度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关岛分部的*负责范围*。:shortly thereafter it crossed t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at *approximately* 22° N and came under the *surveillance* of the Guam branch of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approximately没有翻出来;负责范围应该翻成"监视区域"
      • (:)回應——前面已修改,后面的我认为译成负责范围并无大问题吧?--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负责什么?负责搞定台风?本来就必须表明负责监督监视。又是出现不必要的与原文的不相符合。
    • 8,A strong ridge of high pressure over the Northeastern Pacific Ocean *forced* John westward,:在东北太平洋的*强烈*高压脊*引导*约翰向西移动=====“引导”不对,而是“压迫”
      • (:)回應——这个不同意,这里forced一词就是“引导”较形象化的表达。--Quarty 16:44 2007年3月10日 (UTC)
        • 引导没有强力迫使的含义。而且引导是在前面,才为引-导。相对的压迫是在后面。
        • 从字面上我认为“压迫”比“引导”准确,压迫意味从后推动,引导显然从前面带动,意思完全不同--三十年河东 20:39 2007年3月10日 (UTC).
        • 当热带气旋在高压以南时是会向西移的,并没有从后推动之说(如果要说从后推动,高压理应在约翰的东面)。原文forced我认为是解作强迫而非压迫。--Quarty 03:41 2007年3月11日 (UTC)
    • 9,the cold waters of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加上当约翰移至较高纬度,海平面温度骤降=====过渡阐释,并没有数据指出海面温度是如何“骤降”,翻为"中太平洋北部的冷水区"不就行了哦
    • 10,he 120th *advisory* was released on the system:对约翰的第120次*发布*发出=====advisory这个专有名词翻译为"发布"?“发布发出”是什么意思?其实是信息/资料。文中还有其他地方还有这个错误。
    • 另外,分节标题Storm history风暴历史=====感觉有些怪,不如用“过程”?
    • 下面几节只看了汉语:尽管约翰进入约翰斯顿岛的25公里范围之内,但它当然已大大减弱为一飓风=====漏字,为一级
    • 约翰虽然创下不少纪录,但它因为没有造成重大伤亡,所以并没有被除名。=====“被除名”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从哪里除名?写成“并没有从飓风命名表中删除,以后仍将被使用"(最好交待背景:造成重大灾难的飓风的名字将不会再使用)
    • 也没有人因风暴*死亡和丧生*。??????
    • 天娜Tina ====中国一般译作蒂娜;San Ciriaco圣西里阿哥日,好别扭,至少词尾不能加个"日"字,原音没有这个发音,汉语念起来也别扭,网上较多的是"圣西里亚克"
    • 对,是蒂娜。--三十年河东 20:53 2007年3月10日 (UTC)。
    • 和1899年的圣西里阿哥日飓风(英语:Hurricane San Ciriaco)*共*的28天的纪录=====”共“是什么?
    • 使约翰成为在中太平洋出现其中一个最强的热带气旋====汉语不通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预测*甚至估计其强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中间要加入"其",要不然不通
    • 尽管约翰大部分时间均移动*绶*慢=====错别字Efm 16:22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谢谢您的建议。这里有的问题在唐戈、Alexcn和我校对时已经解决。--Quarty 16:30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还是有很多问题。--Alexcn 09:56 2007年3月20日 (UTC)
    • 11,More than once, shear cleared away most of the clouds above John and nearly caused it to weaken to a tropical depression-->系统大部分的雲系更曾不止一次被風切变切離== above 是否译漏了?--三十年河东 20:46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这个我认为不必要,热带气旋的云系当然是在高空。但或许也可译作“高层云系”,但原文意思显然不是这样。--Quarty 03:41 2007年3月11日 (UTC)
    • 12The environment in the Atlantic Ocean was hostile to tropical development, --》当时環境仍不利於热带气旋發展--什么环境 ?大西洋译漏了--三十年河东 21:11 2007年3月10日 (UTC)。
      • (:)回應——这个我没意见。--Quarty 03:41 2007年3月11日 (UTC)

[编辑] 3月6日

[编辑] 贖罪日戰爭

也是很完善的條目,英語維基的內容為特色條目,中文維基這條目的內容我認為已達到特色條目的水準。 --王者之王 Chaplin () 10:06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支持

让我们永远记住战争,永远忘记战争 --Tim.Tao 12:04 2007年3月6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除非該用戶為原作者或上傳者,或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或同等資格),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 (+)支持--Jean Havoc 11:39 2007年3月8日 (UTC)

[编辑] 反对

  • (-)反对「敘利亞空軍與防空指揮」为空,该节不增加一定内容不能支持。若到条目评选结束仍然未改善,连优良条目的资格也很可能被撤消。另外,中国大陆多称此战争为第四次中东战争--出木杉 12:45 2007年3月6日 (UTC)
  • (:)回應--這些空白部分當初是我開始的,那就找時間補起來好了。--cobrachen 03:15 2007年3月11日 (UTC)
  • (-)反对——同左图右史,且还有外语未翻译好。另外类似“Rabinovich, 51”的东西是什么意思?--Quarty 14:06 2007年3月6日 (UTC)
“Rabinovich, 51”,“Karsh, 86”等等相信是参考文献的作者和页码。该条目确实还有待整理之处。--Alvin(人在呢) 05:26 2007年3月17日 (UTC)

[编辑] 中立

  • (=)中立:意見同出木杉。--dbslikacheung 15:58 2007年3月11日 (UTC)
  • (=)中立出木杉Quarty反對的意見若能改進就支持。還有請把引號中文化。--Marcus 06:32 2007年3月14日 (UTC)

[编辑] 意见


[编辑] 道路通行方向

  • 3票支持5票反對,只有37.5%的支持率,無法成為特色條目。--費勒姆 費話連篇 00:43 2007年3月19日 (UTC)

很完善的條目,資料齊全--Koika 06:28 2007年3月5日 (UTC)

[编辑] 支持

[编辑] 反對

  • (-)反对,缺少参考文献,而且所举各国的例子多为欧美几国和中国等地区,非洲、拉美等地区几乎没有涉及(只在最后的列表里有),不够全面,尤其是所举一些国家的例子受否都具有代表性,也值得斟酌--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3 2007年3月5日 (UTC)
  • (-)反对——同书生。--Quarty 08:42 2007年3月5日 (UTC)
  • (-)反对 这个题目不是很吸引人,浏览的人恐怕会很少。--User:Sun Shuhan
  • (-)反对--這種隨便的條目也敢拿出來評選,真是大白痴!--Herry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除非該用戶為原作者或上傳者,或至少為維基見習編輯或同等資格),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 (:)回應:請不要人身攻擊。--陋室(亭中茶話) 03:13 2007年3月6日 (UTC)
    • (!)意見該用戶不符合投票基本門檻「見習編輯」,所以該反對票無效!闇黑御用隼是也。 05:57 2007年3月6日 (UTC)
  • (-)反对無參考資料,部份內容仍沒翻譯。--費勒姆 費話連篇 07:46 2007年3月6日 (UTC)
  • (-)反对无参考,内容也有些局限性。但是补全资料后,优良可够。--出木杉 12:45 2007年3月6日 (UTC)
  • (-)反对某些地方希望能註明資料來源。--Marcus 07:31 2007年3月12日 (UTC)

[编辑] 中立

  • (=)中立:資料齊全、圖文並茂、講解詳細,只惜十分缺乏參考文獻和外部鏈結。--dbslikacheung 09:31 2007年3月5日 (UTC)
  • (=)中立,只缺乏參考資料,擴充期全再提優良條目倒是值得一試。--陋室(亭中茶話) 03:13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意見

[编辑] 癌症

7支持,4反对→未能入选特色条目--出木杉 02:02 2007年3月8日 (UTC) 花了一段時間翻譯,雖仍有未全之處,但我想質量已達一定水準,就老王賣瓜一下吧!請大家提供意見,謝謝。—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Carlifenkm對話貢獻)在2007年2月20日 16:56 (UTC)所加入的。

[编辑] 支持

  • (+)支持,翻译了这么多辛苦了!以后要注意一点```正常条目应该在页面底部选择恰当的分类--Ak48 17:56 2007年2月23日 (UTC)
  • (+)支持,很詳細的一條條目--dbslikacheung 08:37 2007年2月25日 (UTC)
  • 有意见地(+)支持,首先我认为作者在专业名词旁边加上英文原文是必须的。因为很多用语繁体与简体就已经不一样,醣解作用旁边没有Glycolysis这个加注,我还不知道它就是简体里面的糖酵解。原致癌基因就是原癌基因。这些译名没有了英文,重定向也加不好。
    至于目前单一的意见就是,请将这个条目搞好,我输入“癌”字之后,开始怎么也点不到这个条目。要合并就快合并,不要永远只是“建议”。
    非常肯定原作者的劳动。希望维基有更多这样的特色条目作者。dgg32 15:26 2007年2月27日 (UTC)dgg32
    已處理,謝謝您的建議--carlifenkm 16:41 2007年2月27日 (UTC)
    • (:)回應——如果只是繁体与简体的差异,应该使用繁简转换,而非加注英文。--Quarty 05:27 2007年2月28日 (UTC)
      • (:)回應——不能保证所有作者都通晓简繁译名。而且有些名词,连google都找不到中译名,我怀疑可能是在中文维基被第一次被译成中文,无法保证其他人没有其他的译法。新的英文名词,其对应的约定俗成的中文名词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说不定因为中文维基这么一译反而成了那个标准译名也未可知)。而且作者的能力有限,未必都能知道所有新名词的对应中文名。这在演化中特别明显。
      在原文中保留英文,会让新条目创建和重定向方便很多。避免重复创建,又能节省很多时间。强烈要求保留英文原文。dgg32 14:50 2007年2月28日 (UTC)dgg32
    • 個人也支持保留標注英文,這些原文專門詞彙對讀者很有幫助。--RalfX) 15:04 2007年2月28日 (UTC)
  • 請問Dgg32您提到「而且有些名词,连google都找不到中译名」,可否EMAIL給我,我只是好奇是哪些詞,謝謝您--carlifenkm 03:47 2007年3月1日 (UTC)
      • 是啊```现在维基又增加了港澳繁体和马新简体自动转换,又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专业名词翻译,翻译者不可能全翻译过来的,所以我觉得还是保留英文比较好--Ak48 18:15 2007年3月1日 (UTC)
        • 如果连译名都搞不好,更应先作出改善再作评选。--Quarty 10:12 2007年3月2日 (UTC)
        • 馬略卡一个地名,就有cn,hk,tw三种不同译名,马新简体不知道又是怎样译的,医学术语这种情况则更为普遍,而且同一英文词汇一地方的译法也可能有多种,中文译者不太可能精通至少4地4种以上的译法--Ak48
          •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知道各地所有不同译名,但维基正容许各地人士集体协作,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Quarty 10:50 2007年3月3日 (UTC)
            • 打趣一句,问题是现在“各地人士”没有几个来这个条目上面“集体协作”啊。dgg32 18:29 2007年3月3日 (UTC)dgg32
  • (+)支持--Iflwlou 14:05 2007年3月1日 (UTC)
  • (+)支持,真不簡單,雖然紅字多到數不清,但是不僅翻譯,也有寫到本地。--陋室(亭中茶話) 13:55 2007年3月3日 (UTC)

[编辑] 反对

  • (-)反对——见下。--Quarty 03:33 2007年2月21日 (UTC)
  • (-)反对: 理由同下,以上建議,謝謝。--約翰哈博克 13:29 2007年2月21日 (UTC)
  • (-)反对——內容段落分割雜亂,社會的影響仍貧乏,研究部分空虛,治療方式缺乏「載體治療」(用病毒的殼,放入藥物或改變細胞運作的物質)和治療的專一性,沒有參見部分讓讀者進一步查詢各種癌症的導引,有連結者不需加註英文,連最基本的好發位和轉移位關係、型態和分期的關係都沒有說明。創作者精神可加,但要成為特色,除了翻譯好的資料來源,也要做內容的統整和規劃,最好能夠自己額外多參考文獻,補充單一來源的不足,有興趣可以參考教科書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by Kumar,基本上,撰寫醫學類文章最佳的來源不是網路資源,使用的優先順序應該是教科書最佳,期刊研究輔助,最不該使用的就是網路文獻和報導--Droxiang 22:16 2007年2月25日 (UTC)
    • (:)回應——關於以上所述之意見,我實有一些小意見不吐不快,我想當然要批評容易,要寫出嚴謹專業的一篇文章也容易,但是基本上維基百科是屬於公共的一個園地,今天所編寫或翻譯的當然是自願且無給,這篇文章貼上之後所有人都可以修改訂正,我想當然可以說那裡不適合或不足以成為一個特色條目,但是這篇文章版權並不屬於我,一篇文章的內容不足之處,仍需要大家共同修改,大家有看到什麼地方不好,當然直接就能改正,例如內容分割雜亂,其實很簡單,您可以直接修改成您認為不雜亂的樣子,這才是維基的宗旨。對我而言我只希望中文的資源能夠多一些,讓知識並不只侷限於英文的範圍,相信會對維基有興趣的人都是帶著一些理想而來的,大家看到不滿意的地方請盡情更改加入,評斷一個條目落選很容易,但是如果能修修改改而產生一個新的特色條目,有何不好呢?—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Carlifenkm對話貢獻)在18:18 2007年2月26日 (UTC)所加入的。
      • 宗旨歸宗旨,但這裡是用來評選的頁面,不是請人幫忙修改文章的地方--Droxiang 05:40 2007年3月3日 (UTC)
  • (-)反对,“社区支持”有些莫名其妙,列出的这些组织有何评判依据?为什么之列出这几个组织?而且都是用外部链接?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39 2007年3月3日 (UTC)

至少要對癌症病患有協助的組織或基金會,但講到評判依據太沉重。用外部連接是因為較直接。carlifenkm 14:59 2007年3月6日 (UTC)

  • (-)反对,分类一节中没有给出内部链接,而是给了英文版的链接。--用心阁(对话页) 13:24 2007年3月6日 (UTC)

已加入內部連結,請問您要改成支持嗎? 只是開玩笑,不要太介意。carlifenkm 14:59 2007年3月6日 (UTC)

[编辑] 意见

  • (!)意見仍然有大量的英文没有翻译,还有一个图片是红字,若不改正,难以支持。--出木杉 02:18 2007年2月21日 (UTC)
  • (!)意見看到有些医学术语没有和国内统一,还需要一点改正。--User:信陵使信陵使 10:44 2007年2月21日 (UTC)
  • 几点建议:
    1. 信陵使所说,校对术语;
    2. 改善过度标注英文的问题;
    3. 标点符号改用全形,还有外文应该不必使用斜体。--Quarty 03:32 2007年2月21日 (UTC)
  • (=)中立,未細閱,但有英文標題(資料來源),且有部分主條目仍然是英文名字,沒有譯成中文。至於Quarty所說的过度标注英文,我想倒是還好。--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2:10 2007年2月22日 (UTC)
    • 已修正圖片和英文標題部份。請問{出木杉}所指大量英文沒有翻譯為何?此外醫學術語部份牽涉到大陸於台灣用語差別,可能需要經大家討論才能改正,謝謝指教—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Carlifenkm對話貢獻)在12:41 2007年2月22日 (UTC)所加入的。
  • 主要是一些英文人名,还有对抗癌症中的机构名称--出木杉 12:52 2007年2月22日 (UTC)
    • 這個部份,我當初的想法是保留英文人名的原名,還有機構名稱不做中文名翻譯,當然合理的作法,舉HIPPOCRATES作例,我應該要譯成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但中文人名方面各人譯音不同,有名的人當無問題,但是若是不常見之人難免容易出現一字之差而找不到此人或條目,乾脆一並以英文名表示,而機構部份若逐一譯成中文似乎稍嫌畫蛇添足,在此要向出木杉說明一下,不知您看法如何,無論如何先謝謝您的寶貴意見。—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Carlifenkm對話貢獻)在16:30 2007年2月22日 (UTC)所加入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正式的中文译名,就标示出来。如果没有,才只用英文。此外,即使标住中文,也不要删除后面的英文。毕竟一个特色条目里太多英文实在说不过去。目前也有不少翻译的特色条目与医学特色条目,您可参考看看。--出木杉 01:12 2007年2月23日 (UTC)
  • 人名若无约定俗成的译法,我建议参考英语译音表自行音译。那些机构找到译音应该也不困难,用Google搜一下即可。例如American Cancer Society是美国癌症协会,Lance Armstrong Foundation兰斯·阿姆斯特朗基金会,又何画蛇添足之有呢?--Quarty 02:04 2007年2月24日 (UTC)

中文譯名已加入,謝謝建議—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Carlifenkm對話貢獻)在2007年2月24日 15:04 (UTC)所加入的。

  • 建議把2.3兩段整合成一段,把中文命名整合到「命名」之下的一個小節。--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4:30 2007年2月24日 (UTC)
  • (!)意見,“”的消歧义随便也处理一下吧。--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13 2007年2月25日 (UTC)
  • 成人癌症與兒童癌症不是也應該是#分類與命名章節下的一個小段落嗎?。--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3:27 2007年2月25日 (UTC)
  • (!)意見 图片多些可能較好。--Felix Cheung 07:25 2007年3月2日 (UTC)
  • (!)意見——这个我想还是先提交优良条目评选吧,在参考资料、译名等方面都有待改善。--Quarty 10:15 2007年3月2日 (UTC)
    • 作者一定是相当用心翻译的,看得出花费了很多心力与时间,本来我也已经决定要投支持。但是看到DROXIANG这位医学科班出身的同仁提出这么多意见,不得不又临时收手。但是我想优良是无问题的,希望作者不要灰心,以后慢慢做,我也很期待这样一个重要的条目可成为特色。可惜我对医学一无所知,也无法帮什么忙,万分抱歉。--出木杉 04:57 2007年3月3日 (UTC)
  • (!)意見——癌症是个极大极大的话题,其下的分支条目也可以让人写出不少特色。条目译自英文维基,可见英文的版本结构就已经乱得可以。横七竖八。直接继承过来,先不论翻译得是否高明,就已经是一个烂摊子。转移什么的都没有,还有我现在很关心的Biomarker和RNAi,如果能加入到里面就更好了。我对这个话题,其实连个概览都不敢说有,所以现在只能是从第一段慢慢和有心人一起动手改起。我承认要在评选期限内将它改到让我非常满意是很难的。希望DROXIANG这位左图右史眼中的高手帮帮忙。dgg32 18:24 2007年3月3日 (UTC)dgg32
  • (!)意見--「轉錄」和「轉譯」(有些地方好像叫做「翻譯」)的區別,希望編輯或翻譯的時候能夠注意一下,大多數都已經改正了,但是還是有前後不一的狀況。雖然各地用法不同,但是希望在同一個條目內可以統一。LivingRoom 18:46 2007年3月3日 (UTC)
    • 老大,转录=转译≠翻译啊!!!!!!转译这个词也是跟繁体用户学得的,真的是非常容易搞乱。dgg32 19:30 2007年3月3日 (UTC)dgg32
    • 看來果然有點亂,在台灣,轉錄(transcription)和轉譯(translation)是不一樣的。LivingRoom 05:00 2007年3月4日 (UTC)
  • 請修正『此種過程稱為「努德森雙擊假說」({{{2}}})。』這句話--203.204.129.79 01:40 2007年3月4日 (UTC)
    • 已修正。LivingRoom 13:12 2007年3月4日 (UTC)}}==2月12日==

[编辑] 白鱀豚

5支持,4反对→未能成为特色条目--出木杉 01:36 2007年2月26日 (UTC)

就内容而言,该条目远强过白氏树蛙,不应该仅是优良条目而已。--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0:56 2007年2月12日 (UTC)

[编辑] 支持

  • 推荐人差点忘了(+)支持--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2:33 2007年2月12日 (UTC)
  • (+)支持--保育動物是不可缺少的,不只口號,也要行動。我覺得非常棒,在此投下支持一票。以上意見,謝謝。--約翰哈博克 02:32 2007年2月13日 (UTC)
  • (+)支持--Ak48 08:17 2007年2月16日 (UTC)```````
  • (+)支持--Danny.umd(對話頁) 14:56 2007年2月21日 (UTC)
  • (+)支持--dbslikacheung 08:49 2007年2月25日 (UTC)

[编辑] 反对

  • (-)反对,首段简介概括不够全面,正文的部分内容缺乏科技文的语言组织,研究一节中对“淇淇”介绍过长,图片仍不够丰富。--Ffn 05:40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对,部分句子敘述方式很怪,舉一例:「被人工飼養了22年半,淇淇是人類用近代水生科學手段第一頭被人工飼養的白鱀豚,人工飼養環境下最為成功的一頭白鱀豚,也是全世界最後一頭人工飼養下的白鱀豚。」,此外#淇淇一段真的太長了,如果一定要敘述的如此詳盡的話,建議把該段部分內容移動到淇淇 (白鱀豚)或是諸如此類的主條目,只留下最核心的介紹。--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5:54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对,上述意见改善后再重新考虑。--Quarty 12:52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对,同意蒼穹之丘的意见,另外,人工饲养只列举了一些个体,而完全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等的介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7 2007年2月13日 (UTC)

[编辑] 意见

[编辑] 2月8日

[编辑] 聖海倫火山

3支持,4反对→未能成为特色条目--出木杉 09:50 2007年2月21日 (UTC)

2007年的1月開始進行大量的翻譯,至2月的現在已完成翻譯,現為優良條目,大家儘量提出意見。 --Chaplin(我的對話頁) 11:51 2007年2月8日 (UTC)

[编辑] 支持

  • (+)支持:其實我覺得這個條目很完整了,可以達到特色條目的標準。以上意見,謝謝。--約翰哈博克 02:44 2007年2月13日 (UTC)
  • (+)支持:翻译的很好!--Ak48 08:06 2007年2月16日 (UTC)````````
  • (+)支持, 并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翻译一些地名--三十年河东 17:12 2007年2月20日 (UTC)。

[编辑] 反对

  • (-)反对 翻译这个条目的初衷确实是把英文特色条目引进到中文,但目前中文条目中还有无数的红色链接,专业词汇的翻译正确与否也有待专家检查,更连Category都还没有划分。但在这么多改进没完成之前,成为优良条目已经让人有些难堪,实在不适合成为特色条目。Chaplin在这个条目中也有贡献,心情可以理解,也希望Chaplin帮忙更多改进这个条目。--Alvin(人在呢) 14:38 2007年2月8日 (UTC)
  • (-)反对,如下所言,存在严重的翻译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再看内容--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53 2007年2月12日 (UTC)
  • (-)反对:同上,許多地方仍是英文句型,文意不易理解。--RalfX) 08:38 2007年2月16日 (UTC)
  • (-)反对很不錯的條目,但我看到英語維基百科條目有子條目,可以的話也請你引用部份子條目內容,因為條目頗長,相信有助改善條目水平。--費勒姆 費話連篇 06:44 2007年2月17日 (UTC)

[编辑] 意见

  • 这类条目或许只能做优良条目,理由如下:
    • 首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原翻之争」,目前可以说如果翻译条目不比外文原版条目内容更多,一般都不容易过关。(可参阅Wikipedia:優良條目中大量的翻译自外文的特色条目,特别是Lecter的政治学条目)
    • 该文在英文版并非特色条目,更无可能在中文版成为特色条目。颶風約翰 (1994年)是英文的特色条目,但是肯定也很难成为中文的特色条目。
    • 虽说翻译无功亦苦,但请Chaplin查看之前的几个典型翻译条目,如水族箱、X Windows系统,和下面正在评选的翻译条目演化。我认为圣海伦火山的翻译水平无法达到此地步。--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12:18 2007年2月8日 (UTC)
      • (:)回應:對不起,英文版是特色条目,但中文版不是。但也十分謝謝您的意見,小弟改進一下。 --Chaplin(我的對話頁) 12:52 2007年2月8日 (UTC)
  • 紅字的多寡應該不是評論一個條目優劣的準則。現在這條目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大量的外語名稱,需要譯成漢語。--Quarty 09:10 2007年2月9日 (UTC)
  • 大量英文人名、地名仍未翻譯成中文,部份段落翻譯亦有問題:如「前幾個月里,山的北面一個巨大的凸起不斷增長」(英文中的huge bulge應該譯成巨大的凸出部分)。如Alvin所說,成為优良条目已經非常勉強--CX717 06:57 2007年2月10日 (UTC)
  • 內容不錯,但如同其他人所講,有部分英文未翻譯成中文。--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1:34 2007年2月12日 (UTC)

[编辑] 1月26日

[编辑] 古希臘賣淫業

0支持,2反对→未能成为特色条目--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2:03 2007年2月8日 (UTC)

我認為這條條目的水準不只是優良條目而已。(該條目係翻譯自法文版,在法文版中已為特色條目。)—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蒼穹之丘對話貢獻)在04:48 2007年1月26日 (UTC)所加入的。

[编辑] 支持

[编辑] 反對

  • (-)反对太多論點無法查證(未達基本標準)、沒有交代此行業的由來、詞句仍有不通順或過度口語化的部分。另外,其他語言版本是特色,翻譯過來不能保證能夠具備相應的水準或中文版的要求,執筆者應多做功課充實相關內容,並完善行文品質。--Droxiang 15:50 2007年1月26日 (UTC)
  • (-)反对:内容相当丰富,但是部分词句不知道是翻译原因还是错别字,还是我自己学识浅陋看不懂,例如“在一篇嫁名狄摩西尼的演說中”。另外,也缺少一个总括性的叙述,古希臘賣淫業只包括文中这几类行业吗?看完也不知道。还有,古希臘賣淫業对家庭、社会、国家有什么影响?也没有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4 2007年2月1日 (UTC)

[编辑] 意見討論區

  • 同樣是特色條目的德語版,內容多了將近一倍,可以向其看齊。--RalfX) 16:09 2007年1月26日 (UTC)
  • 同意RalfX观点。翻译条目应该力争超过原文条目。dgg32 19:31 2007年1月26日 (UTC)dgg32
  • 內容很詳細,排版也很漂亮。但是如果可以把一些口語化形容詞還有成語(如「偷雞摸狗」)改掉的話,應該會比較「維基」一點。Bstlee 19:33 2007年1月26日 (UTC)
  • 似乎沒什麼特別,內容有待擴充。如單純翻譯,過程中質量難保沒有下降;再者,各維基語言版本對特色條目有不同的評選準則,即使可以完全正確無誤地翻譯出原文,也未必符合其他語言版本的標準。--Quarty 03:41 2007年1月27日 (UTC)
  • 另:德语维基的对应条目,并非古希腊卖淫业,而是古代卖淫业。dgg32 08:57 2007年1月27日 (UTC)dgg32
  • (!)意見,德文維基的對應條目不單是「古希臘」,而是包含了古羅馬等地區的內容。基於此理由,我用刪除線畫掉上列部分意見。還有,個人以為「似乎沒什麼特別」應該不算是反對理由吧?--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07:39 2007年1月31日 (UTC)
    • (:)回應——所以我沒有投反對票:)--Quarty 10:46 2007年1月31日 (UTC)

[编辑] 12月28日

[编辑] 色素細胞

1支持,2反对 =>未能成为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40 2007年1月11日 (UTC)

這個條目是由英文維基翻譯而來,原文為特色條目 "en:Chromatophore" 。--Bstlee 14:48 2006年12月28日 (UTC)

[编辑] 支持

  • (+)支持--Iflwlou 14:00 2007年1月3日 (UTC)

[编辑] 反對

  • (-)反对,根据下面意见区的意见。以及:文章中不应该大量直接连接英文条目;太多的粗体。另外好像色素细胞对人体痣的关系也没有提到(还有色素细胞和美容整形的关系),还有植物的色素细胞也没有说,例如人参色素细胞。更多请参看scholar:色素細胞--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0 2006年12月29日 (UTC)
  • (-)反对,仅从翻译而言就有很多不足,包括句子的通顺程度,包括第一段内容的翻译遗失了很多内容。--用心阁(对话页) 05:17 2007年1月5日 (UTC)

[编辑] 意見

  • 我很支持该条目,作者的确作了很多功课,从那些连接就可看出。100%肯定Bstlee的翻译工作。现想提点意见。

首先,“也就是說,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與色素細胞的色彩條紋吻合,這樣便能夠解釋為何當神經的動作電位改變,色彩也會出現波狀的變化。”,请问,动作电位怎样改变,频率,振幅?色彩怎样跟着改变?

第二,“1819年,無脊椎動物帶有色素的細胞首先以chromoforo發表在義大利的科學期刊”,“學家對於色素細胞的結構和色彩形成的了解才足以對它們進行分類”,“色素胚多能性發展成各種類型的機制,是目前的研究之一。”意思明确,句法有问题。

第三,“不同於變溫動物,屬於恆溫動物的哺乳類與鳥類身上只有黑色素細胞。因此科學家常利用變溫動物的黑色素細胞來研究人類疾病或是藥物開發。”这两句话是什么逻辑?为什么会用变温动物的黑色素细胞来研究人类的疾病?而不是人类自己的黑色素细胞。

第四,“例如紅血球帶有紅色的的血紅素,是在動物的成體時期由骨髓中製造”翻译有误,而且又悖常识。血红素只在成体时期由骨髓制造?那幼体时期?人类胚胎成长初期哪里来的血红素?

第五,“不過視網膜上的色素是其中的例外,它們並非由神經脊產生,而是從神經管的外囊產生視杯。”什么意思?视杯与视网膜色素是什么关系?

第六,“例如斑馬魚的幼體,能夠用來研究成體斑馬魚產生精確的橫向條紋時,色素細胞的訊息和機制。”意思不明。

第七,“也因此製藥公司利用非洲爪蟾的黑色素細胞,發展出用來快速辨識具有潛在活性的化合物的生物檢定法”可否讲得明白一点?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意见,本人提议,翻译条目,首先重视原文,但又要超越原文。意思是,作者最好能自己课外再多做点研究,为该主题写出更多内容,而不是单纯的翻译。dgg32 15:40 2006年12月28日 (UTC)dgg32

    • (:)回應第一點好像是預測,所以細節不明。第二、三、四點已經修正。其他問題的詳細內容大多數是在參考文獻裡面,希望有人可以根據文獻內容來修正這些漏洞。我也會試著去看看那些文獻,不過以我英文和生物的程度,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 (!)意見此条目正在参加的优良条目评选是否撤消申请?应该是不能同时授予一个条目“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的称号的吧?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5:47 2006年12月28日 (UTC)
    • (:)回應之前北京城牆也有一樣的問題,那時的結論是兩種投票是分開來的,若是兩個都上當以特色條目為主,若特色條目沒上而優良條目上了則以優良條目為主,並沒有互相排斥的問題。--桃子娃 & Neversay 17:21 2006年12月28日 (UTC)
  • (!)意見以英文维基的内容来看,Bstlee此处理解错了,原文:“Unlike cold-blooded animals, mammals and birds have only one class of chromatophore-like cell type: the melanocyte. The cold-blooded equivalent, melanophores, are studied by 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human disease and used as a tool in drug discovery.” Bstlee中文翻译有错。应为“与冷血动物不同,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只有一“类色素细胞”种类:黑素细胞(melanocyte)。而对应,冷血动物则具有黑色素细胞(melanophore)。这种载黑素细胞,是科学家用以研究理解人类疾病以及开发药物的一种工具。”换言之,哺乳类动物的melanocyte与冷血动物的melanophore是不同的!文中一些段落并没有区分两者。dgg32 18:23 2006年12月28日 (UTC)dgg32
    • (!)意見no offence。只想请Bstlee再细读一下原文,检校一下总没有坏处,是吗。也请评委先读一下英文原文再投票。dgg32 18:32 2006年12月28日 (UTC)dgg32
    • (:)回應--慢慢來沒關係,我是覺得黑素細胞、和黑色素相關疾病、痣、雀斑,甚至腫瘤之類的,可以另開新頁。--Bstlee 10:59 2006年12月29日 (UTC)
      • (!)意見,请问第一句,色素细胞也被称为色素体,有没有来源?dgg32 18:39 2006年12月28日 (UTC)dgg32
      • (:)回應--色素體在這[1]。--Bstlee 10:59 2006年12月29日 (UTC)
        • (!)意見,根据英文版改写了第一段。dgg32 19:02 2006年12月28日 (UTC)dgg32

Static Wikipedia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Static Wikipedia February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