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字裕人,中国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目录 |
[编辑] 履历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任红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闽浙军区司令员等职。红十军团在安徽北上失败后,粟率残部在浙江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
[编辑] 抗战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和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对抗中国国民党的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和天目山战役等。
[编辑] 国共内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和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指挥苏中七战七捷、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参与指挥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沙土集战役、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编辑]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和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担任副总参谋和总参谋长。1958年于军委扩大会上受到彭德怀、黄克诚等人极不公正的批判,蒙冤数十年,1994年平反。
[编辑] 年表
-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1927年5月,參加叶挺的國民革命軍第24師,任教導隊班長。
- 1946年7月,指揮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国民党折損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朱德說:“粟裕在苏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
- 1947年5月,同陳毅指揮華東野戰軍參與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七十四師张灵甫所部。
- 1948年11月6日,粟裕任華東野戰軍政委兼代司令,向駐守徐州以東的黃伯韜第七兵團發起進攻。11月23日,攻入七兵團司令部,黃伯韜於碾莊自殺。
-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渡江战役。
- 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十人中排名第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
粟裕 | 徐海东 | 黄克诚 | 陈赓 | 谭政 |
萧劲光 | 张云逸 | 罗瑞卿 | 王树声 | 许光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