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芬兰堡 |
|
其他名稱 | |
英文名 | Fortress of Suomenlinna |
法文名 | Forteresse de Suomenlinna |
基本資料 | |
國家 | 芬兰 |
登録類型 | 文化遺產 |
評定標準 | 文化遺產(iv) |
登録年份 | 1991 |
官方網頁 | UNESCO(英語) |
地圖 | |
請参考世界遺産概要表製作格式 |
芬兰堡(芬兰语:Suomenlinna,瑞典语:Sveaborg)是建在六座小岛上的防御工事,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原来它的名字是斯韦堡(Sveaborg),芬兰人出于爱国将其重命名为芬兰堡(Suomenlinna),现在瑞典人和说瑞典语的芬兰人仍称其为斯韦堡。
瑞典人于1748年开始建造这座防御工事,用于防御俄国人的扩张。工程由瑞典杰出的工程师奥古斯丁·厄伦斯瓦德(Augustin Ehrensvärd)负责。设计方案深受当时欧洲最伟大的工程师沃邦的影响。
芬兰堡和在大陆上的防御工事一起构筑了一个防御体系,使进攻方很难抢滩登陆。芬兰堡也作为为瑞典皇家海军和瑞典陆军存放军需品的地方。在芬兰战争中,这座防御工事于1808年5月3日向俄军投降,这为以后俄军于1809年占领芬兰铺平了道路。
目录 |
[编辑] 瑞典时期
迫于在芬兰湾地区紧张的形势,瑞典于1748年开始建造这个防御工事,此时芬兰还是瑞典的一部分。奥古斯丁·厄伦斯瓦德负责建造。
1703年,彼得大帝在芬兰湾的最东面建造了他的新都圣彼得堡。在附近有俄国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德。俄国成为了一个海洋国家,是波罗的海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瑞典的形势很严峻,俄国海军不停地在瑞典海岸制造小冲突。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忙于关心法国的局势,组建反法联盟。经过冗长的辩论,瑞典议会于1747年加强在和俄国边境上的防守,并在赫尔辛基建造海军基地。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签署协议后,俄国于1808年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试图控制芬兰。根据哈米纳条约(Treaty of Fredrikshamn),1809年芬兰被割让给俄国,成为俄罗斯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大公国。瑞典在芬兰长达7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
斯韦堡并没有在这场必败战争中战斗到底。俄军早早地就轻松地夺取了赫尔辛基,开始炮轰斯韦堡。当时斯韦堡的指挥官,卡尔·奥罗夫·克朗施泰特(Carl Olof Cronstedt),在直到五月没有瑞典援军到达的情况下,达成了停火协议,几乎有7000人投降。使他作出投降的决定的原因可能是:这场战争力量对比悬殊、俄军的心理战、被收买的内奸劝说、为了保全性命、弹尽粮绝后援不济等等。
[编辑] 俄国统治时期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打破了长时间的和平。联军打算在两条战线上对俄国开战,派出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开赴波罗的海。舰队对芬兰海岸的城镇和防御工事进行不停地炮击。对芬兰堡的炮击持续了47小时,芬兰堡被严重破坏。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对芬兰堡展开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在岛屿的西边和南边新建了炮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芬兰堡再次被武装。它成为了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的防御体系中的一部分。
[编辑] 现况
1973年,芬兰堡不再作为一个军事基地,被转交给非军事部门管理。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成立来负责管理芬兰堡。作为当地社区的一部分,但芬兰堡还是有它的军事用途。现在芬兰堡上空还是飘扬着战旗或是燕尾型的芬兰国旗。
芬兰堡从来不只是赫尔辛基的一部分,它是城中之城。今天大约有700人住在岛上,一半人在岛上工作。芬兰堡也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芬兰海军学院就位于其中的一座岛上。
公众全年都可以乘坐渡轮前往芬兰堡。在1970年代兴建了一条隧道来供应暖气、水和电力,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芬兰堡一直被认为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它浓缩了整个芬兰的历史,这表现在每一座屋子中,最为明显的是在建筑风格上。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在这里很协调。作为一座军事建筑,它在世界上是独特的。
[编辑] 格言
在芬兰堡的国王门(Kuninkaanportti)上,用大理石板镌刻着奥古斯丁·厄伦施瓦德的一句格言“后人们,凭你自己的实力站在这里,不要依靠外国人的帮助。”(Eftervärld, stå här på egen botn och lita icke på främmande hielp)。
另两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