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包括納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
目录 |
[编辑] 轴心国历史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称为「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即: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于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编辑] 轴心国成员
- 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
-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权)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编辑] 轴心国建立的傀儡政权
- 满洲国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汪精卫政权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斯洛伐克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克罗地亚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 塞尔维亚
-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 缅甸巴莫政权
- 菲律宾劳雷尔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