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納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 (1893年9月6日 – 1958年7月27日),美國空軍中將,飛行員。是二次大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的指揮官,有「飛虎將軍」之稱。妻子是陳香梅。
目录 |
[编辑] 美國陸軍
- 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童年时代在路易斯安那州度过。
- 1918年秋,陳納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軍中服役,到長島米契爾機場擔任第46戰鬥機隊的副官。
- 1920年正式成為飛行員。
- 1923年陳納德調到夏威夷珍珠港擔任第19驅逐機中隊中隊長。
- 1930年陳納德被保送到維吉尼亞州蘭黎空軍戰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在阿拉巴馬州馬克斯韋爾基地的航空兵戰術學校任戰鬥機的戰術教官。
- 1930年代的美國空軍流行「轟炸至上」的空軍理論。1935年,他編著出版了《防禦性追擊的作用》其曾於該本論著中指出戰鬥機的重要性,但未獲重视。
- 1937年因健康問題,及與上司不和而以上尉銜退役。
[编辑] 飛虎將軍
- 1937年5月,陳納德應約赴中國,6月3日面見蔣介石及宋美齡後,獲時為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任為顧問,協助中國發展空軍。
- 1937年7月7日抗戰正式爆發後,為中國志願服務,招募飛行員並組成中國第14志願轟炸機中隊,參加了淞滬會戰。
- 1938年8月,根拒宋美齡的要求,陳納德去昆明籌辦航空學校,訓練中國飛行員。之後至1940年期間,陳納德協助中國僅餘的空軍和「蘇聯志願航空隊」對抗日軍。
- 1940年,蘇聯與日本在遠東的關係出現緩和,蘇聯志願航空隊亦從中國撤走。陳納德受蔣介石之托到美國尋求援助。陳納德在美國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同年羅斯福總統對日本的政策亦漸趨強硬,於是贊成陳納德為中國組建空軍。首先以援助盟國武器的租借法案,為中國提供一百架P-40戰鬥機;同時又准許退役或備役的美軍到中國參加志願隊對日作戰。
- 1941年8月1日,「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正式成立,由陳納德為大隊指揮官。
- 1941年的夏天至1942年5月期間,美國志願隊的三個戰鬥機中隊多次和空襲的日軍作戰,經常取得勝果,令中國軍民士氣大增,被稱為「飛虎隊」。
- 1941年12月日軍向英美宣戰後,飛虎隊曾到仰光協同英軍作戰,對日作戰31次,共擊落日機217架。陳納德亦恢復美軍現役,並升為准將。
- 1942年7月,美國志願航空隊解散,飛機及人員最後併入駐華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陳納德為14航空隊少將司令。
- 1943年3月,陳納德晉升少將司令。陳納德上任後,強烈要求羅斯福總統加強駐華空軍力量,奪回中國戰場的制空權,並伺機攻擊日本本土。他在作戰計劃和指揮權等問題上與美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發生衝突。
- 雖然陳納德與蔣介石的關係良好,但卻與當時他的直屬上司史迪威不和。而當時的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陸軍航空軍司令阿奈德對陳納德亦不太信任。
- 1945年7月陳納德提出呈辭,並在8月1日,日軍投降前數天離開中國。陳納德離開中國前,被授予中華民國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大藍綬帶。抗戰期間,陳納德指揮的第14航空隊以500架飛機的代價擊毀超過2,500架日機,同時擊沉為數不少的商船和軍艦。
[编辑] 重返中國
- 1945年12月,陳納德重返中國。
- 1946年10月,購入剩餘軍機,成立民航空運隊,初期專為行政院善後救急總署運送救急物資。
- 1947年陳納德與中國女記者陳香梅結婚。
- 1948年在國共內戰中,民航空運隊為又幫助蔣介石空運軍隊、給養。
- 1949年又協助空運國民政府人員到台灣,並且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服務;陳納德的回憶錄《一個戰士的道路》在紐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