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上之一景觀,維多利亞港無敵海景,交通方便](../../../upload/shared/thumb/f/fd/HK_Central_Walkway_System_harbour_view_6.jpg/300px-HK_Central_Walkway_System_harbour_view_6.jpg)
![中區行人天橋向北擴展至中環渡輪碼頭的部份](../../../upload/shared/thumb/9/93/HK_Central_Temple_Fair_421_bridge.jpg/300px-HK_Central_Temple_Fair_421_bridge.jpg)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又稱中環行人天橋網絡,它是位於香港港島北部,近維多利亞港,中西區的一套行人天橋大型網絡設施。
系統由香港政府及中環各大地產發展商分期互聯建成。發展商包括香港置地、怡和、信德集團等,在部份地方設有樓梯及電動扶梯方便行人,而部份連接兩座大廈的天橋則設有空氣調節。在金鐘一帶有另一個行人天橋系統,暫時與中環的行人天橋系統並不連接。
目录 |
[编辑] 歷史
1970年代,置地在當時的中環海旁興建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為方便行人來往,便興建了一條橫跨干諾道中的行人天橋,連接太古大廈(今遮打大廈),康樂大廈及香港郵政總局。置地亦在其發展的大廈之間興建多條行人天橋連接。1980年代初,交易廣場落成後,政府興建了一條行人天橋連接置地的天橋,並沿海旁向西擴展,連接當時的中環渡輪碼頭及上環信德中心。一些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大廈,如渣打銀行大廈及中匯大廈,亦興建了行人天橋連接置地的物業,成為網絡的一部份。
1993年,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啟用,並經恒生銀行總行連接至政府興建的行人天橋。1998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機場快線香港站落成,部份沿干諾道中興建的行人天橋被拆卸,改為連接國際金融中心。2000年後,政府再興建一條平行的天橋連接環球大廈與交易廣場。
[编辑] 功能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是吸引人流客流的有利設施,實行人車分隔,一方面令行人有一個交通安全及舒適的環境,另一方面增加汽車流動速度。同時供觀賞城市景色的機會,吸引遊客及消費。
[编辑] 中環系統
[编辑] 範圍
[编辑] 連接建築物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 香港大會堂
- 怡和大廈
- 交易廣場
- 香港郵政總局
- 環球大廈
- 遮打大廈
- 歷山大廈
-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 太子大廈
- 皇后大道中九號
- 東亞銀行總行
- 渣打銀行大廈
- 置地廣場
- 中建大廈
- 中匯大廈
- 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 中環街市
- 海港政府大樓
- 維德廣場
- 信德中心
[编辑] 金鐘系統
[编辑] 範圍
[编辑] 連接建築物
- 中信大廈
- 太古廣場
- 統一中心
- 海富中心
- 金鐘廊
- 遠東金融中心
- 力寶中心
- 金鐘道政府合署
- 東昌大廈
- 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大廈
- 中銀大廈
- 長江集團中心、長江公園
- 香港公園
- 花旗銀行大廈、花旗銀行廣場
- 美國銀行中心
- 和記大廈
- 美國國際集團大廈 (簡稱AIG大廈) [1]
- 太古廣場三期(2008年完工)
[编辑] 外部連結
- 香港政府 交通諮詢委員會文件 2001年5月
- 香港臨時立法會 財務委員會 工務小組委員會 討論文件 1997年11月
- 建議全球第一個空中走廊之城 2002年11月文章
- 《香港天橋:空中走廊綿延別樣風情》
- 當局計劃增建天橋及長廊,接駁原有天橋系統,由西區 香港中山紀念公園沿海濱通至銅鑼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