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年似在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前后,卒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三国时期玄学家。
何晏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尹氏,并收晏为假子,颇得曹操宠爱,后赐金乡公主为妻。何晏以美仪称于世,《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记载:“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另有贬辞说他好修饰,耽情色,服五石散,聚浮华客。晏性骄矜,故为文帝所恶、长期不得任用。及正始初,曹爽执政,何晏方得重用,擢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吏部尚书。晏为尚书时又有党同伐异,轻改法度,强占国家财富等恶名。正始十年(249),何晏因佐曹爽秉政事败,与爽同被司马懿诛杀。
何晏少时即以才秀知名,好老、庄,是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与王弼并称“王何”,魏晋玄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他在《道论》中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是他对《老子》和《论语》中“道”的理解。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则是“无所有”,是“不可体”的,所以无语、无名、无形、无声是“道之全”。
其著述完整存于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赋为主,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无名论》、《无为论》、《韩白论》、《冀州论》等。赋今仅存一篇,即《景福殿赋》,魏明帝曹叡在许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赋。赋分三部分,先述兴建缘起,中间一大段写宫殿规模、结构、环境、装饰,并从写政治、人事相结合的角度,解释其象征性含义,末尾则按照劝百讽一的传统写法,说了一些正面的道理。此赋与东汉王延寿所撰《鲁灵光殿赋》,同为描写宫殿辞赋的名作。何晏亦能诗,刘勰评之为“浮浅”(《文心雕龙·明诗第六》),今仅存三首,已难窥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