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论语》共计20篇,1.2万字。
目录 |
[编辑] 内容
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在《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共109次,讲“礼”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意义很广泛,几乎包括做人的全部道理。他说有五种品德算是仁:“恭、宽、信、敏、惠。”又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不断的环境中,孔子致力于恢复“礼乐制度”,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他回答说:“爱人。”(《阳货》)又如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他还认为,行仁是义不容辞的,应该“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孔子的“仁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尚贤”。
[编辑] 参考文献
- de Bary, Theodore (ed.),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Vol. 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 金谷 治 (訳注); 《論語》,岩波文庫,1999年 ISBN 4-00-332021-2
- 杨伯峻,《论语和孟子》,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ISBN 7563339388
-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鏈接
四书五经 | |
---|---|
四书: | 大学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五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十三经 |
---|
诗经 | 尚书 | 周禮 | 儀禮 | 礼记 | 周易 | 左传 |
公羊传 | 穀梁傳 | 论语 | 尔雅 | 孝经 |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