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宵(中国北方),或称汤圆或汤团(中国南方),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据传说,袁世凯当政期间,觉得“元宵”有削袁之意,故将元宵改名为汤圆。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根据刘若愚的《酌中志》,元宵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汤圆和元宵的制作方法略有不同:
- 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有素有荤;
-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现在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产。
吃时一般都是用水煮,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元宵煮后汤比较浓,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
也可以有油炸、拔丝、穿衣、蒸、烤等多种食用方法。
[编辑] 參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
编辑
中国食文化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