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督教}
原罪(或簡稱罪),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目录 |
[编辑] 基督教神学观点
基督教神学大都认为,原罪的存在將人類和上帝隔絕,使人類终生受苦,不得解脱。
創世記中说,因為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犯下過錯,因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寵,被逐出伊甸園。绝大部分基督徒都承认這一段《聖經》解釋了“原罪”的由來。
對於“原罪”,不同基督教學派對這段《聖經》記載有不同的理解,對“原罪”也有不同的理解。
根據《系統神學》(Strong所編,浸會出版社出版)所說,「原罪論」原稱「奧古斯丁的罪觀」或「亞當天然為首論」(參316頁);這個理論是說: 人全敗壞了,我們現在的天性,就是在亞當裏自行敗壞的那天性 - 「不止種類相同而已,並且同樣是繼續從那裏流出來給我們的那東西呢。」所以,亞當的罪是直接歸與我們了,因為它是屬於我們的,不是我們的身外物,我們和一切別的人,都已經作為一整個的存在於他的表面,又因他犯罪的結果,就有那不愛神而傾向於惡的天性。(P.316-317)
注解:因亚当犯了罪,所以亚当所生的人就在罪的权下。
eg. 海里的鱼游了上湖,它所生的鱼儿都活在湖里与海洋隔离。
[编辑] 东正教
[编辑] 天主教和圣公会
天主教和圣公会认为:原罪的由來,是由於上帝給予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也由於這個自由意志,使人自高自大、自我中心,認為只要自己吃了那樹的果子,就可以和上帝一樣,從此不再受上帝所管轄。全知的上帝知道人吃了那樹的果子,並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予人類改過認錯的機會,但人類不單沒有好好把握,還推缷責任。所以上帝很生氣,把人和蛇都懲罰。
[编辑] 基督新教
[编辑] 诺斯底主义
[编辑] Against 原罪的观点
罪的意義 約一3:4 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 羅14:23 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雅4:17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彼後2:13 行的不義,就得了不義的工價 羅2:6 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 西3:25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 帖後2:12 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 以賽亞書59: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 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 。
犯罪 是一經過自由意志選揀的过程(process)。選揀是個人性的。但它卻带出多個后果(consequence) eg. 杀人犯個人犯罪,卻帶出多個 后果 1. 审判—〉罪名。--〉杀人犯面对刑罚。 2. 杀人犯家人也受苦,人被杀害,被害者家人受痛苦。
犯罪影响的不單是個人。其他人也受影响(consequence)。罪名卻是個人的。
神的公义只是指审判时的公义。犯罪者面对审判,刑罚,罪名。其他人也因一人的犯罪而痛苦,但并不担当任何罪名。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间建立了爱与关系,故此罪是会带来对其他人的影响。这并不影响神的公义,公平。神的公义与公平只是指着审判。
犯罪是人的决择,并非被它安排或被迫。没有人自由意志的决择便不成[罪]。 [倾向]是不构成犯罪!若人有犯罪的倾向,人仍然可以决定犯罪与否。人的犯罪并非[因为]有犯罪倾向。 若人有犯罪倾向,人同样有向善倾向。但最后的决择是人自由的选择。 人不能控制环境,但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反应—〉Last dimension of human freedom(人最底线的自由)
根據聖經駁斥原罪論 一)創三 記述人類犯罪的過程、後果,但其中從未提及產生「原罪」、「罪性」的問題。對於犯罪的後果,也只講到:「懷胎的苦楚......、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這些後果,若比起「原罪」、「罪性」的後果則輕微得多了,如果亞當犯罪後真有這樣嚴重的後果(原罪),聖經為何不提及?
二)出十九5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 若人生而有「原罪」、「罪性」,神又怎可能要求以色列人遵行祂的話? 若人人都有罪性、都不能行善,那神又怎能要求人去遵行祂的話呢? 神明知人沒有能力去遵行祂的話,但卻仍然要求人如此做,是不公平的; 但神是公平和公義的神(詩97:2),祂讓我們負的擔子也是輕省的(太11:29-30),所以祂是不會要求我們去做我們沒有能力做到的事; 神既然要求人去遵守祂的誡命,那麼人必定擁有遵守誡命的能力,人既擁有遵行神的話的能力,人又怎可能有「罪性」呢?
三)撒下十二22-23 「大衛說:『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 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裡來。』」 大衛信靠主,所以一定不會下地獄;按原罪論的講法,嬰兒死後必下地獄,如此,大衛也下地獄嗎?
四)伯三11 「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為何不出母腹絕氣?」 若嬰兒死後會下地獄,約伯為何寧願像嬰兒早死,難道他也想下地獄嗎?
五)詩十四3 「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 若人一出生已有原罪和罪性,即已在歪路上走,並已經污穢,則何來「變為」污穢呢?
六)詩五十三3 「他們各人都退後,一同變為污穢」。 「退後」,本來在前的,才會「退後」。「變為」,本來是清潔的,才會「變為」污穢。可見,人本來是清潔、是無罪的。
七)傳七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 所羅門很清楚講到,人本來就是正直的,不可能有原罪,人有罪是後來犯罪造成的。
八)傳十二7:「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 亞十二1:「建立地基、造人裡面之靈的耶和華說......」 約三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 來十二9:「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 」 人的靈是神所賜的,神不可能將一個犯罪的靈賜給人。可見,靈不是從遺傳得來的,不是我們遺傳父母的靈,乃是神所賜的,因此,神不可能賜一個有「原罪」或有「罪性」的靈給人,若神製造一個壞透的靈給人,豈不是害了人?
九)賽五十三6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 本來是正的,後來才「走迷」,才會「偏行」己路。
十)賽五十九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 」 是「罪孽」,不是「原罪」使人與神隔絕。
十一)耶卅一29-30 「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 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 結十八1-4,19-20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呢﹖』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在以色列中,必不再有用這俗語的因由。看哪,世人都是屬我的;為父的怎樣屬我,為子的也照樣屬我;犯罪的,他必死亡。』」 「你們還說:兒子為何不擔當父親的罪孽呢﹖兒子行正直與合理的事,謹守遵行我的一切律例,他必定存活。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父親也不擔當兒子的罪孽。義人的善果必歸自己,惡人的惡報也必歸自己。」 罪不可能是別人替犯的,也不會遺傳到別人身上。 神既然說「兒子必不擔當父親的罪孽」,即神也認同「一人做事,一人當」。神還說一個人只要行正直的事,便不會滅亡,必定存活,那怎會有原罪呢?
十二)太十八2-3;十九14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若嬰孩生而有「原罪」,主怎會要求人變回小孩子的樣式?而天國的人也有原罪和罪性嗎?
十三)太十九17 「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若人有罪性,不能不犯罪,又怎能「遵守誡命」呢?
十四)路一15 「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 施洗約翰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若人生而有原罪,他怎會被聖靈充滿呢?
十五)約八34 「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 人在犯罪以後才是罪的奴僕,聖經從未說過人一出生就是罪的奴僕。
十六)羅二14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 」 人的良心有律法的功用。順「本性」行律法上的事,可見本性是想行律法的。若人有罪性,順本性應只會犯罪的才對。所以一個人犯罪是違背本性的,犯罪的人的內心永無安寧,因為本性自相矛盾。
十七)羅三10-12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原來人的情況不是這樣,後來才偏離正路,變為無用。
十八)羅九11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 人不是生出來必須作惡的,人不是犯罪機器。
十九)林後四4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 本來不是瞎眼的,是被撒但弄瞎的。
二十)弗二1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 」 人不是生來就「死」,乃是死在犯罪之中;可見,人犯了罪才死,才與神隔絕。
二十一)啟二十13 「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 神的審判是按照人的行為,可見,如果一個人沒有作過惡事,是不會受審判的;試問初生的嬰兒何來有犯罪的行為呢?
Reference: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1312a.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Original_sin
http://www.firstthings.com/ftissues/ft9811/articles/oakes.html
http://hk.geocities.com/no_originals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