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
校訓 |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
---|---|
創校 | 1920年 |
類型 | 公立 |
校長 | 王树国 |
所在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
校園 | 市区 |
面積 | 4.293平方千米 |
www.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網站 |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于1920年,前身是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开放式、研究型的中国国家重点大学。1954年成为中国首批确定6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国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被中国确定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共建的10所大学之一。
目录 |
[编辑] 校训 校徽 校庆
[编辑] 校训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编辑] 校徽
校徽中的建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主楼。
[编辑] 校庆
6月7日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庆日。
[编辑] 历史
[编辑] 学校历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建校的创建宗旨是为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当时称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1920年—1922年),1922年4月2日,改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1922年—1928年)、1928年以後又多次易名: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1928年2月—1928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1928年—1936年)、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6年—193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1938年—1959年)。滿州國成立後,1932年改制,由日本人接管,劉夢庚任校長。新組織起來的教師隊伍,對教學工作不夠熟悉,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 動,從這一年起,學校經費銳減,不少學生紛紛離校。1950年苏联政府移交中长铁路的同时,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移交的时间6月7日后来被定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庆日。
1959年拆分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0年合并哈尔滨电工学院(1950—1970)、黑龙江工学院(1958—1970),向内地搬迁,建立重庆工业大学(1970年—1974年),并于1974年迁回哈尔滨,仍命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学院(1974—1979)、哈尔滨电工学院(1974— )两校重新建制。
2000年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编辑] 历任校长
宋小廉 1920-1924
摄罗阔夫 1924-1925
乌斯特鲁果夫 1925-1928
张寰湘 1928
张学良 1928-1931 (名誉理事长)
刘哲 1928-1938
刘梦庚 1933-1935
王宇清 1935-1937
铃木正雄 1937-1945
奥哲夫 1945-1947
谢德和 1947-1949
冯仲云 1949-1951
陈康白 1951-1953
李 昌 1953-1964
高 铁 1965-1977
吕学波 1977
刘德本 1978-1980
黄文虎 1983-1985
杨士勤 1985-2002
王树国 2002-
[编辑] 现状
[编辑] 教师队伍
截止2005年6月底,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专任教师总数为2176人,占校本部基本教育规模内教职工总数的56%,生师比为15.5:1。
在教师队伍中:正高职67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6人),占教师总数的30.9%;副高职880人,占教师总数的40.4%;有博士学位教师817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在其他院校进行过学历教育的教师1098人,占教师总数的50.5%;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425人,占教师总数的19.5%。
学校现有队伍中:两院院士19人,其中,双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2人;“百人计划”入选1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18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9人;航天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入选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10人。
另:截止2005年6月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共有教职工560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0.7%,生师比为22.5:1。在教师队伍中:正高职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10.3%;副高职107人,占教师总数的31.5%;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占教师总数的9.4%;在其他院校进行过学历教育的教师240人,占教师总数的70.6%;有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7.4%
截止2005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有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8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36人(含外籍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52.9%。教师队伍中博士化率100%。
[编辑] 院系设置
[编辑] 两院院士
- 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 宋健、 王光远、 谢礼立、 黄文虎、 李圭白、 梁维燕、 傅恒志、 王仲奇、 张杰、 沈世钊、 陈清泉、 雷廷权、 蔡鹤皋、 杜善义、 张乃通、 王子才、 秦裕琨、 欧进萍、 赵连城、 陈予恕、 方滨兴
- 科学院院士
刘永坦、宋健、马祖光
[编辑] 著名校友
- 政治人物:
中华民国(台湾)前行政院院长 孫運璿
朝鲜前國家副主席 李钟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兆国
- 企业家:
海王集团总裁, 2001年福克斯富豪榜排名第10 张思民
远大空调集团总裁 2001年福克斯富豪榜排名第25 张剑,张跃兄弟
昌宁集团总裁 2001年福克斯富豪榜排名第51 石山麟
- 学者: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双院士 刘永坦
同济大学校长 万刚
[编辑] 大事略记
-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师生及众校友为神州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做出杰出贡献。
-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胜利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
- 1999年被中国确定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共建的10所大学之一。
- 1996年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 1984年被中国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 1954年成为中国首批确定6所重点大学之一。
中国第1台摸拟计算机出自哈工大,第1台智能下棋机器人出自哈工大,第1台弧焊机器人出自哈工大,第1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出自哈工大,第1枚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IC卡芯片出自哈工大,第1台巨型计算机实时三维图像生成系统出自哈工大,第1台高性能微机控制纤维缠绕机出自哈工大,第1台大型封头旋压机出自哈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