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力行仁愛 實踐真理 (英文:Live by the Truth in Love) (拉丁文:Veritas in Charitate) |
|
成立 | 1869年5月7日 |
---|---|
類型 | 香港津貼英文中學 |
辦學團體 | 嘉諾撒仁愛修會 |
校長 | 余家碧修女 (校監:詹秀璉修女) |
教師人數 | 51人 |
學生人數 | 24個班別,800-900人 |
刊物 | 蕾報 (Bloom) |
宗教 | 天主教 |
顏色 | 水藍和白色 |
地址 | 香港灣仔堅尼地道9-13號 面積約8000平方米 |
電話 | +852 2527 1007 (傳真:+852 2529 1758) |
網站 | http://www.sfcc.edu.hk |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是意大利嘉諾撒仁愛修會在香港開設的第二所學校,於一八六九年創校,並附設直屬小學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Canossian School)。兩校共用的校舍位於灣仔半山堅尼地道九至十三號,刻畫在外牆的四位天使是校舍的標誌。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現為一所著名的津貼女子中學,亦是香港最早的二十二間政府資助學校﹑以及香港一百一十四間英文中學之一。
(希望有校友可以提供自己拍攝的校舍照片,因使用學校網頁的照片違反維基版權條例,謝謝)--Seeunextime 18:30 2007年2月18日 (UTC)
目录 |
[编辑] 歷史和介紹
在一八六零年,由聖瑪大利肋嘉諾撤所創立的嘉諾撒仁愛修會的修女,從家鄉意大利遠赴香港傳教。當時修女們為照顧灣仔平民區的貧困和失學兒童,便在堅尼地道創辦了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School),亦即是現今的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那時的修女們不但為兒童提供免費教育,還在同一地方建立了一所醫院和孤兒院。港督布朗爵士參觀學校後,十分滿意學校的教學,便將學校納入政府資助學校,屬香港最早期的一批政府資助學校和以傳統名校見稱的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成員之一。學校的行政管理至今依然歸嘉諾撒仁愛修會所有。
學校曾於一九四一年因香港淪陷而停辦,但修女們對辦學的熱情和決心並沒有減退。二戰過後,學校在一九四五年重開為聖心初中(Sacred Heart Junior School),在一九五三年才正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由於居民對學位需求的不斷增加,學校的兩座新翼分別在在一九五六和一九五八年落成,為適齡女童提供更多的學位。學校亦於一九五六年成立了香港的第一隊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 Unit One),其後慢慢在其他中學普及起來,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制服團體。
在一九六二年,學校開設中六預科課程,從小學到預科提供十三年的全面教育,為學校的歷史寫上新的一頁。一九八五年,禮堂大樓落成,內設體育館﹑圖書館和縫紉室等設施供學生使用,校舍設備變得更完善。
經過修女﹑老師和學生多年的努力,學校不斷進步,得到家長們的信任和良好口碑,在灣仔區內區外都是知名和受歡迎的學校,多年來培育不少社會人才。(詳見著名校友)每年學生在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優良,會考成績遠高於全港平均水平,並不乏七優到九優的狀元。(2006年有一名九優狀元和三名八優等等) 學校校風嚴謹,對德育和維持淳樸的學習環境比成績更為重視。因此嘉諾撒聖方濟各的學生,予人的印象普遍都是純樸守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雖然到了現在,堅尼地道的校址只剩下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和學校,但其餘的建築物則被用作嘉諾撤修院和明愛達言學校的校舍。因小學部需要擴建以配合全日制的安排,明愛達言學校的校舍將會改建成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的新翼,預計在二零零九年落成。
[编辑] 大事年表
- 1869年 五月七日創校。
- 1870年 獲政府撥地建校,為窮困孩子提供教育。當時分別設了中文部,英文部和葡文部。
- 1876年 第一屆小學六年級學生畢業
- 1920年-1940年 當時名為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School),是一所政府津貼的英文學校,並設有幼稚園﹑男女校小學和初中。
- 1945年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開,並命名為聖心初中。(Sacred Heart Junior School)
- 1953年 學校正式更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一直沿用至今。
- 1956年 第一期學校大樓(行政樓)落成。學校在11月5日成立了香港第一隊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 Unit One)。
- 1958年 第二期學校大樓(行政樓)落成。
- 1962年 首年開辦中六預科課程。
- 1985年 禮堂大樓落成。
- 1994年 學校成立一百二十五週年慶典。
- 2002年 在初中年級引入專題研習。
- 2004年 學校成立一百三十五週年慶典。
[编辑] 校監和校長
現任校監;詹秀璉修女
現任校長:余家碧修女
[编辑] 辦學宗旨
- 致力提升學生在智育、群育、德育及靈性上之發展。
- 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並鼓勵及幫助學生發揮天賦潛能,為面對21世紀的挑戰作好準備。
[编辑] 收生及升學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的中一學生大約有六成來自直屬小學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由於每屆升至直屬中學的小學部學生大約大約有一百名,佔該年的小六畢業生百分之八十,因此當中會有第一和第二組別的學生。相對於其他有附屬小學的中學,錄取小學部學生的比率算是十分高。其餘的則在香港教育統籌局實施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和自行分配學位中招收,大部分學生屬於第一組別(Band 1),屬於成績較好的一批學生。平均而言學校大概屬於Band 1中-尾。
嘉諾撒聖方濟各的學生大多數都能在本地或外國大學完成學位課程。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學校有一定數量來自中上階層家庭的學生,她們志不在本地大學,都會有經濟能力到外國深造。因此,每年有很多學生都會提早離校。通常在中一時每班都超過四十人,但到了中四中五時就只剩下三十多人,中六中七時甚至只有不足三十人。
學校在中六收生時只會錄取原校生,錄取分數線視乎當屆同學的成績而定。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原校中五會考生可以升回原校修讀預科課程。
[编辑] 校歌
學校合唱團所演唱的校歌
Do your hear our joyful voices
Ringing sweetly through the skies?
Day by day our heart rejoices
As our thanks to heaven rise.
For our school instructs and leads us
On the way to virtue and love.
Refrain:
Live St. Francis! Live forever
In our minds and in our heart!
Be the bond when we depart! (2)
Here we pray, we work together
For the love of God and men;
Here we study, here we gather
Here we play and here we gain.
And when troubles seem to double
To our school for peace we turn.
Refrain
As the years fly off together
We, too, march on life's hard main,
But St. Francis' will forever
Live in mind and heart again;
To encourage, to uplift us
Till we reach our home above.
Refrain
[编辑] 校服
嘉諾撒聖方濟各的冬季和夏季校服與兩間嘉諾撒姊妹校,聖心和聖瑪利,是同一款式,區別在於顏色和校徵。 學校對校服和外表儀容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容許任何「標奇立異」(訓導和老師經常將這詞重覆強調),常常都會有突擊檢查:校裙是否及膝﹑耳環是否合規格和書包有沒有花巧裝飾的匙扣等等。 學生的髮型亦受到規管:長短髮的必須用黑色或藍色的辮子束起;短頭髮的款式不能過短和太男性化。染髮化妝也是嚴禁的。
中六中七預科班的領帶與低年級的有點不同。初中和高中的領帶是淨色的,而中六中七的是印有校徵花紋的,普遍俗稱「花呔」。一般聖方濟各人都愛說「希望可以戴上花呔」作為會考目標,取得良好成績於原校升讀預科。
[编辑] 夏季校服
白色連身百摺裙,配淺藍色●的領帶和腰帶,白色的中襪和黑色皮鞋。可穿著深藍色﹑黑色或白色的外套。
[编辑] 冬季校服
深藍色●的背心絨布連身百摺裙,配白色恤衫﹑淺藍色●的領帶和腰帶,深藍色的中襪和黑色皮鞋。可穿著深藍色或黑色的外套和校褸。
[编辑] 運動服
所屬的學社代表色的短袖運動衣(綠/黃/藍/紅)配深藍色的運動短褲。多年前是穿印著深藍字SFCC的白色長袖和短袖衛衣,後來為了省錢方便就用社衣代替。
[编辑] 校舍設施
除一般學校設備外,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皆裝置空調、電視、投影機、錄影機、電腦網絡及熒幕等設施;又設有電腦室4間、多媒體教學中心及語言自習中心;圖書館、實驗室及縫紉室亦配備電腦設施。
[编辑] 班別架構
學校共有約900名學生,分別於中一至中五各四班(A,B,C,D)及中六至中七各兩班(A,S)。其中,中四及中五各設一班文科﹑一班理科及兩班文理科;中六及中七各設一班文科及一班理科。
[编辑] 開設科目
[编辑] 中一及中二級
- 語言: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普通話
- 數學: 數學
- 科學: 綜合科學
- 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家政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中國歷史,宗教教育
- 藝術: 視覺藝術,音樂
- 體育: 體育
[编辑] 中三級
- 語言: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普通話
- 數學: 數學
- 科學: 生物,化學,物理
- 科技教育: 資訊科技,家政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經濟及公共事務,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宗教教育
- 藝術: 視覺藝術,專題研習,音樂
- 體育: 體育
[编辑] 中四及中五級
- 語言: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中國文學
- 數學: 數學,附加數
- 科學: 生物,化學,物理
- 科技教育: 電腦及資訊科技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經濟,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宗教教育
- 藝術: 視覺藝術,音樂
- 體育: 體育
(學生通常只會考九科,所以只會有九優狀元。)
[编辑] 中六及中七級
- 語言: 中國語文,英語運用,中國文學
- 數學: 純數學,數學及統計,會計學
- 科學: 生物,化學,物理
- 科技教育: 電腦應用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經濟,地理,歷史,中國歷史,宗教教育
[编辑] 學生組織
-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 公民教育組
- 輔導組
- 紀律組
- 資訊科技組
- 宗教組
- 健康及性教育組
- 學生會
- 學生圖書館管理員組
[编辑] 課外活動
設有四社、20個學會及興趣小組,主要分為五大類:包括校隊、宗教小組、服務及紀律團體、興趣小組及學術小組,並由學生會負責統籌工作。當中以紅十字會青年團第一團(Youth Unit One)﹑中文辨論隊和合唱團較為突出,每年在校際比賽屢獲獎頂。學校因地理問題,校舍沒有足夠空間設有完善的體育設備如排球場,因此在體育方面的課外活動比較遜色。
[编辑] 四社
每名學生和老師於入學時,均會隨機地被編入其中一個學社。
- 忠社 (St. Patrick's House)
學社顏色:綠色● - 信社 (St. Valentina's House)
學社顏色:黃色● - 仁社 (St. Gabriel's House)
學社顏色:紅色● - 愛社 (St. Nicolaus' House)
學社顏色:藍色●
[编辑] 傳統及文化
[编辑] St. Francis & Franciscan
所有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的「聖方濟各人」,都會簡稱為Franciscan,印著Franciscan字樣的文件夾在學生會有售。
大家都會簡稱學校為St. Francis或SFCC。由於香港有不止一所聖方濟各,大家對街外人說起學校通常會說灣仔的St. Francis。
[编辑] 文化
由於很多同學都是從小一就一起在聖方濟各讀書,直至中五或中七畢業,大家的關係都十分融洽。即使嚴厲的校規和學校作風,令一些同學對學校沒有太大的歸屬感,但大家對聖方濟各這個成長的地方還是存有很深的感情。可能是這個原因,近年越來越多新老師都是舊生。 在各樣的校內活動中,普遍同學最重視一年一度的班際歌唱比賽。為了突出自己的班,各班的同學都會團結起來,絞盡腦汁設計演繹歌曲的方法。高年級的同學因為可以自選歌曲,更會重填歌詞,寫上感謝老師和團結同學的字句。不論最後賽果如何,都為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编辑] 校風
嘉諾撒聖方濟各的校風非常淳樸,因校規嚴謹,比美比名牌幾乎不會出現在校內。同學們大多數很樸實,有正確道德觀,非常會認真讀書。 坊間大眾都會覺得聖方濟各人很純品。 學校作風極其低調,不喜歡被傳媒報導。因此即使學校有甚麼突出表現,都只有校內人知道。嘉諾撒聖方濟各的學生也因而被認為是低調不囂張的一群。
[编辑] 出版刊物
- Bloom
- 蕾報
- 校刊
[编辑] 著名校友
- 余若薇:香港立法會議員,太平紳士,香港執業資深大律師
- 李敏:作家,填詞人、編劇、歌手、主持人
- 林鄭月娥:香港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前任社會福利署署長
- 鄧靄霖:DJ
- 黃浪詩:香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處長
- 卓韻芝(芝See菇Bi):DJ、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