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书》,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尚书》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今文尚書:
經過秦始皇焚書及項羽破壞咸陽後,尚書僅剩下秦朝博士伏生(伏勝)藏在壁中的29篇(緯書說28篇)。文帝時只有伏生懂尚書,在景帝時派遣晁錯去聽伏生(當時已九十多歲)講授,以當時使用及流通的官方文字隸書來紀錄,成為「今文尚書」。
伏生傳授給歐陽生(歐陽和伯)與張生,張生將之傳授至歐陽高、夏侯勝(大夏侯)、夏侯建(小夏侯),為今文尚書授受之三家。武帝設置五經博士,立歐陽氏為學官;宣帝之時三家皆立為學官。另外,有河間女子獻太誓(泰誓)一篇,被併入伏生所傳之29篇中,或說其中包括書序一篇,故亦有數伏生所出壁中尚書為28篇之說。
後漢之十四博士包括了歐陽氏、大小夏侯三家,今日可以從熹平石経殘石與復原去推測歐陽氏本的面貌。
古文尚書:
有多種來源,共同的特徵是出自兩漢私家所藏壁中書。
-孔安國本: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傳中提到孔氏家中有「古文尚書」,孔安國(孔子十一世孫)「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任官),逸書得十餘篇」。
-孔壁本、魯恭王本、中古文本:漢書藝文志提到「古文尚書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恭)王壞孔子宅...而得古文尚書。」孔安國取得這本子,與官方已有的今文尚書29篇對照,多出16篇,交給了官方,劉向稱之為「中古文」。史記中的孔安國本應該就是指這一本。另見劉歆的「讓太常博士書」(收錄於漢書楚元王傳)。
-杜林漆書
-張霸百篇尚書
現行的尚書有58篇,來自是六朝的梅賾所獻上的前漢孔安國的古文尚書,唐代學者對此深信不疑,並撰成尚書正義,清代學者則認為這是偽作,故今日稱為偽古文尚書。
[编辑] 體裁
尚書正義談到有兩種分類法:
六種說:典、謨、訓、誥、誓、命;來自「可能是孔安國所撰」的古文尚書序。
十種說:典、謨、訓、誥、誓、命、征、貢、歌、範;來自孔穎達監修的尚書正義。
[编辑] 篇目
- | 偽古文尚書 | 今文尚書 | ||
---|---|---|---|---|
虞書 | 1 | 堯典 | 1 | 堯典 |
2 | 舜典 | |||
3 | 大禹謨 | - | - | |
4 | 皐陶謨 | 2 | 皐陶謨 | |
5 | 益稷 | |||
夏書 | 6 | 禹貢 | 3 | 禹貢 |
7 | 甘誓 | 4 | 甘誓 | |
8 | 五子之歌 | - | - | |
9 | 胤征 | - | - | |
商書 | 10 | 湯誓 | 5 | 湯誓 |
11 | 仲虺之誥 | - | - | |
12 | 湯誥 | - | - | |
13 | 伊訓 | - | - | |
14 | 太甲上 | - | - | |
15 | 太甲中 | - | - | |
16 | 太甲下 | - | - | |
17 | 咸有一徳 | - | - | |
18 | 盤庚上 | 6 | 盤庚 | |
19 | 盤庚中 | |||
20 | 盤庚下 | |||
21 | 説命上 | - | - | |
22 | 説命中 | - | - | |
23 | 説命下 | - | - | |
24 | 高宗肜日 | 7 | 高宗肜日 | |
25 | 西伯戡黎 | 8 | 西伯戡黎 | |
26 | 微子 | 9 | 微子 | |
周書 | 27 | 泰誓上 | - | - |
28 | 泰誓中 | - | - | |
29 | 泰誓下 | - | - | |
30 | 牧誓 | 10 | 牧誓 | |
31 | 武成 | - | - | |
32 | 洪範 | 11 | 洪範 | |
33 | 旅獒 | - | - | |
34 | 金縢 | 12 | 金縢 | |
35 | 大誥 | 13 | 大誥 | |
36 | 微子之命 | - | - | |
37 | 康誥 | 14 | 康誥 | |
38 | 酒誥 | 15 | 酒誥 | |
39 | 梓材 | 16 | 梓材 | |
40 | 召誥 | 17 | 召誥 | |
41 | 洛誥 | 18 | 雒誥 | |
42 | 多士 | 19 | 多士 | |
43 | 無逸 | 20 | 毋逸 | |
44 | 君奭 | 21 | 君奭 | |
45 | 蔡仲之命 | - | - | |
46 | 多方 | 22 | 多方 | |
47 | 立政 | 23 | 立政 | |
48 | 周官 | - | - | |
49 | 君陳 | - | - | |
50 | 顧命 | 24 | 顧命 | |
51 | 康王之誥 | |||
52 | 畢命 | - | - | |
53 | 君牙 | - | - | |
54 | 冏命 | - | - | |
55 | 呂刑 | 26 | 呂刑 | |
56 | 文侯之命 | 27 | 文侯之命 | |
57 | 費誓 | 25 | 鮮誓 | |
58 | 秦誓 | 28 | 秦誓 |
[编辑] 参考资料
四书五经 | |
---|---|
四书: | 大学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五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十三经 |
---|
诗经 | 尚书 | 周禮 | 儀禮 | 礼记 | 周易 | 左传 |
公羊传 | 穀梁傳 | 论语 | 尔雅 | 孝经 |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