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州旗 | |
---|---|
|
|
基本数据 | |
州府: | 慕尼黑 |
面积: | 70,549.32 km² |
人口: | 12.401.000 (2003年8月统计) |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 164 人/km² |
欠款: | 2,732 € 每一居民 (2002年) |
欠款总额: | 33.8 Mrd. € (2002年) |
官方网页: | www.bayern.de |
政治 | |
联邦州长: | Edmund Stoiber (基社盟) (1993年6月17日) |
执政党: | 基社盟 |
地图 | |
zh-cn:巴伐利亚州;zh-tw:巴伐利亚邦(德语:Freistaat Bayern,又称zh-tw:拜恩自由邦;zh-cn:拜恩自由州,简称:拜仁或巴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州府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部,是德国面积最大的zh-cn:联邦州;zh-tw:邦,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首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专区首府纽伦堡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来自其拉丁文名稱Bavaria的音译。
目录 |
[编辑] 历史
巴伐利亚这名称出现的起源,是Bayuwaren这个字,是罗马帝国统治该地时罗马人给予该地的名称。大约于520年法兰克人也提及此名。在8世纪早期圣卜尼法斯完成将该地的人改信天主教。从此巴伐利亚一直相信罗马天主教,14世纪巴伐利亚抗拒宗教改革,而且还仍然坚持相信罗马天主教。
大约由550年至788年,阿芝诺芬家族统治巴伐利亚公国,直至最后一位公爵泰西罗三世被查理大帝罢黜为止。在接着的400年有很多家族统治公国,很少家族能传至第三代。而那些公爵中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韦尔夫王朝的狮子亨利,亦是慕尼黑的建城者。
当狮子亨利被他侄子腓特烈一世罢免萨克森与巴伐利亚公爵的名衔之后,在1180年,巴伐利亚被给予维特尔斯巴赫家族作为封地,从此巴伐利亚由1180年直至1918年都是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统治下。1255年巴伐利亚第一次分裂成若干数个公国,但在1506年巴伐利亚再被统一,而慕尼黑也成为唯一的首都。1623年三十年战争早期巴伐利亚公爵取代了他们的表亲普法尔茨公爵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内强大的选帝侯名衔,从那时起不但决定了巴伐利亚拥有选举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而且获得在帝国法律之下的特别正式地位。
当拿破仑撤销帝国名号的时候,巴伐利亚于1806年成为了一个王国,而在1815年普法尔茨也与巴伐利亚合并。在1799年至1817年之间巴伐利亚首相马克西米连·约瑟夫·冯·莫约拿斯伯爵跟随了一个严厉的现代化方针,建下了行政结构的基础,即使当时仍是君主政体。而这方针亦沿用至今日。在1818年一个新宪法通过(以当时为标准),设立两院制的议会,包括上议院("Kammer der Reichsräte")及下议院("Kammer der Abgeordneten")。该宪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君主政体倒台之前仍然有效。
在普鲁士崛起后,引起巴伐利亚计划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抗以维护她自己的独立地位,但1866年普奥战争的失败导致1871年巴伐利亚被并入德意志帝国。在20世纪早期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基尔(Paul Klee)、亨利·易卜生、与其它知名画家都来到了巴伐利亚,特别是慕尼黑的施华宾区,但该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
罢免路德维希三世的社会主义州长却特·艾士拿,在1919年被暗杀导致政府要暴力镇压共产主义者的起义。右翼极端主义者的活动也增加,特别是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而慕尼黑和纽伦堡就成为纳粹党第三帝国的根据地。作为制造业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慕尼黑受到猛烈轰炸,并被美军占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巴伐利亚恢复为一个繁盛的工业中心,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努力地恢复了很多慕尼黑的历史上著名的建筑,也主办了1972年夏季奥运会。
[编辑] 经济
拜恩是德国最富裕的州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州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高科技工业的巨大转变。汽车制造业是拜恩州的核心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失业率(2004年7月)为百分之六点五。
[编辑] 教育
[编辑] 高等院校
[编辑] 文化
拜恩文化可以一直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据自由州宪法第3条规定,拜恩应当成为一个“文化州”。州政府在2003年度的预算中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拨款超过550万欧元,除此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和个人也对本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编辑] 政治
巴伐利亞州擁有一個一院制的州議會(Landtag),並實行普選制度。1999年以前,州內還有一個參議院(Senat),其成員是從巴伐利亞的社會與經濟團體中挑選出來的,不過已經在1998年的一場公民投票中廢止。目前巴伐利亞的政府首腦稱為部長主席(Ministerpräsident)。
巴伐利亞長期以來較為支持德國的保守派,其中基督教社會聯盟從1946年開始,便在此地擁有龐大優勢。並且從1957年其成員當選部長主席之後,執政就不曾中斷。
In 1995 the Bavarians decided to introduce direct democracy on the local level in a referendum. This was initiated bottom-up by an association called Mehr Demokratie (More Democracy). This is a grass-roots organisation which campaigns for the right to citizen-initiated referenda. In 1997 the Bavarian Supreme Court aggravated the regulations considerably (e.g. by introducing a turn-out quorum). Nevertheless, Bavaria has the most advanced regulations on local direct democracy in Germany. This has led to a spirited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al and municipal affairs - 835 referenda took place from 1995 through 2005.
In the 2003 elections the CSU won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the seats in Landtag. No party in post-war West German history had achieved this before (not counting the rigged wins of the SED in East Germany). On the other hand the bigger and more liberal, or rather social democratic, cities, especially Munich, have been governed for decades by the SPD (Social Democrats).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older Bavaria was one of the most liberal, even though predominantly Roman Catholic, states until the rather rural areas of Swabia and Franconia were added in 1814/15 at the Congress of Vienna. The Kingdom of Bavaria and the Duchy of Baden were the first German States to have a constitution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编辑] 2003年9月21日州選舉
艾德蒙·施托伊伯爾(Edmund Stoiber)在這場選舉中連任部長主席,並以基督教社會聯盟組成政府。
政黨 | 政黨得票 | 得票率(變化) | 席次(變化) | 席次百分比 | ||
---|---|---|---|---|---|---|
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CSU) | 6,217,864 | 60.7% | +7.8% | 124 | +1 | 68.9% |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 | 2,012,065 | 19.6% | -9.1% | 41 | -26 | 22.8% |
聯盟90/綠黨 | 793,050 | 7.7% | +2.0% | 15 | +1 | 8.3% |
自由民主黨(FDP) | 263,731 | 2.6% | +0.9% | 0 | +0 | 0.0% |
共和黨 | 229,464 | 2.2% | -1.4% | 0 | +0 | 0.0% |
巴伐利亞自由選舉人 | 411,306 | 4.0% | +0.3% | 0 | +0 | 0.0% |
生態民主黨(ÖDP) | 200,103 | 2.0% | +0.2% | 0 | +0 | 0.0% |
其他 | 120,952 | 1.2% | -0.7% | 0 | +0 | 0.0% |
總合 | 10,248,735 | 100.0% | 180 | -24 | 100.0% |
[编辑] 相关条目
|
||
---|---|---|
聯邦zh-cn:州;zh-tw:邦 | 巴登-符腾堡 | 巴伐利亚 | 柏林 | 勃兰登堡 | 不来梅 | 漢堡 | 黑森 |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 | 下萨克森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 莱茵兰-普法尔茨 | 萨尔 | 萨克森 | 萨克森-安哈尔特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 图林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