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格式手册 (日本相关条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格式指导 |
---|
格式手册 |
增补格式手册 |
特殊頁面指導 |
其他指导 |
如何编辑页面 |
技術指導 |
如欲撰写或编辑与日本有关的条目,请遵守规则。请参看,本規則為中文維基百科正式規則。:
- Wikipedia:格式手冊 一般的情況;
- Wikipedia:日語翻譯備忘 翻譯時注意的事項。
目录 |
[编辑] 羅馬拼音
維基百科採用平文式羅馬字,因为它比较常用,并能正确显示日語發音。使用训令式罗马字或其他拼音方案的人应该能了解平文式的拚法。
請注意以下幾點:
- 長音 o 和長音 u 要加上長音符號,分別寫成 ō 和 ū 。 (若使用輸入法合成器(IME)鍵入這些字元時遇到困難,您可以點擊維基編輯匣下的特殊字元。您也可以輸入HTML字元編碼 ō → ō , ū → ū 。)
- 作为助词时,は、へ和を分别写成wa、e和o。
- 音节 n ん 一般写成 n (见下) 。
- 音节 n ん 後接 y 時,則寫成 n' 即在 n 後加上隔音號。但若 n 後接另一個 n ,則毋須使用隔音號。
不過,若作為文章的標題,則必須使用短元音,以及在 n 後避用隔音號,因為长音字符既不便键盘输入,又不能要求不熟悉日文的人也能正确使用。
黑本(Hepburn)罗马字方案的原始版本将处于b、m、p等音之前的n ん音节写作m。尽管遭到普遍反对,但人们也认可在某些题名之类文字的官方罗马字转写中采用m的写法(例如:Asahi Shimbun 朝日新聞、Namba Station 難波駅)。如果抱有疑虑,请用Google检查这类写法的普适性。
[编辑] 日語詞匯
在這裡文章提供日語原來的漢字寫法,之後並提供假名和羅馬字的寫法,這樣做的話可以供稍對日語有所認識和完全不懂看假名的觀看者大概知道讀音。
- 中文 (日語原寫 假名 羅馬字)
之後你就可以運用中文去繼續你的條目。
例子:
富士山 (日語漢字富士山 假名:ふじさん 羅馬字:Fuji San) 是日本本州最高的山,高度有3776米﹙12388呎﹚ …
[编辑] 人名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徳川家康 |
假名 | とくがわいえやす |
羅馬字 | Tokugawa Ieyasu |
舊漢字體 | 德川家康 |
正如中文姓名,日本人的姓名 (也正如韩国人) 都是按照传统方式表达,就是先姓后名,例如:德川家康。这有别于西方人名。一般而言,在1868年之前出生的日本人就算作历史人物。
模版的語法是:{{japanese|japanese=|kana=|romaji=|舊寫=}}
建議所有人名條目都使用這個模版。要注意的是舊寫可以省略,如果該人或事在1946年或以後的話,舊寫可以忽略。
但是如果從其他語觀看現代日本的人條目,像英語這樣,規定姓氏放在名字的後方,﹙例:Takafumi Horie應該轉換成Horie Takafumi。
現時該模版不適用於以下條目:動漫作品(例:他與她的事情)、日本城市條目、全英語或其他語言的條目(例KAT-TUN),部份會題目會有相應模版配合。
[编辑] 地名
縣名應採用[[{縣名}縣]]。如山梨縣。
市町村則採用[[{市名}市]]/[[{町名}町]]等。如日本內撞名則用[[{町名}町 ({縣名}縣)]]作消歧義。如和國外撞名則[[{町名}町 (日本)]]。如函館市、新莊市 (日本)(與台灣的新莊市區分)、森町 (北海道)/森町 (靜岡縣)、小笠原村。
特例的有:岐阜縣的白川村則同縣同名的自治體是町級的白川町 (日本)故無需消歧義(白川町自體與台灣地名重覆則需消歧義)。
政令指定都市的區則由於撞名情況普遍最好為[[{區名}區 ({市名})]]。如港北區 (橫濱)、南區 (堺)、南區 (札幌)。如確定沒與國內外撞區的話可為[[{區名}]]。(如中村區則最好為中村區 (名古屋)但中村區亦可接受)。 。
條目開首時則為:
- '''A市'''('''{{lang|ja|B}}''',xxxxxxx)、是一個位於[[日本]][[C縣]]的城市。
以堺市為例
[编辑] 關於動漫作品
可參考Wikipedia:专题/ACG內容有詳細提及。
[编辑] 跨維基連結
关于日本的条目,多数都可以连接到日语维基的相应条目。如果是人名,加入连结时姓名之间不留空格。例如:
连接就是[[ja:小泉純一郎]].
[编辑] 日語字母在中文維基百科
Since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glish Wikipedia to the use of the UTF-8 character encoding, most characters used around the world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Wikipedia articles. Since these characters are supported by the UTF-8 standard they are no longer converted to character referen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characters reserved for usage in HTML, such as the ampersand.
Please be aware however that quite often user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do not have the fonts installed needed to display kanji and kana.
[编辑] 和製漢字
在1945個常用漢字再加上數百個人名用漢字,有不少的文字是日本獨有例如像畠、辻、榊等,目前可以以其名字相近的名字及其意思來取字,但是也要加入原來的名字的重定向頁。
[编辑] 其他問題
如果直接輸入文字沒有利用非中文表示的格式的話,很可能因為繁簡異體字轉換的問題。請利用Template:lang來表示日語原寫
例:
{{lang|ja|松尾芭蕉}}
這樣就不會出現繁簡轉換出現了顯示不同的問題。
[编辑] 請參閱
- Wikipedia:WikiProject Martial Arts
- 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