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面积 | 2236平方千米 |
人口 | 50万人(2002年) |
行政级别 | 县 |
郵區編號 | 245200 |
电话区号 | 0559 |
歙县坐落于黄山脚下,在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歙县及徽州区地处安徽省南部,毗邻浙江省,隶属于地级黄山市。秦代即置歙县,先后属会稽郡、丹阳郡、新安郡等。隋代设歙州,治歙县。北宋徽宗时,朝廷平定了本地人方腊之乱后,便将歙州改名为徽州。元设徽州路,明清时为徽州府。自隋至近代,歙县作为徽州首县,就一直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88年,屯溪在升格为黄山市的同时,为打通与黄山间的通道,而将歙县西部地区划入市区,成为其徽州区。
徽州是一处真正堪称“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地方。这里的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包含建筑、雕刻、绘画、篆刻、盆景、编织、书版、理学、医学等多种表现形式而著称于世。
古代徽州文风鼎盛,人文荟萃。书院、社学林立,历代所出进士即有将近六百人。曾经涌现过多位文化界的杰出人士,其中最著名有理学家朱熹,作家张潮汪道昆、章衣萍,语言学家戴东原,画家渐江和尚、黄宾虹和教育家陶行知等。中国“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歙砚两项均出于此。国粹京剧,是起源于徽州的地方剧种——徽剧,后来奉诏进京,便从此盛行。此外,还有新安画派、新安医学、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等,也都是在徽州开始繁荣兴旺并进而影响全国的。
自南唐及两宋以来,徽州商人就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作“徽商”。明清时期,徽商更是遍及全中国,并有“无徽不成镇”之说。获得巨额财富的徽商们积极资助故里的文化、教育和建设事业,形成了徽州“官商学一体”的发展体系。
现歙县的县城徽城镇就是原来的徽州城。有两山横亘城中,将古城一分为二:东为古歙县附郭城,被群山环抱,状似半月;西为古徽州府城,面对练江,地势开阔。城郭为明代所建,目前仅存数座门楼和部分城墙。城内外各镇乡村均遍布有大量历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作为徽州建筑三绝。徽州的民居选址注重风水,布置遵从阴阳五行学说,装饰精美且富有文化气息,以位于城西的潜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均属国家级文物。
歙县及徽州区为群山环抱,属黄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练江的各支流环抱徽州城,并在城东南与渐江汇合成新安江,直通杭州。江上有唐代兴建的水利工程渔梁坝。皖赣铁路穿越县区,并和多条公路交汇于徽州区的驻地岩寺镇。歙县及徽州区还是黄山毛峰茶、徽州贡菊的主产地之一,歙县的茶叶产量更是位居中国各县市之首。
[编辑] 行政区划
下辖13镇,15乡:
- 镇:徽城镇、许村镇、深度镇、溪头镇、岔口镇、霞坑镇、北岸镇、街口镇、桂林镇、富堨镇、郑村镇、王村镇、杞梓里镇。
- 乡:坑口乡、金川乡、昌溪乡、三阳乡、长陔乡、小川乡、雄村乡、上丰乡、武阳乡、森村乡、石门乡、璜田乡、绍濂乡、狮石乡、新溪口乡。
[编辑] 文化和旅游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 许国石坊 棠樾石牌坊群 老屋阁及绿绕亭 罗东舒祠 呈坎村古建筑群 渔梁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行政区划(省会:合肥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