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 Uyghur Уйғур),早期回鹘人的后裔,「維吾爾」是「聯合、團結」的意思,维吾尔族說維吾爾語,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兰教。維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中亚地区,當中大部份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住。现有人口大约839万人(2000年),80%的人口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维吾尔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目录 |
[编辑] 历史
[编辑] 古代
维吾尔族历史久远,与西方和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称为丁零。 以后改称高车、狄历、敕勒、乌护、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公元前,丁零分布在匈奴之北,于贝加尔湖一带,也有部分在当时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5世纪以后,在当时西域的丁零(或称铁勒)迅猛增加。7世纪,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内的铁勒人受突厥汗国的统治。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消灭突厥汗国,建立了回纥汗国。唐贞元四年(公元788),改称回纥为回鹘。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国破,向西分三支迁移,其中一支南下。咸通七年(866),回鹘建立了西州回鹘政权。10世纪中叶,葛逻禄建立喀剌(哈拉)汗朝(也有说为回鹘,一说为样磨、葛逻禄),这对维吾尔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维吾尔族的生产由游牧为主逐渐转变到以定居为主。天山一带和南部原来的各个民族逐步被回鹘同化。另有一说法认为,维吾尔族自古就分布在今新疆境内[來源請求],后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古维吾尔人(回鹘)西迁,与今新疆原来的维吾尔人相汇合。此时维吾尔族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商业繁荣,通过互市将马匹、玉器和药材等大量运往内地,经过贸易换得铁器、茶叶、丝绢或钱币。
从1124年至13世纪初,今新疆境内的维吾尔族先后被西辽与乃蛮贵族所统治。1209年,高昌“亦都护”主动要求臣服于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达鲁化赤监之。1324年并入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之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天得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
明朝洪武四年(1371),察合台汗国亡国,西域分裂成许多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仍然是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他们出于争权夺利的需要,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对维吾尔族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蒙古贵族为了便于统治维吾尔族人民,别什巴里的马哈麻继秃虎鲁铁木儿汗之后,在蒙古族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使数目相当的蒙古族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在这个时期,生活在维吾尔族农业区的大批蒙古族相继被同化于维吾尔族之中。
[编辑] 清朝时期
17世纪初年,在天山以南包括天山中的诸盆地:吐鲁番、焉耆、哈密建立了叶尔羌汗国。这个汗国主要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组成,统治者依然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察合台蒙古贵族的后裔。叶尔羌汗国与清朝政府维持着友好得贸易关系。在叶尔羌汗国内部由于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对立与斗争,清康熙十七年 (1678),白山派和卓联合准噶尔蒙古统治贵族进攻占取南疆,叶尔羌汗国即亡。
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公元1755~1757),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喝尔贵族之间的动乱,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758~1759)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图谋建章“巴图尔汗国”。1762年清朝在惠远城设立伊犁将军,管理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以东的军政和事务,西域自此划入清朝版图,命名为“新疆”,取“新的疆土”的意思,中国普遍说是“故土新歸之疆域”的意思。之后维吾尔族掀起了反抗斗争,多次发生起义。1765年、1864年、1865年、1901年、1907年、1912年都发生了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满清的统治。
[编辑] 近代
20世纪初,维吾尔人坚决抵制了沙俄和英帝国主义在新疆的殖民活动。民国时期,军阀盛世才入驻新疆,矛盾激化,并于1944年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爆发武装暴动(中国大陆称之为三区革命),并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由阿合买提江·哈斯木担任领导人。1949年8月27日应毛泽东邀请率维吾尔代表团赴北平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途径苏联伊尔库茨克外贝加尔湖地区上空时,飞机失事,全部遇难。同年中国解放军进入乌鲁木齐,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与新疆军区正式成立,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
[编辑] 服饰
维吾尔族人生活受西域文化影响,服饰以毛织而成,图案丰富多运用几何纹样。 维族妇女喜欢戴头巾蒙面纹,喜爱“艾得来斯绸”缝制的宽松连衣裙。男子爱穿竖条花布,“拜合衫绸”制作的无领外衣。全族都戴“花帽”。
[编辑] 饮食
维吾尔以馕(nan,维吾尔面包)為主食,是一種由麵粉和玉米麵烘焙出來的烤餅。
维吾尔人常飲用奶茶,有節日時,會用抓飯(polo)招待訪客。
羊肉串(kawap)也是非常著名的维族食品,kawap一词就是土耳其语中的kebap(欧洲十分流行的土耳其烤肉)。
拉条子,又称拌面、裤带面,是维吾尔的主食之一。通常选用精白面加水和制,面团要软硬适度,太软、太硬都不行,面团要多揉,揉出筋道。然后切成细条拉开入沸水煮熟即可食用。拌面的菜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维吾尔人最喜欢吃的拌面菜是“过油拉面”:选用羊羔肉揉入淀粉过油,加青青椒、西红柿、洋葱或蒜炒熟佐面。则红、绿、白相间,香辣可口。
大盘鸡是主要用鸡肉、面条、土豆、辣椒制作的一种食品。将处理干净的鸡剁成小块,土豆去皮切片。调料可以有盐、白糖、姜、蒜、葱、花椒、辣椒,根据口味自选。
[编辑] 语言文字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在约2000年的历史中,维吾尔使用过多种字母,如粟特字母,突厥字母,回鹘字母,在伊斯兰教传入后,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至今。为了适应突厥语的语音和语法,阿拉伯字母被略微修改。
中国,作为大多维吾尔居住地,于1949年后,文字改革开始活跃。一度苏联语言学家曾试图将维吾尔,哈萨克,吉尔吉斯,蒙古,锡伯等文字西里尔化。但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而流产。1959年的冬天,一个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文字(新维文)草案浮出水面,并被自治区采用。1960到1964,开始实验,之后在全自治区推行。1982年9月,自治区又恢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文(UEY),并对其进一步完善。
2000年开始,由新疆大学发起制定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拉丁维文(ULY),并被自治区政府采用,和老维文一起作为官方文字。详细信息见:An Introduction to Latin-Script Uyghur (by Jean R. Duval, Waris A. Janbaz, 2006)
在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居住的维吾尔人使用一套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维文(USY)。
三种不同字母体系的维文:
- 拉丁维文ULY: uyghurche Unicode asas qilin'ghan tékist kirgüzüsh ramkisi.
- 老维文UEY: ئۇيغۇرچە ئۇنىكود ئاساس قىلىنغان تېكىست كىرگۈزۈش رامكىسى.
- 西里尔维文USY: уйғурчә Unicode асас қилинған текист киргүзүш рамкиси.
[编辑] 文学
[编辑] 简介
维吾尔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受多种文化的影响,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多样性。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典的古典文学,流传至今的有《乌古斯可汗传》、《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真理的入门》等。以及很多民间作品,如著名的“阿凡提笑话”。诗歌在维吾尔文学中占有优势地位,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和著名诗人。如14世纪的诗人尤素甫·赛喀克的抒情短诗和15世纪诗人鲁特菲的抒情短诗和长诗《花儿与春天》等。
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三个抒情诗人:赫尔克提、翟梨里和诺比提。19世纪中叶,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出现了反异族统治,反抗沙俄入侵的诗篇和歌谣,同时提出发展教育、向愚昧挑战、学习科学等极为进步的口号。代表人物就是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Abduxaliq Uyghur)。
[编辑] 《突厥語大词典》
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Mexmut Qeshqeri)走遍了当时的突厥部落,进行语言文化调查,为《突厥语大词典》的成书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历时15年的语言学调查之后,他才开始了巴格达之旅。巴格达是当时的伊斯兰中心和哈里发的首都。在巴格达,他和著名的学者、语言学家交流,向前贤们请教,在思考和比较中使自己的学术水平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和境界。1072年2月25日,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经过四次反复编纂充实和完善,1077年1月9日,《突厥语大词典》这部经典巨著终于面世了。这部语言学巨著,不仅得到了阿巴斯哈里发二十七世哈里发奥布尔卡西姆·阿布杜拉陛下的奖励,还在当时就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突厥语大词典》的75000条词目是公元11世纪生活在中亚地区人民的生活百科全书。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用生动的实例阐释了这些词目的词源和使用,同时指出了11世纪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民族的语言、以及各个方言的区别,说明了语法、语音规则。《突厥语大词典》还详细地介绍了突厥语的有关部落的历史知识。当时,伊斯兰哲学观占统治地位。但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没用局限于单纯得宗教思想,尽可能还原当时突厥民族的历史原貌。《突厥语大词典》叙述的事件和阿拉伯、波斯旅游者的记录以及汉文史书上的记载,基本吻合。在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学者中,关于中亚民族的记载,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唯一的不依赖书本而且是在生动事实和传说的基础上严肃求证的人。总而言之,鸿篇巨作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内容上多角度地综合地释明了喀喇汗时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就超越了“词典”范畴,它已经成为人类语言学史上永垂不朽的伟大著作。
[编辑] 《福樂智慧》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有着语言,文化、艺术、法律、天文学、伦理道德、文化人性论、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价值。其中体现法制的观念,人权思想,重知识、讲实用的认知观,以“无常”为核心的发展观,以及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思想,治国纲领等,是其中的主要精髓。
[编辑] 近代诗歌
由于近代维吾尔遭受了列强的侵略,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民族诗人,其中的代表人物为诗人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Abduhaliq Uyghur),诗人努甫拉·穆塔里甫(Lutpulla Mutellip)。80年代,新疆的文学工作者搜集和整理,出版了《阿布都哈力克·维吾尔诗歌集》。为了纪念努甫拉·穆塔里甫,195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用维吾尔文首次出版了他的诗集《爱与恨》。1962年,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以努甫拉·穆塔里甫的生平、文学创作和革命活动为情节的故事片《远方的星火》。纪念他的歌曲“Salam Lutpulla”(努甫拉),被歌手艾斯卡尔(灰狼)在90年代重新演绎。
- 「醒来(Oyghan,节选)」
- 作者:阿布都哈里克·维吾尔
- 1921年于吐鲁番
- 啊,我可怜的维吾尔,醒来吧,你已沉睡太久,
- 你已别无选择,唯有生命可以失去。
- 如果你不把自己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 你的生命也将终其尽头,终其尽头。
- 原文:
- Hey, péqir uyghur, oyghan, uyqung yéter,
- Sende mal yoq, emdi ketse jan kéter.
- Bu ölümdin özengni qutqazmisang,
- Ah, séning haling xeter, haling xeter.
[编辑] 音乐
[编辑] 维吾尔传统音乐
古代西域维吾尔地区的龟兹乐久负盛名。玄奘周游列国后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记载:“屈友国(即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可想象维吾尔在公元4世纪时就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音乐文化并闻名世界。如果说“特善诸国”的龟兹乐是古代维吾尔音乐的典范,那么现今流传在新疆地区并与龟兹乐有渊源关系的维吾尔木卡姆则是今日得艺术瑰宝。
[编辑] 维吾尔木卡姆
“木卡姆”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内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木卡姆”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这个词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指一种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狭义则指以散板形式维吾尔木卡姆,他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源于民间,是融合维吾尔民歌、器乐、说唱、歌舞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国家的木卡姆相比,数量最多,艺术形式完整,为世界所瞩目。
椐今新疆和田学者毛拉·伊斯迈托拉·穆吉孜的《乐师传》 (1893)记载,木卡姆形成于15到16世纪。维吾尔木卡姆按流行地区和风格特色,可分为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留番木卡姆等等多种。每一种木卡姆有六至十二套。人们常说的十二木卡姆,是指南疆木卡姆,是由十二部大型古典套曲组成,每一部套曲又包括“穷乃合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这三个大部分。“穷乃合曼”从散板序唱开始进行,紧接是慢速的太孜,到热烈的赛乃姆和大赛勒克,末尾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其中有歌曲和舞曲,各曲间有间奏曲。“达斯·坦”由三到六首叙事歌组成,曲间有完整的间奏曲,音乐由慢而快,曲调相当流畅。“麦西热甫”由三至六首节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组成,曲间无间奏曲,情绪热烈而奔放。十二木卡姆共有歌曲、乐曲260首,全部演唱一遍需要二十多个小时。伴奏乐器有萨它尔(主唱者自拉自唱)、弹布尔、热瓦甫、都它尔、丈介克、卡龙、小手鼓等等。
北疆木卡姆,是19世纪由南疆传入,也有12套。除没有“穷乃合曼”之外,结构与南疆木卡姆相同。音乐比较明快,主演唱者用弹布尔或者萨它尔。而哈密木卡姆流行于东疆的哈密地区。与南、北疆木卡姆相比较,风格结构不尽相同。它由短小的散序起唱,接着演唱系列短小的歌曲和歌舞曲,无间奏曲。它也有十二套,称哈密十二木卡姆。其伴奏乐器有哈密艾介克(似中胡)、刀郎热瓦甫、手鼓等。全部歌曲有262首,从头演唱一遍约需12个小时。
木卡姆唱词,一些为古代名人诗作,每行15个音节,基本表现人民热爱生活,批判黑暗,向往幸福;另一类来自民间艺人,每节4句,每句7个音节,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活。
[编辑] 刀郎艺术
刀郎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巴楚、莎车的一种文化现象。刀郎舞称刀郎赛乃姆,音乐称刀郎木卡姆。刀郎舞是一种礼俗性舞蹈,逢节日喜庆,人们都要跳刀郎舞。开场时唱散板序歌,不舞。接着按严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麦(6/8)、赛乃姆<4/4)、赛乃克斯(2/4)、赛勒玛(2/4),跳刀郎舞的时候,人们要围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对起舞,动作粗犷、豪迈。音乐由慢变快,舞蹈由两人对跳变为集体舞。随后出现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刀郎舞的唱词,有表现狩猎、打仗和生产劳动的,也有反映爱情生活。歌腔高亢激越。伴奏乐器有刀郎热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龙、小手鼓等。
近期四川流行歌手罗林取艺名“刀郎”,一些维吾尔人认为这和“刀郎”其实毫无关系,而导致了大多数人对刀郎艺术的误会。
[编辑] 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况。由于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同,各地维吾尔族民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简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犷。维吾尔歌手演唱常有乐器伴奏。北方歌手喜用都它尔和弹布尔;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方歌手喜用喀什热瓦甫。民歌的音阶、调式方面,南疆大部分地区的民歌运用七声音阶或多于七声的音阶,有不一般的感受。东北地区有不少民歌运用五声、六声音阶。
维吾尔族说唱音乐形式多样,十分活泼,在人民生活中影响广泛。它主要有达斯坦、柯夏克等。
达斯坦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长篇和短篇。长篇多说唱带故事情节的内容,曲调通常由上下句组成,多数没有有拖腔。演唱者可根据唱词内容灵活压缩或扩展乐句,比较自由。短篇达斯坦,通常反映新鲜事物或爱情。音乐多方整结构,旋律性强,有的唱腔直接采用民歌,歌词七词一句,四句一首。伴奏乐器,南疆用热瓦甫,北疆、东疆用都它尔。柯夏克是由艺人自弹白唱有一种民间弹唱形式。它用一段曲调演唱多段唱词,内容有爱情和对社会不正之风的讽刺等。
[编辑] 器乐
维吾尔族的乐器、形式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音乐生活现场,有不同的乐器与乐器组合演奏形式,表现力丰富,有中国一带的古乐器埙,又有来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萨它尔、弹布尔等。大部分得乐器与波斯、阿拉伯国家的同名乐器近似,少数则是同名异器,反映出伊斯兰世界所用乐器的共性。譬如达卜、纳格拉、奈依、萨它尔、都它尔、弹布尔、卡龙等是中亚、西亚许多国家中的主要乐器。这类乐器在维吾尔民间同样流行。乐器往往制作精美,随着演奏技巧高度发展,乐器都具有独奏性能和丰富的独奏曲目,这显示出维吾尔族器乐的发展水平。同时,维吾尔族乐器吹、拉、弹、打各种形式俱全,打击乐器在音乐和歌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域闻见录》(云岫抄藏)卷七写道:“回乐以鼓为主”’“声音抑扬高下,随鼓而起落,而歌舞节奏之盘旋,亦以鼓为节”。
由于地处中西交通的枢纽,维吾尔族音乐的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音阶、调式采用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三个音乐体系。以喀什文化古城为中心的南疆地区,大多采用波斯——阿拉伯体系,东疆、北疆地区则借鉴了中国音乐的元素。波斯——阿拉伯体系的音阶调式的特点之一是音阶的第三,无,七级音常闲升高或降低 ——个全音的1/4音。这些变化音的运用,是形成维吾尔族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
[编辑] 流行音乐
由于维吾尔族在音乐方面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感情和热情。近些年,维吾尔流行音乐发展迅速。维吾尔流行音乐继承了维吾尔传统音乐的一些元素,但也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随着电子乐和现代乐器的出现,使得维吾尔流行音乐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比如对于西班牙弗拉门戈风格的尝试。
艾斯卡尔(Esqer,灰狼)是维吾尔摇滚音乐的代表。对音乐的追求,使得他放弃了电影播放员的工作,而来到北京创建了灰狼乐队。几经转载,终于实现了历史的突破,在维吾尔流行音乐历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艾斯卡尔的音乐深深地呼唤着自己的民族,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为广大维吾尔人民所爱戴,他曾被誉为“维族人一生的老师”。
除了音乐本身十分震撼人心,在歌词的处理上,艾斯卡尔更是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往往内涵很深,使人久久不忘。艾斯卡尔的成名曲“Salam Lutpulla”(努甫拉)歌词:
- 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 tapsam qewrengge yupuq yasaymen, qaysi yer séni aldi qoynigha, qewrengni sha'ir nedin soraymen.
- ajayip heywet qeyser iding sen, shunga düshmenler körelmigenni, qeysi namert sanga qildi biwapa, 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
- 带上我出发,去寻找努甫拉。蹋遍烈日下的黄沙,是哪里掩盖着他。为你种上花,你能否看到它。我们在寻找着你,呼唤着努甫拉。每个人身体中,流着你的血。因此这块土地,也就是你的家。眼中没有泪水,我不再惧畏。因此这块土地,也就是我的家。你的灵魂和诗句,已经融入我身躯。
艾尔肯·阿布杜拉(Erkin Abdulla),出生于喀什嘎尔的叶城,凭借英俊的相貌和深情的吉他演奏,成为近年涌现出的另一个新星。艾尔肯的音乐风格不同于传统风格,音乐更现代更具国际化。艾尔肯的舞台演出形式多样、格调时尚,展现了维族新生代的新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艾尔肯的代表曲目
专辑 | 代表曲目 |
走出沙漠的刀郎 Karwan yoli | 奥达木 Orda xénim,维族姑娘 Uyghur Qizi |
一千零一夜 Ming Bir Kéche | 巴郎仔 Balangza,爱的要死 Men öley |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
二道桥的故事 Döngköwrük | 爱的墓碑 Abide,二道桥的故事 Döngköwrük |
博客 Blog | 博客 Blog,妈妈,你不在 Anam, sen yoq |
此外,流行音乐在维吾尔年轻人中开展地非常普遍,尤其各大高校中都有维族乐队,比较典型的是湖南大学的“新楼兰乐队”(Yéngi kiroran)。
[编辑] 经济
维吾尔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对于植棉和园艺尤其具有丰富经验。最迟在420~589时期就已大量种植棉花,内地大量种植棉花是在元朝 (1279~1368)以后,而植棉技术传入内地的道路之一就是西域。由于有发达的园艺业,很多地区都出产大量的、品种繁多的瓜果。其中著名的有和田的核桃、水蜜桃,皮山的石榴,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和葡萄干,伊犁的苹果以及呼图壁的西瓜等。
维吾尔族的手工业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世界的有和田的地毯和丝绸,莎车的巴克衫绸,喀什的绣花小帽。库车的“砍土曼”(一种铁制农具),乌鲁木齐市的乌修尔镰刀等。尤其是和田至若羌一带出产的美玉。和田的地毯图案精美,色泽鲜明,作工精细,经久耐用。英吉沙和库车制作的小刀,刀柄和刀鞘镶嵌精美。
1952年夏季,在农村完成了“减租反恶霸”运动;1953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从1953年起先后建立9个民族乡、7个民族区、6个自治县和5个自治州,1957年,全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950—1988年新疆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累计330亿元。经过投资建设,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正在向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转变;封闭型经济开始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单一的农牧经济结构正在向综合经济结构转变。199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达207.6亿元。很多等现代化工业在天山南北发展壮大。农、林、牧、副、渔、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商业流通、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机遇。
[编辑] 计算机技术
随着unicode的到来和计算机的普及,维吾尔计算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老维文的问题,同时也将拉丁维文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不过由于经济落后,计算机在维族中的普及率还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新疆大学和维吾尔计算机信息协会(UKIJ)等致力于维语软件的开发,以及维语计算机标准化的制定,目前初见成效。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鏈接
突厥语民族 | |
---|---|
zh:阿塞拜疆; zh-cn:阿塞拜疆; zh-tw:亞塞拜然; zh-hk:阿塞拜疆 • 巴什科爾托斯坦 • 楚瓦什 • zh:塞浦路斯; zh-cn:塞浦路斯; zh-tw:賽普勒斯; zh-hk:塞浦路斯 - 北賽普勒斯 • 加告兹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 •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 • 哈萨克斯坦 • 塔塔尔斯坦 • zh-cn:土库曼斯坦;zh-tw:土庫曼;zh-hk:土庫曼 • 土耳其 • 乌兹别克斯坦 • 维吾尔自治区 |
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划分) | |
---|---|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朝鲜族 - 达斡尔族 - 傣族 - 德昂族 - 东乡族 - 侗族 - 独龙族 - 俄罗斯族 - 鄂伦春族 - 鄂温克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萨克族 - 赫哲族 - 回族 - 高山族 - 汉族 - 基诺族 - 京族 - 景颇族 - 柯尔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满族 - 毛南族 - 门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纳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尔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维吾尔族 - 乌兹别克族 - 锡伯族 - 瑶族 - 彝族 - 裕固族 - 藏族 - 壮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