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牆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舊城牆遺址(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簡稱舊城牆),是指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是澳門舊城城牆倖存的一部份。昔日舊城牆,為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部分。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目录 |
[编辑] 歷史沿革
舊城牆乃澳門被葡萄牙佔據時期興建,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即明朝隆慶三年)。由於明政府一直不允許葡萄牙人私築城牆,故城牆歷來曾數次被拆毀。但因要抵禦荷蘭的入侵,故澳葡政府在1632年以此為藉口,不理會明政府的反對,復建了澳門北部城牆及炮台。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的北部、東部及南部均築有城牆,並於要塞位置建築了炮台,使澳門地區成為嚴密防範的城堡。而現存的舊城牆遺址部分,正是1632年所復建之一部分。
[编辑] 舊城牆位置
[编辑] 昔日舊城牆
據《澳門地理》描述昔日的城牆:“其牆所經,自今東望洋山頂天文臺西側起,下山,經水坑尾細開巷,上大炮臺,連接大炮臺城,複下山,再接慈幼院,北繞白鴿花園,經大三巴圍營地之西,南通天街經窗門街過萬里長城,媽閣廟之東北背、繞西望洋山城至海濱,足見葡人當時所占只限于三巴門城南之地,至今牆界,尚斷續可尋。”
[编辑] 現存舊城牆遺址
舊城牆遺址位於澳門半島的聖安多尼堂區聖方濟各斜巷,在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
[编辑] 特色
現存舊城牆遺址身長18.5米,高5.6米,寬1.08米;牆身中的磚券洞,寬1.8米,高2.8米。牆身以沙泥、细石和摻雜蚝壳粉等物料,逐層壓實築成。舊城牆中有一圓拱形門口,牆後為民居,而在舊城牆遺址末端有一「梁永馨香莊」的舊招牌。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外部連結
![]() |
|
主條目:澳門歷史城區 | |
建築物: 媽閣廟 | 港務局大樓 | 鄭家大屋 |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伯多祿五世劇院 | 何東圖書館 | 聖奧斯定教堂 | 民政總署大樓 | 三街會館 | 仁慈堂大樓 | 聖母聖誕堂 | 盧家大屋 | 玫瑰堂 | 大三巴牌坊 | 大三巴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大炮台 | 聖安多尼教堂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 |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及燈塔) | |
前地:媽閣廟前地 | 亞婆井前地 | 崗頂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 耶穌會紀念廣場 | 賈梅士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