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在北京宣佈稱帝,南方的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佈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佈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目录 |
[编辑] 起因
1913年因國民黨宋教仁被刺殺引發二次革命,孫中山等欲以武力推翻袁世凱而未果。結果孫中山等被通輯而流亡日本,國民黨則被解散。1915年8月,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鼓動恢復帝制。12月,袁世凱下詔將国号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自1915年12月12日加冕登基为中華帝國皇帝,並改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是為洪憲皇帝或洪憲皇朝。
[编辑] 過程
前雲南督軍蔡鍔、雲南將軍唐繼堯於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佈雲南獨立,並即組識約二萬人之「護國軍」討伐袁世凱,分由蔡鍔、李烈鈞、唐繼堯任一、二、三軍總司令;唐繼堯兼任雲南都督府都督。袁世凱調派八萬人進攻雲南,在四川被蔡鍔大敗。1916年2至3月,貴州、廣西陸榮廷等亦宣佈反袁獨立。之後廣東、山東、湖南、陝西、江西、江蘇等地亦宣佈獨立,而北京政府高層亦出現離心。袁世凱最終被迫在3月22日取消帝制,至6月6日死去。護國戰爭宣佈成功,各省陸續取消獨立。
[编辑] 影響
護國戰爭標誌著民國成立以後,南北分裂的開始。袁世凱本來是擁有中華民國法統的總統,但是因為其稱帝野心,引致眾叛親離。南方各省軍人以軍事實力反抗北京政權,但中央已無力制服。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再無足以號令全國的強人。之後原北洋系軍閥互相開戰,孫中山亦到廣州護法,另立軍政府。分裂局面要到二十多年後,經歷北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多場內戰,到最後蔣介石在抗戰前鞏固其權力,才大致得以改變。
[编辑] 相關條目
页面分类: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 | 中国战争